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观察乡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状况。方法对74例缺血性脑卒中(观察组)与81例非脑血管病(对照组)患者行颈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和颈总动脉分叉处(BIF)中层厚度(IMT)。结果观察组颈动脉硬斑40例,软斑14例,溃疡斑1例,无斑块19例;对照组颈动脉硬斑32例,软斑6例,溃疡斑0例,无斑块43例。观察组左侧颈总动脉(L-CCA)、颈内动脉(L-ICA)和颈总动脉分叉处(L-BIF)中层厚度(IMT)分别为(1.14±0.26)mm,(0.88±0.16)mm,(1.34±0.34)mm,对照组的为(0.99±0.22)mm,(0.78±0.26)mm,(1.15±0.26)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右侧颈总动脉(R-CCA),颈内动脉(R-ICA)和颈总动脉分叉处(R-BIF)中层厚度(IMT)分别为(1.14±0.25)mm,(0.85±0.14)mm,(1.34±0.40)mm,对照组的为(0.97±0.26)mm,(0.76±0.13)mm,(1.12±0.25)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乡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及时进行系统性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用高压氧与依达拉奉的联合治疗,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上升,分别为54.17%和95.83%;而无效率则明显下降,仅为4.17%,且均呈现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奥扎格雷钠对于改善和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可作为一种理想的联合治疗方案进行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好转率100%。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颅脑CT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关键。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诊断及科学规范的治疗是其预后良好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癫痫持续状态的诱发因素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5年内确诊的40例癫痫持续状态。结果:诱发因素如下:不适当停药28例;感染6例;感染并过度疲劳5例;大量饮酒1例。38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好转出院,2例转院治疗。结论:不适当停用抗癫痫药及感染是诱发癫痫持续状态的重要因素,积极找出癫痫持续状态的诱因和癫痫的病因,并去除诱因、治疗继发性癫痫的病因,及时静脉使用地西泮等有效控制发作症状和处理并发症,是降低癫痫持续状态致残率、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基本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分别为26.87%和70.15%,恶化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仅为2.98%和11.94%,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30d和90dBarthel指数均明显提高,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对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又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是一种急性起病,以周围神经及脑神经损害伴脑脊液中蛋白细胞分离为特征的综合征.本病的主要临床特点是肢体急性或亚急性、对称性、迟缓性瘫痪,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常有主观感觉异常,如麻木、蚁爬感等.常见并发症有急性呼吸衰竭,肺部感染等.呼吸肌麻痹引起的通气障碍性呼吸衰竭是GBS致死的主要原因,采用机械通气保证足够的肺泡通气,纠正缺氧是急性期治疗的首要任务.抢救呼吸麻痹是治疗重症GBS的关键[1].  相似文献   
7.
探讨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临床研究进展,并分别就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概念及其判定标准、发生机制、相关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综述,认为随着现代医学影像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相关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其血肿扩大的发生机制进一步显现,临床诊疗水平也随之改善。尤其是对于高血压,血肿部位、血肿形态、血肿体积、凝血功能障碍、渗透性利尿剂的使用情况等相关影响因素更应充分重视,从而达到改善患者预后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