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在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基础上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每日3次,每次2粒,同期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行常规抗心绞痛治疗作为对照组,二组疗程为6周。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7.5%和76.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3.8%及73.5%,P值均<0.05),治疗组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消耗量,改善心肌缺血及改善血液流变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叭)。结论:麝香保心丸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副作用少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塞为临床急症,病死率较高,猝死是其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抢救及时,部分病人可转危为安。本文对1978~1987年我院急性心肌梗塞猝死抢救成功并出院的22例病人进行临床总结,并进行长  相似文献   
3.
4.
对246例患者进行344例次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冠心病Ⅲ°房室传导阻滞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起博治疗的主要适应症。发生起搏故障52例,其中电池耗竭23例,导管脱位14例,心肌穿孔2例,电极导管折断4例,起搏阈值升高致起搏失灵7例,术后发生局部感染7例,起搏综合征19例,体循环栓塞14例。本文对并发症的防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对246例患者进行344例次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冠心病Ⅲ房室传导阻滞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起搏治疗的主要适应症。发生起搏故障52例,其中电池耗竭23例,导管脱位14例,心肌穿孔2例,电极导管折断4例,起搏阀值升高致起搏失灵7例,术后发生局部感染7例,起搏综合征19例,体循环栓塞14例。本文对并发症的防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心室按需型(VVI)起搏器尽管有起搏方式不符合生理要求的缺点,但因其安全、可靠、安装简便及价廉,目前仍为国内外最常用的起搏器。1987年起,我们对37例病人进行不同频率右心室起搏,以观察其血液动力学变化,探求安置VVI起搏器者选择何种频率起搏为最佳频率。1对象与方法1.1病例选择1.1,1有检查组(A组):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33~78岁(平均60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7例,巨度房室传导阻滞10例。1.1.2无创检查组(B组):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36~80岁(平均63.1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7例,高度或正度房室传导阻滞13…  相似文献   
7.
那开宪  余平  付丽风  蒋志嘉 《中成药》2004,26(Z1):10-13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在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基础上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每日3次,每次2粒,同期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常规抗心绞痛治疗作为对照组,二组疗程为6周.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7.5%和76 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3.8%及73.5%,P值均<0.05),治疗组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消耗量,改善心肌缺血及改善血液流变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麝香保心丸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副作用少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正> 马凡氏综合征为一少见的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主要累及眼、骨骼及心血管系统。依文献所定的标准,我院自1982年以来共收治19例马凡氏综合征,其中10例为外院(6例)或我院(4例)一度误诊者。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56岁,平均年龄为33.81岁。误诊时间为6个月~5a不等。现对误诊的经验教训总结如下。 1 对不典型马凡氏综合征临床表现重视不够典型马凡氏综合征的诊断土要靠遗传史、眼病症、骨骼及心血管系统改变,一般  相似文献   
9.
10.
自1980年以来我院CCU病房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443例,发生猝死72例。经复苏抢救成功并康复出院30例,抢救成功后因泵衰等因素死亡11例,未抢救成功31例。现对死亡的42例患者进行总结,以吸取教训。临床资料男51例,女21例。年龄,47~84岁,60岁以上者55人(76.38%),其中下壁心肌梗塞15例,前壁10例,高侧壁2例,前间壁4例,正后壁1例,广泛前壁20例,下壁并正后壁9例,前间壁前壁5例,前壁并下壁4例,下壁正后壁并高侧壁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