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重庆市某三甲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纯化水处理系统的细菌水平、消毒方法及效果。方法运用无菌技术采集重庆市某三甲医院CSSD不同时期的纯化水进行细菌培养,根据细菌培养、余氯、硬度检测结果对纯化水处理系统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改善水质,并对各项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该院CSSD纯化水存在细菌总数超标的情况,分别经过调整加盐量、更换水处理机耗材、安装含氯消毒剂加药装置并在水处理机制水时将5%84消毒液持续低流量泵入纯化水储水罐后,细菌总数明显降低,纯化水水质达标。结论该院纯化水存在细菌污染现象,医院应加强管理,CSSD需按时维护水处理设备,定期监测水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牛乳铁蛋白对实验性大鼠胃黏膜损伤及胃溃疡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无水乙醇、幽门结扎致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水浸应激、乙酸灼烧致大鼠胃溃疡模型,测定模型大鼠胃黏膜损伤程度、溃疡面积、溃疡指数,以及胃黏膜中氨基己糖、PEG2含量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观察牛乳铁蛋白对实验性胃黏膜损伤和胃溃疡的保护作用。此外,通过连续喂养正常大鼠牛乳铁蛋白,观察其对大鼠胃液量、胃液酸度和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牛乳铁蛋白能降低乙醇及幽门结扎致胃黏膜损伤大鼠的溃疡指数,增加乙醇致胃黏膜损伤大鼠受损胃黏膜的氨基己糖和PEG2含量以及血流量。同时,牛乳铁蛋白还能降低水浸应激以及乙酸灼烧致胃溃疡大鼠胃部的溃疡面积。此外,连续灌胃高剂量牛乳铁蛋白能抑制正常大鼠胃液分泌,减少胃液酸度。结论 牛乳铁蛋白对实验性胃黏膜损伤及胃溃疡大鼠模型胃黏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移动医疗应用程序在提高慢性病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应用程序的研发、应用及发展提供借鉴。方法 检索相关文献,分析总结用于提高慢性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移动医疗应用程序的设计特点及应用情况。结果 目前研究多集中于应用程序的需求调查、应用程序的构建及应用等方面。结论 移动医疗应用程序在提高慢性病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改善其临床结局方面有突出优势。在相关应用程序的设计过程中,应考虑个性化功能定制、交互功能、不良药物治疗依从性行为预警、信息支持、激励机制等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期侧脑室旁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产前检出的22例胎儿侧脑室旁小囊超声声像图。结果其中9例胎儿侧脑室旁囊肿为双侧,13例为单侧;出生后颅脑超声检查双侧者13例,单侧7例,2例出生后检查消失。结论产前超声可以在胎儿期检测出胎儿侧脑室旁囊肿,为其出生后及时复查与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生活及工作方式的改变,酒精中毒时有发生.我们应用甲氯酚酯联合大剂量纳络酮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72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收集我院急性酒精中毒诊患者156例,均在中毒后30 ~ 90分钟内就诊.入选标准:(1)有明确过量饮酒史;(2)呼吸、呕吐物中有酒精气味;(3)中毒程度均为重度,表现为昏睡、昏迷等症状;(4)无其他合并症.排除标准:排除外伤、药物、化学性气体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昏睡、昏迷.将15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72例,男性49,女性23例,年龄17~62岁,平均年龄(37.1±4.2)岁;纳络酮治疗组45例,男性38例,女性7例,年龄19 ~ 56岁,平均年龄(38.8±3.9)岁;甲氯酚酯治疗组39例,男性31例,女性8例,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40.7±5.2)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西地那非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收治的80例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入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A组给予西地那非治疗,B组给予西地那非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2 d。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肺动脉压。结果 A组有效率70.0%(28/40),低于B组的92.5%(3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时,两组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二氧化碳分压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d时,两组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均高于治疗前及治疗24 h时,且B组高于A组,二氧化碳分压均低于治疗前及治疗24 h时,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动脉压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出现呕吐、出血、低血压、肝损伤、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结论西地那非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氧含量和持续肺动脉高压状态,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早期血液灌流(HP)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钙蛋白I(cTnI)、淀粉酶(AMS)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20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AOPP患者,分为研究组61例与对照组59例。对照组在中毒6 h后予以HP治疗,研究组在中毒6 h内予以H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血清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差异。结果 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ALT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cTnI、AMS均较治疗前下降,对照组患者cTnI、AMS均较治疗前上升,且研究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IL-6、TGF-β1、CRP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阿托品用量、ChE恢复正常时间、昏迷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结局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早期HP治疗AOPP对降低患者ALT、cTnI、AMS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效果显著,且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对患者并发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肾错构瘤是一种良性肿瘤,由大量成熟脂肪组织、平滑肌组织和厚壁血管组成,又被称做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其发病以女性居多,常在40岁以后出现症状.该病的常见临床症状及体征包括腰部疼痛、血尿、可触及的包块.大的肾错构瘤可发生自发性破裂,出现腹内大出血、急腹症,甚至低血容量休克,后者如果没有及时诊断治疗,可导致患者死亡.目前,临床上见到的肾错构瘤往往为体检偶然发现,症状不明显,以临床症状就诊的患者较为少见.临床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9年8月至2013年6月以来共收治肾错构瘤患者12例,均经病理证实,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乳腺增生症是发生于乳腺实质的一种良性增生,是由于正常乳腺小叶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引起乳腺正常结构出现紊乱的一种病理性增生性疾病。乳腺增生症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呈低龄化发展。乳腺增生多发于30--50岁的女性,发病高峰年龄为35~40岁,临床上患者常以乳房疼痛或者乳房肿块就诊。乳腺增生症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治愈难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本研究对126例乳腺增生症患者分别进行三苯氧胺、乳疾灵、三苯氧胺与乳疾灵联合应用治疗,比较治疗后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康复中的常见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应用进行综述,为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康复的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