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金蝉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红金蝉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金果榄、木蝴蝶、红花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鉴别均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含量测定中黄芩苷进样量在0.0936~0.46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8);高、中、低3个剂量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100.3,98.9,RSD分别为1.7,1.5,0.92。结论:所建立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和重现性良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热毒平治疗内毒素性高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将62例内毒素性高热患者,随机分为热毒平组40例,对照组22例.热毒平组用热毒平胶囊治疗,对照组用抗生素治疗,疗程均为3日.结果发现,不论在发热消退时间、血浆内毒素的消除及疾病转归方面热毒平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发现,服用热毒平无毒副反应.文中对血浆内毒素的产生途径及危害性、内毒素性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及本项研究病例选择依据、观察时限确定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一氧化氮(NO)的变化及愈肝胶囊对NO的影响。方法用四氯化碳按不同时间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用愈肝胶囊治疗,观察小鼠血清NO、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变化、肝组织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模型各组血清NO、ALT、AST随造模时间延长逐步升高。愈肝胶囊能显著降低NO、ALT、AST及改善肝脏病理。结论(1)在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中,随造模时间延长NO、ALT、AST逐步升高,肝组织病理损伤逐步加重。(2)愈肝胶囊在降低ALT和AST同时能降低NO水平。  相似文献   
4.
吕锋  邵泽勇  谢朝良 《西部医学》2008,20(1):196-199
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等是表现遗传修饰的主要方式,这种表现遗传修饰对于肿瘤的发生、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分析116例老年人以感染为主要诱发因素的多器官衰竭(MOF)的临床资料,发现由肺部感染所诱发的MOF居首位,占81.0%,细菌学检查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居多。多器官衰竭的先后顺序为:肺、心、脑、肾、肝。2~4个器官衰竭者病死率为51.9%~83.3%,5个以上器官衰竭者13例,全部死亡,病死率100%。提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是MOF的主要因素,肺部感染为始动因素。并对其预后及诊治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肝区疼痛是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常见症状,临床上的治疗方法,仍以治疗肝病本身为主,其疗效不理想,大多数止痛药对病毒性肝炎肝区疼痛症不适用,甚至可加重肝损害。为寻求治疗病毒性肝炎肝区疼痛的有效药物,我们于1996年11月~1998年4月,观察了自制纯中药制剂肝痛舒口服液对114例慢性病毒性肝炎肝区疼痛患者的止痛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温病卫气营血证候的微循环、血液流变学、血浆内毒素研究证明,温病之病理实质是热、毒、瘀,其病理基础是微循环功能障碍、血液流变性异常和内毒素血症。为了探讨温病发病过程中热、毒、瘀变化之相互关系,我们选定体温、微循环、血浆内毒素定量为客观指标,进行相关性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分析慢性乙肝湿热中阻证与非湿热中阻证的多种指标,以期发现对慢性乙肝湿热中阻证辨证最有价值的指标并建立相关判别方程式.方法:按纳入标准选取2004-2005年泸州医学院第二医院肝病门诊慢性乙肝患者250例,分为湿热中阻证组和非湿热中阻证组,对其24项指标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建立湿热中阻证逐步判别方程和逐步logistic判别方程,并验证效能.结果: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舌质颜色、舌苔在两证间有显著性差异,是方程纳入指标;所建立两判别方程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71.4%、89.7%和84.8%、84.2%、85.5%.结论:上述5项指标在慢性乙肝湿热中阻证中医辨证中具有重要价值,所得方程式经交互验证后效能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李信平  谢朝良  王益平  李素莲  蒲敏  陶英 《护理研究》2012,26(12):1151-1152
静脉输液应用于临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以给药迅速、刺激性小、疗效快在治疗和抢救病人生命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输液时必备的压脉带,每次穿刺完成后经过消毒又拿去用在另外一病人身上。压脉带是橡胶制品不能反复用高温消毒,临床上多用消毒液消毒,消毒液消毒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如消毒液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动态观察抗纤颗粒对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细胞因子与肝组织胶原蛋白的影响 ,进而探讨抗纤颗粒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 10组 ,即正常对照 4W (W :Week周 )组、8W组、模型对照4W组、8W组、纤低预防 4W组、8W组、纤高预防 4W组、8W组、纤低治疗 8W组、纤高治疗 8W组。以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 ,DMN)腹腔注射建立肝纤维化模型 ,除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外 ,其余各组给予抗纤颗粒灌胃处理。各 4W组于实验第 30天、8W组于实验第 6 0天处死动物 ,取血作肝功能 ;TNF -α、IL - 1α、γ -IFN ;取肝组织作胶原蛋白测定。结果 :①抗纤颗粒能显著提高各期模型大鼠血清中γ -IFN含量和显著降低各期模型大鼠血清中TNF -α、IL - 1α活性及肝胶原蛋白含量 ;②TNF -α、IL - 1α与肝胶原蛋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P <0 0 1,r>0 5 ) ,γ-IFN与肝胶原蛋白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P <0 0 1,r<- 0 5 )。结论 :抗纤颗粒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的机理 ,可能与其能调节细胞因子网络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