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目的 系统评价红花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CBM、CNKI、WanFangData、VIP、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遴选红花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限定为从建库至2018年7月。由两位研究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Egger检验以评估发表偏倚,若存在发表偏倚则进一步运用剪补法评估偏倚对结果的影响。运用TSA v0.9软件对总有效率进行试验序贯分析。结果 共纳入22个研究,包括180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用药相比,联合红花注射液在有效率[RR=1.29,95%CI(1.23,1.36),P<0.0001,低质量证据]、降低血清肌酐[MD=–75.96,95%CI(–85.25,–66.67),P<0.00001,低质量证据]、降低尿素氮水平[MD=–2.50,95%CI(–2.93,–2.06),P<0.00001,极低质量证据]、减少24h尿蛋白定量[MD=–0.42,95%CI(–0.47,–0.37),P<0.00001,极低质量证据]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发表偏倚检验结果显示有效率、BUN指标存在发展偏倚,运用非参数剪补法进一步分析结果提示Meta分析结果较稳定,可能存在的发表偏倚未对结果造成影响。试验序贯分析结果证实红花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Scr、BUN水平。结论 本研究表明,红花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可以降低患者Scr、BUN、24h尿蛋白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但限于所纳入研究的质量,本研究所得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进行仙灵骨葆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药理机制分析。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以及中药综合数据库获取仙灵骨葆活性成分以及相关靶标,运用Cytoscape 3.7.1软件绘制“活性成分-靶标”网络图,以“osteoporosis”为关键词从GeneCards:The Human Gene Database获取OP相关基因,运用STRING数据分析平台进行PPI(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网络分析,运用DAVID数据分析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生物过程富集以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运用Cytoscape 3.7.1软件绘制“通路-靶标”网络图。结果共获取仙灵骨葆相关活性成分115种,核心活性成分有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淫羊藿苷元、丹参酮IIA等。活性成分所涉及的靶标共有301个,核心靶标有PTGS2、PTGS1、ESR1等。PPI网络显示了111种核心蛋白之间的互作关系,主要与调节细胞周期有关。GO富集生物过程经筛选后共获得46项,所得生物过程亦与细胞周期有关,正调控NF-kappaB转录活性因子的过程是OP发生的机制之一,与现有研究符合。KEGG通路富集共获得37项,提示仙灵骨葆治疗OP作用集中于PI3K-Akt、TNF、MAPK、Estrogen等信号通路。结论仙灵骨葆核心活性成分中,黄酮类化合物主要通过调节OPG/RANK/RANKL,抑制破骨细胞,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淫羊藿苷元可增强成骨细胞活性。核心靶标PTGS2可限制M-CSF以及RANKL的表达,进而影响成骨/破骨细胞分化;雌激素受体与绝经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核心通路如PI3K-Akt信号通路可增加骨量、促进成骨细胞分化;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均与成骨细胞分化有关;雌激素信号通路以及GnRh信号通路为仙灵骨葆干预绝经后骨质疏松提供依据。因此仙灵骨葆干预OP机制是通过多种途径、多种靶标、多种信号通路同时进行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妇洁灌肠液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腹腔致炎法、大鼠甲醛性足肿胀、棉球肉芽肿实验以及小鼠扭体法观察其对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镇痛作用。结果 妇洁灌肠液能显著抑制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并能显著抑制大鼠甲醛性足肿胀以及大鼠棉球肉芽组织增生 ;能够有效地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 ,减轻小鼠的疼痛程度。结论 妇洁灌肠液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以西医常规治疗为共同参照,对比红花注射液、丹参注射液、肾康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路路通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川芎注射液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计算机检索有关红花注射液、丹参注射液、肾康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路路通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川芎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位评价者独立筛选,纳入文献后使用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 5.1方法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GEMTC软件、R软件的RJAGS包、GEMTC包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注射液的疗效差异,并进行排序。最终纳入79个RCTs,6197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涉及8种治疗措施。与常规治疗相比,联合参芎注射液(OR=3.55,95%CI[1.98,6.37],P<0.0001)、联合红花注射液(OR=3.77,95%CI[2.45,5.81],P<0.00001)、联合疏血通注射液(OR=6.71,95%CI[3.30,13.65],P<0.00001)、联合肾康注射液(OR=4.14,95%CI[3.42,5.03],P<0.00001)的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红花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的有效率优于丹参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OR=3.89,95%CI[1.73,8.7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综合对比,疏血通注射液、红花注射液、肾康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有效率、血清肌酐降低情况、尿素氮降低情况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相对偏低,得出的结论尚有待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5.
探究了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对再障小鼠的治疗作用。采用5-FU联合白消安建立小鼠再障模型,通过干预rhBMP-2进行治疗。考察了各实验组小鼠白细胞数、骨髓单核细胞数、体重、存活率、脾系数、粒系-巨系细胞集落(CFU-GM)数以及骨髓单核细胞中CD34+细胞比例,进行股骨、脾脏HE切片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再障对照组,rhBMP-2治疗组小鼠的白细胞数、存活率、CFU-GM集落数及骨髓单核细胞数显著提高,并且骨髓单核细胞中的CD34+细胞含量也提高,显著改善脾脏功能和缓解骨髓抑制,证实rhBMP-2能够促进再障小鼠造血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出当归芍药散活性成分及其相关靶标基因;使用Genecards数据库筛选慢性盆腔炎靶标基因;借助STRING在线数据库获取靶标基因相互作用关系;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生物学过程分析和KEGG通路功能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盆腔炎"活性成分-作用靶标-通路"网络。结果当归芍药散的核心活性成分有山示木酚、β-谷甾醇等,核心作用靶标有PTGS2、TNF、JUN等;GO生物学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当归芍药散活性成分的基因功能主要表现在药物反应、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的正调节、凋亡过程的负调节、信号转导等生物学过程; KEGG结果表明当归芍药散主要作用与TNF、Toll样受体等信号通路有关。结论当归芍药散活性成分山柰酚、β-谷甾醇等可能通过TNF、Toll样受体等信号通路作用于PTGS2、TNF-α、JUN、IL-6等关键靶标基因进而发挥其临床功效,达到治疗慢性盆腔炎等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联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研究四逆散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获取四逆散的化合物及靶标,通过Uniprot获取对应的基因Symbol;从人类基因数据库获取肝癌的疾病基因,并筛选出与四逆散靶标基因的交集基因;运用Cytoscape3.7.1软件绘制"中药-化合物-治疗靶标"网络图;运用STRING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R studio软件对治疗靶标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选择靶点数目最多的活性成分作为配体,PPI网络中度值(Degree)最大的靶点作为受体,预测受体-配体复合物结构与相互结合的氨基酸残基。结果研究筛选得到四逆散治疗肝癌核心靶标91个,相关活性成分141种,其中槲皮素、山柰酚等为四逆散治疗肝癌的主要活性成分; TP53、HSP90AA1等是治疗主要作用靶标; GO富集分析后共获得符合筛选标准的条目1007条,主要涉及抗氧化反应、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调控、细胞应激反应等多个生物过程,KEGG富集分析共获得102条,主要调控乙型肝炎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以防治肝癌,分子对接结果验证槲皮素-TP53的VAL147、CYS220、GLU221、PRO222等晶体结构域的协同抗癌效应。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四逆散作用于多靶点、多信号通路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为生物实验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