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气混合污染物所致肺损伤的敏感生物指示物。方法:使Wistar大鼠染尘、染毒,制备大气混合污染物所致肺损伤的动物模型。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1d组、15d组、30d组)和3个对照组,每组8只。采用ELISA方法检测肺支气管肺灌洗液(BALF)和血清中CC16蛋白的表达。结果:BALF中,染毒1d组CC16蛋白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清中,染毒30d大鼠CC16蛋白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结论:CC16可作为急性肺损伤的敏感生物指示物之一。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止嗽立效丸的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用耳肿胀法和足趾肿胀法测量药物的抗炎作用。用溶血空斑法及中性粒细胞吞噬法测药物的免疫作用。结果:止嗽立效丸对耳肿胀及足趾肿胀致炎有抑制作用。并降低抗体产生细胞数,对淋巴细胞吞噬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止嗽立效丸有抗炎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儿童咽部微生物群的分布情况,为从微生态角度预防以口咽部为门户的呼吸道感染发生提供科学支持。方法随机选取沈阳市花城小学7~9岁6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用无菌咽拭采集标本,对菌群进行分离培养、纯化、染色镜检和ATB鉴定,了解儿童咽后壁的优势菌群和菌群分布特点。结果儿童咽后壁菌群的需氧菌95%正常值范围为2×103~2×107CFU/mL,厌氧菌为1×103~2×107CFU/mL,需氧菌和厌氧菌之比为1.5∶1。在需氧菌中,口腔链球菌、卡他莫拉菌、灰色奈瑟菌、白假丝酵母菌、缓症链球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菌属,上述菌株的构成比也明显较高。在厌氧菌中,小韦容球菌、解脲拟杆菌、麻疹孪生球菌的检出率相对高于其他菌株,检出率较靠前的口腔纤毛菌的构成比与其他检出率较低的菌种没有明显区别;相反,检出率较低的嗜酸乳杆菌的菌种构成比反而较高。结论口腔链球菌、卡他莫拉菌、灰色奈瑟菌、白假丝酵母菌、缓症链球菌、小韦容球菌、解脲拟杆菌、麻疹孪生球菌是咽部的优势菌群,是研究口腔微生态平衡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谷氨酸AMPA/Kainate 受体拮抗剂CNQX对伤害性电刺激隐神经引起大鼠扣带回前部(ACG)多巴胺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鄄电化学检测技术研究伤害性电刺激隐神经后不同时间,ACG 多巴胺含量的变化,以及静脉注射CNQX对多巴胺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伤害性电刺激隐神经后15 min,ACG 多巴胺含量显著增高,30 min 后增高最明显,1 h后开始恢复,2 h后逐渐恢复接近对照水平;静脉注射CNQX 拮抗了伤害性电刺激隐神经引起的ACG 多巴胺含量的显著增高。结论伤害性电刺激隐神经能够引起ACG 多巴胺含量呈时间依赖性增高,提示ACG 接受隐神经伤害性信息的传入,引起ACG 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活动增强。CNQX 能拮抗伤害性电刺激隐神经引起的ACG 多巴胺含量的增高,提示AMPA/Kainate 受体参与隐神经伤害性信息传入引起的ACG 多巴胺含量增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止嗽立效丸的镇咳、平喘、祛痰作用。方法 :采用氨水引咳法、酚红比色法、组胺整体引喘法观察止嗽立效丸的镇咳、平喘、祛痰作用。结果 :止嗽立效丸 1 3 5g·kg- 1即有明显止咳、祛痰、平喘作用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 <0 0 1。结论 :止嗽立效丸有较好的镇咳、平喘、祛痰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正丁胺基罗沙替丁乙酸酯(BRA)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边缘黏膜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大鼠乙酸烧灼型胃溃疡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BRA治疗15 d后,观察溃疡边缘黏膜细胞凋亡、凋亡相关基因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 BRA能显著抑制胃溃疡边缘黏膜细胞凋...  相似文献   
8.
作为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开放性管道,呼吸道在个体出生后不久就会有正常菌群定植.在儿童生长发育的同时,随着宿主免疫功能和环境的影响,定植于呼吸道黏膜表面的正常菌群构成也不断完善[1-2].呼吸道固有微生物种群在发挥局部免疫功能和抵御外籍菌定植入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寄生于儿童上呼吸道的菌群,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引起局部及全身感染甚至死亡[3].因此,了解健康儿童上呼吸道菌群状况,研究呼吸道正常菌群变化特征,通过微生态学方法改善儿童脆弱的呼吸道微环境,从而达到防止外来致病菌感染,从微生态角度防治呼吸道感染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了解儿童上呼吸道正常微生物菌群的构成以及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比例等,于2012年1月对在辽宁省沈阳市某小学随机抽取的45名8~9岁学生进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沈阳市区春季3~4岁幼儿咽部正常菌群,了解健康幼儿咽部菌群的多样性、密集度及咽部优势菌群,为研制呼吸道微生态制剂及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4月沈阳市某幼儿园3~4岁健康幼儿62名的咽拭标本,分别对需养菌和厌氧菌进行分离培养、纯化、染色镜检及ATB鉴定.结果:沈阳市区春季幼儿咽部定植的需氧菌中,唾液链球菌、微黄奈瑟氏菌属、缓症链球菌、口腔链球菌和灰色奈瑟氏菌属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菌属;厌氧菌中,韦荣球菌属和麻疹孪生球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菌属,需氧菌和厌氧菌之比为1∶1.03.检出率较高的菌种构成比也均较高.需氧菌95%CI为4.8×104 ~7.2×104,厌氧菌95% CI为5.0×104 ~7.5×104.结论:沈阳市区春季3~4岁幼儿上呼吸道中的优势菌群为唾液链球菌、微黄奈瑟氏菌属、缓症链球菌、口腔链球菌、灰色奈瑟氏菌属、韦荣球菌属、麻疹孪生球菌,为研究呼吸道微生态平衡和预防幼儿上呼吸道感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将72只雌性小鼠尾末端2.5cm截断。随机将72只正常小鼠和72只断尾小鼠分别平均分成6组(每组12只),置于标准的明-暗周期下饲养2周后,用热板法分别于昼夜6个时间点测小鼠的痛反应,研究手术截断尾末端对小鼠疼痛反应昼夜节律的影响。结果发现,正常小鼠与断尾2周后小鼠对热板刺激的痛反应都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与正常小鼠相比,断尾2周后小鼠痛觉敏感性存在明显的升高趋势。
      【中文关键词】 昼夜节律; 疼痛; 截肢; 幻肢痛; 小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