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86例糖尿病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集束化技术护理。结果胸腰椎术后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及排便状况比较,2组差异(P0.01或P0.05)。结论对糖尿病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实施中集束化护理腹胀便秘可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提前,术后腹胀和便秘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联合组合式接骨板内固定在治疗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5月至2016年10月,采用Mimics19.0软件,按1∶1打印骨盆3D模型进行术前规划,同时应用组合式接骨板内固定治疗23例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患者,男15例,女8例;年龄20~63(43.0±5.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3~101(47.0±10.5) d。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后壁骨折11例,横行伴后壁骨折7例,后柱伴后壁骨折5例;所有患者采用单一Kocher-Langenbeck入路行组合式接骨板内固定,记录术中、术后及随访时观察评定指标。结果:23例患者手术时间(113.5±11.5) min,术中出血(550.0±104.7) ml,术中透视(12.7±0.8) s。采用Matta放射学复位评定标准:优14例,良7例,差2例;23例患者均获得10~24(16.0±5.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根据改良Merle d’Aubin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定髋关节功能:优11例,良8例,可3例,差1例。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3例,股骨头坏死1例,异位骨化2例,坐骨神经刺激征5例。结论:3D打印技术进行术前模拟联合组合式接骨板坚强固定,是一种有效、快捷治疗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方法。此外,打印模型能够为术者提供三维立体形态结构,结合术前模拟,便于术中复位,有效提高了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3.
正滑膜骨软骨瘤病是一种良性关节滑膜疾病,病理特征为滑膜下纤维组织增生,关节滑膜内软骨基质钙化或骨化~([1])。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好发于30~50岁人群,且男女比例为2∶1~([2])。病变部位多累及大关节,膝关节发病率最高,髋关节次之~([3]),肩关节发病较为罕见~([3-6])。目前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切开或关节镜下游离体摘除、滑膜切除,但术后复发率尚不明确~([5-7])。笔者于2017-05诊治1例肩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对  相似文献   
4.
正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正使骨质疏松症成为我国显著问题。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s)作为骨质疏松症主要并发症,日渐引起脊柱外科医生的重视~([1])。由于脊柱生理曲度呈现的受力特殊性,使得OVCFs多发生在胸腰椎,特别是T11~L2节段~([2])。目前对于OVCFs的治疗以PVP和PKP为主,后者在骨水泥渗漏预防、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改善等方面明显优势~([3])。临床上PKP运用更为多见,特别是经椎弓根入路球囊撑开的PKP.PKP最早在1994年由美国医生Mark Reiley率先设计使用,我国由杨惠林教授于2002年在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上首次报道。PKP的运用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微创接骨板内固定(MIPO)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27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所有患者骨盆前环、后环骨折均采用MIPO内固定技术,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时间,术后复位质量、术后5~12个月随访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7例骨盆骨折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平均出血量前环分别为:(55.65±10.50)min、(110.50±50.41)mL,后环分别为:(45.83±6.62)min、(135.50±45.10)mL,术中透视时间平均为(1.25±0.81)min,术后第3天复查骨盆X线片及CT三维重建,优良率为88.94%;术后有1例患者手术切口出现感染,经过2次清洗、负压封闭引流(VSD)覆盖,1个月后痊愈;其余患者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且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经5~12个月随访,27例患者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双下肢及骨盆功能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评分标准评定骨盆功能,优良率为100.00%。结论 MIPO内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固定牢靠等优势,临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微创接骨板内固定(MIPO)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27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所有患者骨盆前环、后环骨折均采用MIPO内固定技术,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时间,术后复位质量、术后5~12个月随访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7例骨盆骨折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平均出血量前环分别为:(55.65±10.50)min、(110.50±50.41)mL,后环分别为:(45.83±6.62)min、(135.50±45.10)mL,术中透视时间平均为(1.25±0.81)min,术后第3天复查骨盆X线片及CT三维重建,优良率为88.94%;术后有1例患者手术切口出现感染,经过2次清洗、负压封闭引流(VSD)覆盖,1个月后痊愈;其余患者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且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经5~12个月随访,27例患者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双下肢及骨盆功能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评分标准评定骨盆功能,优良率为100.00%。结论 MIPO内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固定牢靠等优势,临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