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结合物理疗法梯度压力弹力袜和足底静脉泵(VFP)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THA术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治疗组患者于术后第1天起给予口服桃红四物汤结合梯度压力弹力袜和VFP治疗,对照组患者于术后第1天起给予口服利伐沙班治疗,治疗周期为35 d。观察2组患者的DVT发生率和下肢肿胀情况,以及术后1 d、12 d、24 d及35 d的D-二聚体(DDi)、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术后12 d,治疗组DVT疑似诊断为10例,对照组为11例;术后24 d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治疗组中无DVT确诊病例,对照组DVT确诊1例。2组患者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2 d、24 d和35 d,2组患者的患侧下肢肿胀程度均比术后1 d明显好转,下肢肿胀阳性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各个观察时间点,2组患者患侧下肢肿胀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12 d、24 d和35 d,2组患者的DDi和FIB水平较术后1 d明显降低(P0.05),APTT和PT较术后1 d明显延长(P0.05);但术后各个观察时间点,2组患者的DDi、FIB、APTT和P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结合物理疗法梯度压力弹力袜和VFP能有效地预防THA术后患者的下肢DVT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双侧肌间入路与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手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5月本院采用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的L4/5椎管狭窄伴失稳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1例采用肌间隙入...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从临床分离1株耐β-内酰胺类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菌株,观察其体外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后发生的细菌表面特征变化.方法 从伤口分泌物中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并采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筛选出1株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菌株;通过革兰染色和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观察K-B实验前后细菌形态和表面特征的变化. 结果筛选出了1株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菌株,通过革兰染色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到K-B实验后细菌菌体均变长,能达到K-B实验前的10倍,宽度略微瘦小,即长5.0~25.0 μm,宽0.3~0.8 μm,表现出L型的细菌形态;革兰阴性的染色特性未发生改变;在500 nm×500 nm 的扫面面积下AFM观察到K-B实验后铜绿假单胞菌的表面孔洞增多,显示出粗糙的特征,通过地貌图(K-B实验前深度不大于10 nm,K-B实验后深度大于30 nm)和粗糙度参数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该现象. 结论 AFM能观察到K-B实验后铜绿假单胞菌的表面变得更加粗糙的特征,而革兰染色不能观察到这一改变;AFM扫描观察技术可用于细菌表面微观变化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五味消毒饮联合红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抑菌效果。结论用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红霉素、五味消毒饮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MRSA生物膜MIC(SMIC),再用微量棋盘稀释法进行联合抑菌试验,观察五味消毒饮联合红霉素抗MRSA的作用。结果五味消毒饮、红霉素单独及联合检测时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MRSA生物膜MIC(SMIC)分别为〉1000g/ml、8μg/ml、2μg/ml+/1000g/ml和〉1000g/ml、32μg/ml、8μg/ml+1000g/ml。结论五味消毒饮联合红霉素可增强对MRSA的抑菌作用,为临床MRSA的感染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与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术中操作要点。方法:对2015年7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58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PETD组和PEID组,每组79例。PETD组男41例,女38例,年龄(41.38±6.25)岁,病程(10.06±3.14)个月;PEID组男43例,女36例,年龄(41.18±5.78)岁,病程(9.99±2.83)个月。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放射次数、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目测类比评分、JOA评分、ODI指数、改良Macnab评定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1年随访。(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X线放射次数PETD组均明显高于PEID组(P<0.05)。(2)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6、12个月目测类比评分、ODI指数、JOA评分两组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末次随访PETD组优良率89.87%(71/79),PEID组为87.34%(69/7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PETD组发生2例并发症,PEID组出现3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TD与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短期疗效相当,而在手术时间、穿刺定位难度、X线放射次数方面,PEID更具优势。通过严格把握适应证,熟练内镜技术、精细术中操作,熟悉常见并发症的注意要点,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第三代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下经皮置钉腰椎经肌间隙入路融合内固定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7月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下经Wiltse入路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腰椎患者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为32~74岁。