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都为药用黄芪,二者亲缘关系近,成分相似,药用价值尚未区分。该研究旨在建立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的水溶性蛋白表达谱,了解两种黄芪之间存在的差别。方法:样品采用水超声提取和丙酮沉淀的方法得到黄芪水溶性蛋白成分,质谱级胰酶酶解后的肽段经nano ESI-LC-MS/MS分析,采用Proteome Discoverer 1. 4软件比对豆科蛋白数据库鉴定蛋白,再使用非标记定量软件SIEVE分析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水溶性蛋白质表达的差异。最后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2种黄芪共有蛋白的分类、分子功能、参与的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结果:蒙古黄芪鉴定特异性蛋白有920个,膜荚黄芪鉴定的特异性蛋白有717个,2种黄芪中共同表达的蛋白有472个,其中二者的差异表达蛋白有21个,如PR-10蛋白,NDK-1蛋白,谷蛋白A2,磷脂酶D等蛋白在两种黄芪中差异表达。蒙古黄芪高表达蛋白14个,膜荚黄芪高表达蛋白7个。结论: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的水溶性蛋白表达谱存在显著差异,特异性蛋白、差异表达蛋白和共同表达的蛋白可为今后两种黄芪的鉴别、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和寻找作用靶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莪术二酮对凝血酶诱导大鼠血小板活化和聚集的影响,来阐明莪术二酮抗血小板活化的机制.方法 电阻抗法测定凝血酶诱导大鼠洗涤血小板聚集率,计算莪术二酮对其抑制率.荧光分光光度法测莪术二酮抑制血小板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P-selectin(CD62p)的表达.Western blot测定磷酸化蛋白的磷酯酶C(PLC)、蛋白激酶C(PKC)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的变化.结果 400 μmol/L的莪术二酮可以有效地抑制0.3 U/ml凝血酶诱导的大鼠血小板的聚集.50、100 μmol/L的莪术二酮可以显著抑制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a2+]i上升和P-selectin(CD62p)的表达.在蛋白水平上,莪术二酮可以抑制PLCβ3、PKCθ和MAPKs蛋白的磷酸化.结论 初步认为莪术二酮通过PLC-PKC-MAPKs通路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活化和聚集,阐明了莪术二酮抗血小板活化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吉马酮诱导肺癌 A549、 鼻咽癌 CNE-1、 肝癌 HepG2 细胞凋亡的机制 。 方法 50、 150、 200、250、300 μmol·L-1的吉马酮处理肝癌 HepG2、肺癌 A549、鼻咽癌 CNE-1、结肠癌 Caco-2 细胞 24、48、72 h 后,MTT 实验检测细胞的存活率的变化。100、150、200 μmol·L-1的吉马酮分别处理 A549、HepG2、CNE-1细胞 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 实验检测细胞凋亡标志蛋白 cleaved-Caspase-3、Caspase-3 的变化,检测乙型肝炎 X相互作用蛋白(HBXIP)、p53蛋白的表达量变化。分别在 A549、HepG2、CNE-1细胞中应用 siRNA 敲低 HBXIP,Westernblotting实验检测 HBXIP的敲低效果及 p53蛋白表达变化;MTT实验检测敲低 HBXIP对吉马酮诱导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影响。结果 吉马酮对鼻咽癌CNE-1、肝癌HepG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较强,与溶剂对照组比较,200、250、300 μmol·L-1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在高浓度时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抑制效果较强,与溶剂对照组比较,250、300 μmol·L-1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对结肠癌Caco-2细胞作用相对较弱。与对照组比较,100、150、200 μmol·L-1吉马酮处理A549、HepG2、CNE-1细胞 48 h后,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cleaved-Caspase-3、p53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5);以 150、200 μmol·L-1吉马酮处理A549、HepG2、CNE-1细胞48 h后,HBXIP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siRNA-HBXIP处理48 h后,与对照组比较,HBXIP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p53蛋白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与单独使用的相同浓度的吉马酮相比,沉默HBXIP后A549、HepG2、CNE-1细胞对吉马酮的敏感度明显提高,150、200、250 μmol·L-1组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 吉马酮可以抑制A549、HepG2、CNE-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HBXIP/p53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替考拉宁(TEC)对大鼠的急性肾损伤程度及肾损伤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 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TEC 100、200和400 mg/kg组和对照组,TEC 100、200和400 mg/kg组分别日腹腔注射100、200和400 mg/kg·bw的TEC,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连续7 d。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尿素氮(BUN)及肌酐(Scr)水平,比色法测定肾脏组织中谷胱甘肽(GSH)及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浓度,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分析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TEC 400 mg/kg组大鼠血浆BUN、Scr浓度明显升高(P0.01),肾组织GSH、MDA浓度明显升高(P0.01),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肾组织Nrf2表达上调。结论 TEC可诱导大鼠急性肾功能损伤,且可能是通过氧化应激途径所导致。  相似文献   
5.
韩功伟  张腾  赵营莉  刘沁华  夏泉 《中国药房》2023,(22):2756-2759
目的 建立检测伊布替尼血药浓度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方法 以泽布替尼为内标,血浆样本以固相萃取柱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伊布替尼的浓度。以Agilent 5 TC-C18(2)为色谱柱,乙腈-0.5%磷酸二氢钾溶液(43∶57,V/V)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60 nm,柱温为40℃,进样量为20μL,运行时间为25 min。采用上述方法测定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第30天用药后2 h时血浆中伊布替尼的浓度。结果 伊布替尼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10~500 ng/mL(R 2=0.998 9),定量下限为10 ng/mL;批内、批间精密度试验的RSD均不高于12.77%;提取回收率分别为74.80%、97.70%,RSD均小于2.90%;稳定性试验的RSD均小于7.10%。9例患者的血药浓度为15.341~279.628 ng/mL。结论 所建立的HPLC法简单、快捷,可用于伊布替尼血药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