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electro-acupuncture, EA)对神经病理性疼痛伴发焦虑大鼠行为学的干预作用,以及对缰核中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蛋白1(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nucleotide-gated channels 1,HCN1)和c-fos表达的影响,部分阐明神经病理性疼痛伴发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及EA的干预机制。[方法] 32只雄性SD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ciatic nerve branch selective injury,SNI)组和EA组,每组8只。SNI组和EA组以SNI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模型制备第8天起,EA组选取"足三里""昆仑"两穴,以EA治疗,每次30min,1次/d,共3次,其余组别不予治疗。造模前,造模后l、3、5、7、8、9和10d检测机械性缩足反射,造模后第10天采用旷场实验观察大鼠的焦虑情绪,免疫荧光检测缰核HCN1与c-fos的表达。[结果]造模第1天起,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假手术组大鼠患侧机械性痛阈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NI组大鼠较假手术组下降(P0.01);与SNI组比较,EA组大鼠各时点机械性痛阈均上升(P0.01);4组大鼠健侧机械性痛阈无明显变化(P0.05)。旷场实验中,SNI组大鼠运动总距离、进入中央区次数、中央区运动距离均低于假手术组(P0.01,P0.01,P0.05),而中央区停留时间仅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EA组大鼠运动总距离、进入中央区次数和中央区停留时间均少于SNI组(P0.05,P0.01,P0.01),中央区运动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健侧内侧缰核(medial habenular nucleus,MHb)、外侧缰核外侧部分(lateral habenular nucleus lateral part,LHb L)和外侧缰核内侧部分(lateral habenular nucleus medial part,LHbM)的HCN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SNI组患侧各部分HCN1表达水平均增高(P0.01,P0.01,P0.01);与SNI组比较,EA组患侧HCN1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P0.01,P0.01)。各组大鼠健侧MHb与LHb L的c-fos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SNI组健侧LHbM以及患侧MHb、LHbL的c-fos表达也显著增高(P0.01,P0.05,P0.01),而两组患侧LHbM的c-fos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A组双侧c-fos的表达均低于SNI组同侧(P0.01,P0.01)。[结论]大鼠患侧缰核HCN1通道可能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伴发焦虑的发生,而干预缰核HCN1的表达可能是EA调控神经病理性疼痛伴发精神障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闫坤 《黑龙江医药》2014,(4):968-970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是在十二指肠镜直视下,经十二指肠乳头向胆总管或胰腺管内插入造影导管,逆行注入造影剂后,在X线下显示胆系和胰管形态的诊断方法,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除诊断外,目前ER-CP技术更多地用于治疗胆胰管疾病,治疗性ERCP包括内镜下乳头肌切开、胆总管取石、狭窄扩张、置入支架、鼻胆管引流术等,其微创、有效及可以重复的优势减少了对传统外科手术的需求。但ERCP作为一种侵袭性操作,同样也具有一定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100例ERCP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  相似文献   
3.
卢康康  闫坤 《山东医药》2014,(17):109-110
患者男,36岁,因发现肛周肿物于2013年11月10日入院。半年前患者肛周出现一黄豆大小肿物,无明显不适,未于重视;后肿物逐渐变大,并局部出现破溃出血,穿刺病例示黏液腺癌。  相似文献   
4.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GP)系由胆道疾病所诱发的急性胰腺炎,是普外科常见病,起病急,发展快,占我国急性胰腺炎患病率的55%~65%,病死率可达20%~30%。近年来有关运用内镜治疗AGP的临床报道显示,内镜治疗效果独特:现将近年来报道的AGP的治疗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闫坤 《吉林医学》2008,29(23):2213-2214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腹部外科临床阑尾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将365例阑尾炎病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152例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一组213例采用开放式阑尾切除术。结果:腹腔镜阑尾切除组152例,术后排气时问平均(12.62±3.15)h;术后下床时间平均(7.38±2.08)h,术后住院天数平均(3.36±0.71)d,2例出现并发症。开放阑尾切除组213例,术后排气时间平均(34.36±4.35)h,术后下床时间平均(23.76±6.29)h;术后住院天数平均(7.16±2.45)d,12例出现并发症。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组除手术时间外,其余各项指标均较开放组明显减少(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测量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腹腔液体中血管生成素浓度来评价血管生成素的释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分期、紫红色病损及月经周期的关系。设计:回顾性研究。机构:东京大学医院。患者:64例拟于月经增生期或分泌期行手术治疗的妇女中,38例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另26例患有卵巢囊腺瘤。干预:在行剖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时收集研究对象的腹腔液体。主要观察指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腹腔液体中的血管生成素浓度。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体中血管生成素的浓度(M=515μg/L,IQR151~1763μg/L)较卵…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对比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与扩散峰度成像(DKI)在鉴别宫颈癌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39例经病理确诊的宫颈癌患者,包括鳞癌组(31例)与腺癌组(8例),鳞癌组分为高、中、低分化组(分别为7、19、5例)。所有患者行常规、DWI和DKI序列扫描,对比ADC、MK及MD值在鳞癌、腺癌与高、中、低分化宫颈鳞癌内的差别,经ROC曲线评价对比ADC、MK及MD值鉴别宫颈鳞癌、腺癌与高、中、低分化鳞癌的能力。结果(1)ADC值与MD值鳞癌均低于腺癌,MK值鳞癌高于腺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MK鉴别宫颈鳞癌与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968)最大,其次为MD(0.940)、ADC(0.915)。(2)ADC、MK、MD值在低中高分化鳞癌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中与中、高分化鳞癌的鉴别中,MK具有最佳鉴别诊断效能,ROC曲线下面积AUC(0.905,P=0.003;0.940,P0.001),其次是MD(AUC=0.884,P=0.009;AUC=0.887,P=0.002)、ADC(AUC=0.853,P=0.012;AUC=0.842,P=0.003)。结论在宫颈鳞癌与腺癌、高中低分化鳞癌的鉴别上,DKI优于DWI。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1~6月在陕西省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的1 636名孕妇,于24~28周进行50g葡萄糖筛查试验,异常者行75g糖耐量试验,按糖代谢异常情况分为妊娠期糖尿病组(69例)和妊娠期糖耐量受损组(124例);选取糖代谢正常的孕妇300例为对照组,追踪至分娩,分析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为4.21%,妊娠期糖耐量受损发生率为7.58%,妊娠期糖尿病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胎膜早破、早产等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分别为4.660、11.530、5.193、4.661,均P<0.05);妊娠期糖耐量受损但羊水过多,胎膜早破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分别为12.450、6.325,均P<0.05);妊娠期糖尿病组和妊娠期糖耐量受损组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分别为17.967、11.861,均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组和妊娠期糖耐量受损组的产科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高,其剖宫产率亦明显增高.因此,应重视孕期糖尿病的筛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加强孕期指导和监测,以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典型病案,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其诊断和治疗。结果:该患者入院时即为肿瘤晚期,已出现多处转移,经术前化疗、姑息手术切除、术后口服甲状腺素片及局部放疗等综合治疗后,患者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罕见,早期诊断困难,恶性程度高,积极进行综合治疗,特别是手术加术后放疗有利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