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of femur,IFF)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常见于老年人。内固定术是用金属螺钉、钢板以保持骨折端的复位。目前,临床用于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首选外科手术治疗,因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系统基础疾病,加之患者长期卧床,导致内科保守治疗病死率较高。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相比具有起效快、作用完善的优点,安全效果更佳。本院于2017年11月21日收治1例108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经医院多学科会诊,最终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成功完成该患者的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随访患者已出院。现将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儿童哮喘是与遗传、环境等复杂因素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国内患病率呈难以遏制的上升趋势,对患儿及其家属的均带来困扰,挖掘儿童哮喘的药物防治靶点是社会的迫切需求和研究的热点。维生素D活性代谢物具有涉及肺、神经、免疫等多方面的系统性生理调节功能,可能与儿童哮喘的主要生理病理机制相重叠且具有影响作用~([1])。课题组前期工作中提出维生素D可被视为中医"肾精"的现代物质作用基础。本文从中医"肾精"角度探讨维生素D在儿童哮喘中  相似文献   
3.
衰老是生命科学的终极命题,探索延缓衰老对人类社会意义重大。传统中医学以整体观辩证法认识衰老,提出补肾抗衰老的方法论,且补肾方药的运用行之有效。文章主要从机体免疫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性激素生成及骨质分化、骨骼肌功能等方面就目前补肾方药抗衰老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予以梳理。  相似文献   
4.
在中医经典中,大黄时常被用于治疗大便不通、实火头痛、癫狂惊悸等疾病,具有泄下攻积、醒脑开窍等功效。现代研究发现,大黄不光能影响肠道菌群结构,还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抑郁症、焦虑症、脑卒中等中枢神经及精神类疾病均有改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疾病同样与肠道菌群存在密切联系。故依据二者相关性推测,大黄可能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的调节实现醒脑开窍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骨质疏松症的深入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衰老在其病理进程中起重要作用,此外,通过VD/VDR调控FGF23-Klotho轴可以作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的靶点;同时,中医基于"肾藏精,主骨"理论认为肾虚是衰老和骨质疏松症的根本病机,补肾作为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基本治法;另外,补肾中药黄芪有较好的抗衰老作用,同时具有作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功效;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黄芪能调节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血清维生素D、FGF23、Klotho含量。综上推测,补肾中药黄芪可能通过VD/VDR对FGF23-Klotho轴的调控作用,改善衰老BMSCs活力和骨形成,从而发挥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月梅基于月经周期疗法,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降调期、控制性超促排卵期、取卵至移植期及移植后期与"通元针法"相结合,通过通督调神(督脉及背俞穴为主)、引气归元(任脉、腹部募穴为主)配合辨证取穴,以促进卵泡发育成熟及内膜增生,改善子宫内环境,提高IVF-ET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7.
维生素D是人体重要的脂溶性类固醇激素之一,与人体多个系统密切相关,其不仅能改善骨骼类疾病,还对孤独谱系障碍的发展存在一定调控作用。中医认为孤独谱系障碍属于五迟、少神的范畴,主要病机为肾精亏损,脑髓不充,故补肾填精疗法常应用于防治孤独谱系障碍,前期研究提示补肾中药也与维生素D的作用靶点存在密切的联系。故推测,中医的补肾填精疗法通过调节维生素D防治孤独谱系障碍,维生素D可能是补肾药物防治孤独谱系障碍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8.
"岐黄针疗法"具有取穴精少(一般1~3个穴位)、见效快、疗程短、安全、操作简便及易推广等独特优势,在颈肩腰腿痛等痛证、神经感觉异常等疾病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通过研究分析4个典型病案(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障碍、神经根型颈椎病、肱骨外上髁炎及急性腰扭伤),总结"岐黄针疗法"的诊疗思路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1.8 GHz射频场辐射(radio-frequency radiation, RF)对小鼠应激和免疫功能的昼夜时间毒性。方法将72只具有昼夜节律的雄性C57BL小鼠分为6个RF组和6个假暴露组(Sham)组。6个RF组分别在一天中不同的授时时间(zeitgeber time,ZT;ZT 0:00为早晨7:00),即ZT 0:00、ZT 4:00、ZT 8:00、ZT 12:00、ZT 16:00和ZT 20:00,进行1.8 GHz的射频场辐射(226μW/cm~2),每天2 h,Sham组同样处理,但不给电磁信号。连续60 d后收集血样,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的应激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及细胞免疫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Sham组中ACTH、CORT、GM-CSF、TNF-α日均值分别为84.12、60.14、1112.02和594.49 ng/L,经过连续60 d辐射后分别降至62.07、41.21、84.18和305.08 ng/L(P<0.05)。RF组小鼠血清中CORT、GM-CSF和TNF-α昼夜节律消失(P>0.05),ACTH的振幅从12.45变小到4.88,峰值时间由授时时间1:39推迟至5:29。结论 1.8 GHz射频场辐射可削弱雄性小鼠应激和免疫功能,改变其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0.
正当归补血汤为金代医家李东垣所写的补气生血经典名方,由黄芪和当归两味药物组成。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之功效[1]。两者相互配伍,临床对气滞血瘀、疮疡溃烂、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劳倦内伤等证效果显著。现将当归补血汤的现代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配伍比例李杲《脾胃论》中当归补血汤黄芪和当归最佳配伍比例为5∶1。当代很多学者针对配伍比例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