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患者,女,60岁。7年前因摔倒致右髌骨骨折,在我院行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术后恢复良好,膝关节功能正常,出院后未定期复查,且一直未取出内固定物。于此次入院前1个月,突然出现右侧膝关节疼痛,走路时偶发疼痛感,但无明显绞锁现象,上下楼梯时疼痛不适加重。2017年8月17日再次就诊于我院。X线检查显示:右髌骨骨折愈合良好,内固定断裂,有一小段位于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芒针透刺对脊髓损伤后脊髓诱发电位影响及其机理。方法:采用日本大耳兔以改良式ALLEN’S脊髓损伤法造模,将其分为模型组、芒针透刺组、假手术组,每组又分5小组:术后即刻组、术后3 d组、术后7 d组、术后14 d组、术后28 d组,以Tarlov评分、脊髓诱发电位之P2潜伏时和波幅为观察指标,观察芒针透刺秩边-水道穴对下肢肌力感觉和脊髓诱发电位的影响。结果:兔脊髓损伤后均出现下肢瘫痪,经治疗5 d后芒针组较模型组tarlov评分明显改善(P<0.01);经芒针治疗4周后P2波幅较术后初期明显增宽、增大,而4周后P2潜伏期较术后初期明显缩短,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两者与模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透刺能改善下肢瘫痪,促进下肢肌力恢复,加快脊髓诱发电位波幅和延迟时间的恢复,其机理可能与修复脊髓神经细胞及其神经信号传导通路,阻断了神经细胞及其神经传导通路的进一步损伤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芒针透刺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135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芒针透刺组,每组45只。模型组和芒针透刺组建立兔T13-L1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模型组不给任何刺激,芒针透刺组芒针透刺双侧秩边、水道穴,辅以针刺气海、中极,得气后同侧秩边、水道连接于针灸治疗仪上,刺激时间15min,频率20~40次/min,强度1.5~3.0V,每日1次,共5天。分别于术后1、3、5天取伤段脊髓观察形态学变化,检测脊髓细胞凋亡受体Fas、Caspase-3蛋白及其mRNA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各取材点脊髓界限清晰,神经元细胞结构完整;模型组脊髓组织正常结构紊乱,局部区域内神经元细胞可见细胞核消失;芒针透刺组脊髓组织结构及神经元细胞破坏较模型组轻微。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术后1、3、5天脊髓Fas、Caspase-3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P0.01);芒针透刺组术后第3、5天Caspase-3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降低,术后第3天Fas蛋白及mRNA亦降低(P0.05或P0.01)。结论芒针透刺对急性脊髓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抑制脊髓Fas、Caspase-3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反肩置换术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翻修中的应用价值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20年3月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患者8例,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65~75岁。8例均行反式肩关节置换术,病程8~16个月。记录并比较手术前和末次随访的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肩关节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并分析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6~28个月。患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外旋、外展、内旋)术后明显改善,术后VAS、SAS和UCLA评分也得到改善。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中末次随访疼痛、日常活动、活动范围、力量测试评分比术前均有明显提升,且总分比术前提高。1例发生肩胛盂切迹,影像学显示分级为1级,其余患者未发生相关特异性和非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芒针透刺秩边-水道穴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日本大耳兔35只,体质量(2.50±0.25)kg,3月龄,雌雄不拘。随机将其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灸对照组、芒针透刺组4组(空白组5只,其他每组10只)。以改良式Allen’s脊髓损伤造模法对模型组、针灸对照组、芒针透刺组动物进行造模(空白组只行假手术,不造模)。模型建立后芒针组立即给予芒针双侧穴位透刺,并进行电针刺激,电刺激15min,刺激频率20~40次/min,强度1.5~3V;针灸对照组立即给予普通电针针刺,其他处置同芒针组;模型组不予电针,静待15min,开始与芒针组同样的方法检测和记录各项观察指标;空白组只做假手术,其他不予处理。以Tarlov评分、排尿点膀胱内压、排尿阈值、排尿量为观察指标,探讨芒针透刺秩边-水道穴对膀胱尿动力学的影响。结果:造模的3组动物脊髓损伤后均出现尿潴留,术后5d芒针组、针灸对照组、模型组Tarlov评分较术后1d明显改善(P<0.05),而术后5d芒针组与针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芒针组、针灸对照组较模型组在术后5d排尿点膀胱内压值有不同程度下降,相对于针灸对照组,芒针组排尿点膀胱内压下降更为明显(P<0.05);术后5d芒针组和针灸对照组较模型组排尿阈值有明显改善(P<0.05),相对于针灸对照组,芒针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术后5d芒针组和针灸对照组较模型组排尿量有明显增加(P<0.05),相对于针灸对照组,芒针组尿量增加更为明显(P<0.05)。结论:芒针透刺秩边-水道穴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治疗效果优于一般针灸方法,其治疗机制与刺激膀胱周围神经,纠正逼尿肌-括约肌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3D打印技术制备黄芪多糖-胶原-海藻酸钠-丝素蛋白复合支架,分析其生物相容性.方法:2020年8月至2020年12月,采用MTT法分析HeLa细胞增殖抑制率,选择黄芪多糖最适工作浓度区间;制备黄芪多糖-胶原-海藻酸钠-丝素蛋白3D打印支架,进行形态学观察.通过细胞共培养显微镜观察、Calcein-AM/PI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27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即电刀切开膀胱颈部剜出前列腺、窝缘连组交锁缝合。结果证实手术出血少,水野清晰,并发症少。文章重点对手术方式及术中注意事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陈荣良 《医学综述》2011,17(23):3627-3629
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是脊髓损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病理上按照脊髓损伤平面不同,分别表现为逼尿肌-尿道括约肌协同失调和逼尿肌-尿道交感神经性括约肌协同失调。中医,特别是针灸对治疗该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现采用关元、八髎、阴陵泉、三阴交、曲骨、中极、夹脊穴、秩边等穴位都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研究其原因可能为直接或间接刺激了排尿中枢和膀胱周围组织以及进行了某种神经体液调节,但具体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WAGR综合征是一种由于染色体11p13等的基因畸变导致的罕见遗传性家族性肿瘤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复杂,主要表现为:Wilms瘤、无虹膜畸形、泌尿生殖系统异常和智力发育迟缓。由于在中医基础理论中,"肾"与生殖系统、大脑的功能,以及"目"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本文以中医理论中"肾精"的生理、病理为主线,将这些临床表现串联在一起;将肾的先天之精包括了染色体及其基因的正常结构、功能。将WAGR综合征中11p13等染色体及其基因突变理解为先天精气的不足或异常。  相似文献   
10.
对生物电刺激和电针刺激两种形式电刺激在加速皮肤创面修复作用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根据国内外近5年的最新报道,按电刺激方式的不同,分为生物电场刺激和电针刺激两部分进行分述。结果发现,两种形式的电刺激在加速皮肤创面修复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参考,并对其治疗形式的前景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