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了解江门市新会区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和疑似职业病病例的检出情况,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新会区职业卫生健康监护系统,收集江门市新会区2009-2013年粉尘及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数据及检出的疑似职业病个案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5年间粉尘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15 998人,检出疑似尘肺病53例,检出率为3.31‰,噪声作业人员检查11 257例,检出疑似噪声性耳聋105例,检出率为9.33‰。主要分布在石料开采业和船舶制造业,其次是机械五金业。结论 新会区疑似职业病的检出率呈年度波动,疑似噪声性耳聋是当前该区职业病防控的重点。各相关部门应结合该地区产业结构特点及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加强监督和管理的力度,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
研究栀子水提液致大鼠肝毒性的时-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大鼠随机分为C组(0 d),D5组(5 d),D12组(12 d),D19组(19 d),D26组(给药19 d停药7 d)。各组灌胃给予对应时长栀子水提物,给药剂量为10 g·kg-1,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各组末次给药后麻醉大鼠,摘取肝脏,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观察肝脏形态变化。提取肝脏蛋白,Nano-ESI液相-质谱联用系统检测蛋白,Protein Discovery软件鉴定蛋白,SIEVE软件对蛋白进行相对定量定性分析,基于STRING构建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使用Cytoscape软件对差异蛋白进行聚类分析。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对聚类蛋白进行富集信号通路分析。将筛选的差异蛋白表达与肝脏病理等级评分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D5组、D12组、D19组大鼠肝损伤程度均显著高于C组,D5组肝损伤程度略高于D12组、D19组,D26组与C组无显著差异。蛋白质组学筛选重点差异蛋白147个,主要形成6大聚类,涉及主要通路5条,包括药物代谢通路、视黄醇代谢通路、蛋白酶体、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通路以及糖酵解/糖异生通路。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不同给药时间差异蛋白表达与肝脏病理程度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时序关系。上述结果表明由栀子引起的肝损伤程度并不随着给药时间增加而增加,停止给药后可恢复正常。以上通路可能与栀子水提液致肝损伤作用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四逆散为研究载体,建立"内标"多控法中药复方质量评价模式,并对该评价模式进行方法学考察。方法选取芍药苷作为四逆散中各成分的参照"内标",在不同的波长下测定各成分相对于内标成分的校正因子,利用校正因子和芍药苷对四逆散中柚皮苷、橙皮苷、甘草酸和新橙皮苷进行测定。结果芍药苷0.2812-1.6870μg(r=0.9996)、柚皮苷0.5700-3.4200μg(r=0.9994)、橙皮苷0.0502-0.3012μg(r=0.9999)、新橙皮苷0.523-3.1380μg(r=0.9999)、甘草酸铵0.3310-1.9860μg(r=0.9998)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结论建立四逆散中柚皮苷、橙皮苷、甘草酸和新橙皮苷相对于芍药苷的校正因子。比较外标法与"内标"多控法测定的结果,表明"内标"多控法对中药复方多成分质量控制是可行的、实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运用折光原理快速判断中药柱层析过程中始终点的方法及其在大孔树脂精制丹参有效部位的应用。方法:通过丹参提取物经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精制有效部位,水-30%乙醇-80%乙醇梯度洗脱,间隔取样,在线监测洗脱液折光率并分析变化规律,同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丹酚酸B、丹参萜类成分含量作参比,判断洗脱过程的始点和终点。结果:丹参有效部位精制过程中洗脱的始终点为:水洗终点第4BV(折光率0),即30%乙醇洗脱始点,30%乙醇洗脱终点第8BV(折光率10.5),即80%乙醇洗脱始点,80%乙醇洗脱终点第10.75BV(折光率19.5)。结论:折光法准确可靠,便捷快速,在中药柱层析处理过程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六味地黄片中马钱苷、丹皮酚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六味地黄片中马钱苷、丹皮酚。