48例患者均为单侧神经压迫症状,一侧采用机器人辅助下经皮置入椎弓根螺钉,另一侧采用经Wiltse入路置钉。比较48例患者术前、末次随访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采用Richter分类标准及螺钉内聚角对比两侧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度,统计分析两侧置钉时间及出血量。结果:患者术后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采用Richter分类标准评价置钉准确度,机器人辅助下共置钉108枚,其中Ⅰ级101枚,Ⅱ级6枚,Ⅲ级1枚。徒手置钉104枚,其中Ⅰ级80枚,Ⅱ级20枚,Ⅲ级4枚。机器人辅助下置钉准确率为93.52%,徒手置钉准确率为76.92%,机器人辅助下置钉准确率显著优于徒手置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27,P=0.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种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在胸椎管狭窄症(TSS)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共收治26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术中均采用全身静脉麻醉,所有胸椎管狭窄症患者行胸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术中监测选用加拿大的Xltex32导术中电生理监护仪进行监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多种模式的体感觉诱发电位(S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结果:术中2例SSEP波幅监测出现异常;其中1例为胸椎管减压术中出血,放置止血棉过多,导致脊髓受压而出现SSEP波形异常,及时去除止血棉后恢复正常;1例由收缩压下降导致SSEP波形出现异常,由收缩压升高纠正。4例MEP监测波幅出现异常,2例因术中电极脱落引起,2例因术中吸入肌松剂干扰引起。结论:在胸椎管狭窄症术中进行多种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可实时了解脊髓和神经功能状态,明显降低术中损伤脊髓、神经的发生率,有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黏液型和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药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对某院分离的29株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和30株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同时以VITEK2 Compact分析仪法及琼脂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琼脂稀释法为参考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VITEK2 Compact分析仪法药敏结果的标准符合率(CA)为84.69%,严重错误率(VME)为3.20%,重大错误率(ME)为2.13%,一般错误率(MIE)为9.96%; 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VITEK2 Compact分析仪法药敏结果的标准符合率(CA)为94.33%,严重错误率(VME)为0.67%,重大错误率(ME)为1.67%,一般错误率(MIE)为3.33%。两种铜绿假单胞菌VITEK2 Compact分析仪法药敏结果的VME,MIE,CA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10.44,14.55,P<0.05)。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VITEK2 Compact分析仪法药敏结果的CA比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低,且<90%,而VME,MIE均比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高。结论 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药敏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药敏检测结果准确性较低,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建议用其它方法做药物敏感性试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苯唑西林、头孢西丁两种药敏纸片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准确性.方法 以PCR方法检测mecA基因作参考,用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163株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头孢西丁两种药物的敏感性,比较两种纸片检测MRS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预期率.结果 7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30株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mecA基因检测阳性,头孢西丁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期率和阴性预期率分别为97.4%、94.1%、97.4%94.1%;95.1%、100%、100%、88.9%.苯唑西林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期率和阴性预期率分别为100%、58.8%、84.8%、100%;93.4%、89.1%、91.9%、91.1%.结论 头孢西丁比苯唑西林特异性更强但敏感性不够,二者联合使用更有助准确预测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五味消毒饮联合红霉素对MRSA生物膜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五味消毒饮联合红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抑菌效果。结论用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红霉素、五味消毒饮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MRSA生物膜MIC(SMIC),再用微量棋盘稀释法进行联合抑菌试验,观察五味消毒饮联合红霉素抗MRSA的作用。结果五味消毒饮、红霉素单独及联合检测时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MRSA生物膜MIC(SMIC)分别为>1000g/ml、8μg/ml、2μg/ml+/1000g/ml和>1000g/ml、32μg/ml、8μg/ml+1000g/ml。结论五味消毒饮联合红霉素可增强对MRSA的抑菌作用,为临床MRSA的感染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