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益气温中散寒法治疗顽固性十二指肠溃疡病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兴才  张桂芝 《中医杂志》1995,36(6):344-344
十二指肠溃疡病,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多发性疾病,一般治愈率很高。顽固性十二指肠溃疡,指穿透性或多发性溃疡,反复发作或溃疡病灶长期不愈合,目前治疗效果不甚满意。近3年来我们收治顽固性十二指肠溃疡病48例,现总结于下。1 临床资料 48例中男性34例,女性14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35岁,其中25~45岁44例(91.6%)。病程0.5~28年,平均7年。全部病人均有不同程度胃脘痛主症,自觉  相似文献   
2.
【慢性浅表性胃炎】邢××,女,32岁。1986年11月19日诊。患者胃脘胀痛已3年,近10天来加重,饭后饱胀,口渴思饮,嘈杂反酸,大便色黑,大便隐血阳性。曾服胃复安治疗,病情不减。经胃镜检查,诊为慢性浅表性  相似文献   
3.
祝谌予教授是驰名于国内外的中医专家,精于医理,长于临床,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随祝老学习,颇有收获。兹择祝老治疗顽症验案四则整理如下,供参阅。病例一:吴××,女,42岁,工人。于1987年3月始双睑浮肿,心慌,多食善饥,  相似文献   
4.
崔某,男,83岁。住院号:21759。因四肢活动及语言障碍20余年,高热昏迷1天,于1989年11月2日入我院。现病史:患者于1956年始四肢不自主抖动,生活尚可自理。1970年始四肢僵硬,语言不清,卧床不起,逐渐瘫痪,震颤,身肢强直僵硬,汗多,动作减少,经某医院确诊为帕金森综合征。服左旋多巴、安坦及美多巴等药病情控制尚好,但因长期卧床,躯干多处形成大面积褥疮,大、小便失禁。平素偶有牙关紧闭、面色及口唇青紫,服速效救心丸可缓解。入院时检查:体温38.9℃,脉搏84次/min,呼吸30次/min,血压13.3/9.3 kPa。面色红光亮,面肌僵硬,无表情,双目呆视,张口,营养较差,强迫体位,呈昏迷状态,巩膜、皮肤无黄染,咽部充血,扁桃体不大,  相似文献   
5.
例一。郭××,男,45岁,1984年4月2日初诊。患胸闷、心悸、早搏伴全身酸痛、头晕、乏力已七年余。经某医院心电图提示“室性早搏呈二、三联律,不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经西药治疗罔效。刻诊:胸闷、短气,心慌,心悸,少眠多梦,头晕,乏力,自汗,溲黄,便干。舌质红有少许白苔,脉结代。证属心阳不足,心阴亏损。治以益气复脉,养阴补血。方用炙甘草汤  相似文献   
6.
王××,女,28岁,已婚,工人,1984年9月24日初诊。患者自诉1984年7月分娩,产后2个月时,在婴儿不吮乳的时候,乳汁不断地从两乳房溢出,其质清稀而淡,乳房并无胀满感。俟婴儿吮乳时则两乳房无乳汁。诊视患者,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少气懒言,精神疲倦,四肢乏力,自汗,大便稀薄,小溲清白,舌  相似文献   
7.
文题释义: 骨质疏松性少肌性肥胖:是一种复杂的全身性疾病,往往对机体的活动能力造成负面影响,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衰老或其他疾病有关,且多发生于老年群体。其包括3种反映体成分异常的症状:骨质疏松症、少肌症和肥胖。 少肌症:是一个较传统的术语,用来描述与年龄相关的肌肉质量和力量的广泛性丧失。据报道,少肌症的发生发展常伴随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如身体功能下降、障碍和生活质量差等。 背景: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少肌症和肥胖是影响骨折、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代谢性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目的:阐述骨质疏松性少肌性肥胖的患病现况、影响因素,及其对骨折、血脂异常的影响,探讨饮食和运动在预防骨质疏松性少肌性肥胖发生中的作用,为骨质疏松性少肌性肥胖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通过关键词“osteosarcopenic obesity,sarcopenic obesity,osteoporosis,sarcopenia,obesity,fracture,dyslipidemia,骨质疏松性少肌性肥胖综合征,血脂异常”检索PubMed、WANFANG DATA数据库1990年至2018年发表的相关文章,限定语言为“English”或“中文”。共纳入71篇文献进行分析探讨。 结果与结论:①骨质疏松性少肌性肥胖患病率存在显著的年龄、性别、民族或种族差异;②目前骨质疏松性少肌性肥胖的诊断虽尚未有国际统一标准,但欧洲、亚洲、美国等大洲或国家已出现相应的诊断标准;③骨质疏松性少肌性肥胖的发生发展不仅受生活、饮食习惯的影响,还受基因、细胞因子和代谢性激素等因素的作用;④骨质疏松性少肌性肥胖对骨折、血脂异常的影响远大于单纯性骨质疏松症、少肌症和肥胖对二者的作用。 ORCID: 0000-0003-1898-651X(陈兴才);0000-0001-6717-8231(孔存青)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广西毛南族、仫佬族、瑶族和苗族成年女性骨密度和骨质疏松症患病率(POP)的差异及年龄变化规律。 方法 随机抽取广西毛南族、仫佬族、瑶族、苗族成年女性860例,通过定量超声骨密度仪测定其右侧跟骨的骨密度。 结果 毛南族、仫佬族和苗族女性间的骨质指数(BQI)、T 值和PO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瑶族女性与以上3个民族女性间的差异显著(P<0.05);随年龄增长,瑶族和毛南族的骨密度在35~45岁年龄段达到峰值后急剧下降,仫佬族和苗族在45岁之前,骨密度变化趋势平缓,在45岁后急剧下降;在45~55岁年龄段,瑶族女性的BQI和T值显著大于毛南族、仫佬族和苗族女性(P<0.05);在45~55岁年龄段,瑶族女性的POP显著低于毛南族、仫佬族和苗族女性,而其他3个民族女性间的PO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广西成年女性的骨密度和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各民族间的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瑶族女性的骨质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