色谱条件:Hypersil ODS2 C18色谱柱(250 mm×4.6mm, 5 μm);流动相:甲醇-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8 nm。结果 马钱苷和丹皮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47~988.80 μg(r=0.999 7)、1.58~633.60 μg(r=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2%(RSD为2.40%,n=6)、99.80%(RSD为1.56%,n=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现性好,有利于提高六味地黄片制剂的质量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综述龙胆苦苷的药学进展及临床配伍应用。方法查阅近20年的文献资料,总结龙胆苦苷的成分、结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情况。结果龙胆苦苷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保肝利胆和健胃养胃等作用;在体内分布较快,消除、排泄也较快。结论龙胆苦苷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开发新药及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备龙胆总苷胃漂浮微丸,并探讨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 采用助漂剂十六醇-微晶纤维素(7∶3),以离心造粒法制备空白丸芯(40~60目);采用HPMC-K15M为骨架材料和龙胆总苷等量混合以粉末层积法滚丸(20~30目);采用Eudragit NE 30D进行流化床包衣,制得龙胆总苷胃漂浮微丸;以龙胆苦苷为指标,《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C“转篮法”和HPLC法,测定胃漂浮微丸12 h释放度,并用Higuchi等数学模型对释放度数据进行拟合,探讨龙胆总苷胃漂浮微丸释药特性。结果 在人工胃液(pH 1.2)中,龙胆总苷胃漂浮微丸具有良好的漂浮性能和良好的缓释效果。累积释放率数据用Ritger-Peppas模型拟合度最高,相关系数R2>0.97,且0.43<n<0.85,说明龙胆总苷胃漂浮微丸释药过程是溶蚀与扩散协同作用。结论 龙胆总苷制备胃漂浮微丸工艺可行,且能够达到胃滞留缓释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24例肺结核与45例健康体检者肝素钠抗凝全血,采用IGRA试剂盒检测其血浆γ-干扰素含量,同时应用蛋白芯片识别仪检测其结核菌蛋白16Kda和38Kda以及脂阿拉伯甘露糖(LAM)抗体含量,应用ELISA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抗体(TBAb),并将三种检测结果进行平行分析比较。结果 IGRA、蛋白芯片和TBAb的敏感性/阳性率分别为86.29%、67.74%和69.35%,三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69,P<0.01)。结论 IGRA比蛋白芯片、TBAb对诊断肺结核有更高的敏感性,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虎杖提取物对去卵巢小鼠下生殖道的类雌激素样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40只,体质量22~26g,清洁度II级,其中30只小鼠进行动物造模后,将合格鼠随机分为3组:虎杖提取物组(Em)、乙烯雌酚组(E2)和对照组即空白基质组,另外10只小鼠不造模设为正常组。Em组和E2组,根据各鼠实际体质量精密称取虎杖提取物和乙烯雌酚,用眼科小镊子或微量加样器分别将药物注入实验鼠阴道深处,对照组同法给予相应量的空白基质栓,连续7d,于给药后5,6和7d及最后1次给药后24~48h各作l~2次阴道涂片检查,观测小鼠阴道角化细胞阳性率、乳酸杆菌菌群变化、pH值变化及阴道黏膜组织病理学分级,以此4个指标来研究虎杖提取物对去卵巢小鼠下生殖道类雌激素样作用。结果虎杖提取物对去卵巢小鼠下生殖道有一定的类雌激素样作用,与对照药一样能显著提高阴道角化细胞阳性率,显著增加阴道乳酸杆菌菌群数,恢复阴道酸性环境,改善阴道局部炎症的病理变化。结论虎杖提取物具有类雌激素样活性,有进一步研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HPLC法测定六味地黄片中马钱苷和丹皮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六味地黄片中马钱苷、丹皮酚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六味地黄片中马钱苷、丹皮酚。色谱条件:HypersilODS2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8nm。结果马钱苷和丹皮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47~988.80μg(r=0.9997)、1.58~633.60μg(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2%(RSD为2.40%,n=6)、99.80%(RSD为1.56%,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现性好,有利于提高六味地黄片制剂的质量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