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通过建立药材广金钱草特征图谱的检测方法,对目前市售广金钱草药材的质量进行可控性评价.方法:色谱柱使用CORTECS T3 (2.1 mm×150mm,1.6μm,Waters),以乙腈为流动相A,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设置为0.2 mL/min,柱温设置为30℃,检测波长设置为340nm.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离香鳞毛蕨Dryopteris fragrans的间苯三酚类化合物并探讨其抗真菌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和制备HPLC等技术进行化学成分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SI)制定的M38-A2方案(微量稀释法)研究化合物对红色毛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的抗真菌活性。结果从香鳞毛蕨中分离得到1对间苯三酚类同分异构体异黄绵马酸PB(1)、黄绵马酸PB(2)。化合物1和2对红色毛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3.33μg/m L和1.875μg/m L,对石膏样小孢子菌的MIC分别为10μg/m L和1.325μg/m L。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异黄绵马酸PB。化合物2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对红色毛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根据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指标及特征图谱, 对不同产地大血藤药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对17批大血藤药材进行水分、总灰分、二氧化硫残留量、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浸出物、总酚含量、红景天苷含量、绿原酸含量、特征图谱测定, 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大血藤药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17批不同产地大血藤药材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含量测定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 浸出物、绿原酸、红景天苷含量均存在差异, 其中以安徽产地含量较高。特征图谱共有8个共有峰。结论多个指标综合评价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大血藤药材的质量, 不同产地大血藤药材质量存在差异, 以安徽产大血藤药材质量为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绵马贯众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自动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光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绵马贯众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胆甾-4-烯-3-醇(1)、海绵甾醇(2)、木栓内酯(3)、β-谷甾醇(4)、西瑞香素(5).结论 化合物1、2、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祁燕  贾小舟  郑银丽  唐春萍  沈志滨 《中草药》2017,48(23):4860-4864
目的研究绵马贯众Dryopteris crassirhizoma中间苯三酚类化合物并探讨其抑菌活性。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液相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MS、~1H-NMR、~(13)C-NMR)鉴定结构;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SI)制定的M38-A2和M07-A9方案分别研究化合物对真菌和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从绵马贯众5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间苯三酚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丁酰基间苯三酚(1)、1-甲基-3-丁酰基间苯三酚(2)、2-乙酰基-4-丁酰基间苯三酚(3)、1-甲基-3-乙酰基-5-丁酰基间苯三酚(4)、黄绵马酸PB(5)、异黄绵马酸AB(6)、异黄绵马酸AB(6)、黄绵马酸AA(7)、绵马酸ABA(8)、黄绵马酸AB(9)、绵马酸ABP(10)。化合物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表现出与阳性对照头孢西丁相当的抑制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C)均达到2.5μg/m L。结论化合物1~4首次从绵马贯众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对真菌和细菌都有明显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绵马贯众中3种间苯三酚类成分进行研究,并考察它们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3种真菌的抑菌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对化合物进行鉴定.采用M38-A2微量稀释法,筛选单体化合物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3种真菌的抑菌活性,并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分离得到3个间苯三酚类化合物,分别为白绵马素AA,三环黄绵马酸ABB、黄绵马酸AB;3个化合物对红色毛癣菌的MIC分别为160、60、70 μg/mL,对犬小孢子菌的MIC分别为140、90、80 μg/mL,对须癣毛癣菌的MIC值均>160 μg/mL.结论 3个间苯三酚类化合物对3种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红色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的活性均优于须癣毛癣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