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0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膜增厚的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条件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住院期间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抗结核药物+胸腔穿刺抽液术)结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抗结核药物+胸腔穿刺抽液术),疗程(14±7)d。出院后治疗组口服抗结核药物+活血化瘀中成药,对照组只用抗结核药物,疗程(56±7)d。观察2组治疗前后胸水中纤维蛋白原(FIB)、胸膜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的FIB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的下降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后2组患者的胸膜显著增厚,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治疗组治疗后胸膜的增厚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活血化瘀中药能有效降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中纤维蛋白原(FIB)的含量,明显减轻胸膜增厚的程度,改善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正>纵隔肿物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病因复杂,类型繁多,性质多为恶性肿瘤及其淋巴结转移、结节病、淋巴结结核、良性结节等占位性病变[1]。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等影像学技术对纵隔病变的诊断效能有限,活检是确定组织病理类型以指导治疗的惟一方式[2]。现报道1例因纵隔肿物压迫致气道狭窄和高出血风险而无法通过低风险的气道路径获取病理组织,  相似文献   
3.
107例成人病毒性肺炎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人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2012年107例经PCR、ELISA、IF 法检测病毒抗原、血清病毒抗体 IgM 阳性的成人病毒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临床症状、血清学检查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成人病毒性肺炎患者平均年龄(34.78±11.4)岁;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咽痛为主,且头痛、全身酸痛等卫表症状突出;中医证型分布以风热犯肺、痰热阻肺、风热夹湿、风寒化热为主,占92.52%(99/107);病程≤7 d以风热犯肺证多见,>7 d以痰热阻肺证多见;病毒以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为主;107例中,单一病毒感染者86例(80.37%)。不同病原体的证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病毒性肺炎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特点,与病程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葶苈大枣泻肺汤对肺癌小鼠恶性胸腔积液及水通道蛋白1 (AQP1)的影响.[方法]选用C57BL/6J小鼠建立肺癌动物模型,分为肿瘤组和中药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记录各组胸水量,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Real-time PCR法测定AQP1及AQP1 mRNA水平.[结果]肿瘤组小鼠胸腔内见血性积液及肿瘤结节生长,中药组小鼠胸水量较肿瘤组显著减少,壁层胸膜AQP1水平及mRNA表达均较肿瘤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葶苈大枣泻肺汤可以抑制肺癌小鼠壁层胸膜AQP1及mRNA表达,减少恶性胸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不同中医证候分布与胸水B超的相关性。方法:采取回顾性的研究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2年10月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的患者160例,分析其胸水B超检查结果,探讨其与不同的中医证候分布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以后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提供诊断依据。结果:邪犯胸胁型患者超声特点为游离性胸腔积液为主;饮停胸胁型患者超声特点为游离性胸腔积液为主(55.29%),少数出现包裹和分隔;络气不和型患者超声特点为游离性及分隔性胸腔积液为主(77.78%);阴虚内热型患者超声特点为包裹性及分隔性胸腔积液为主(86.67%)。结论:对于结核性胸膜炎的中医临床辨证分型论治,胸水B超检查能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成人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特点、证型分布规律、早期诊断以及中医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2012年107例成人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资料,并对发病年龄、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血清学检查、中西医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证型分布以风热犯肺、痰热阻肺、风热挟湿、风寒化热为主,占92.52%(99/107)。病毒以甲流、乙流、副流感病毒为主,107例中有21例混合病毒感染,其中1例为三种病毒混合感染,单一病毒86例(80.37%),不同病原体与证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病毒性肺炎患者平均年龄34.78岁,病位以卫气分为主,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发,以冬春季多见,临床证型分布以风热犯肺、痰热阻肺为主,其次风热挟湿、风寒化热。中药组及中西药组退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100例脑出血并发症临床观察,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0例,男78例,占78%,女22例,占22%。发病年龄在36-87岁之间,消化道出血24例占24%,肺部感染34例占34%,泌尿素统感染28例占28%,水电解质平衡失调16例占16%,脑心综合征30例30%,便秘46例占46%,中枢性高热22例占22%,本组死亡10例占10%,其中死于脑疲6例6%,呼吸与意识障碍4例占4%。讨论一、上消化道出血脑出血发生应激性溃疡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以呕血、便血,对于此类并发症应立即止血,扩容和预防休克,必要时手术治疗。二、肺部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证治成人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47例和中西药组31例,中药组辨证施治给予中药治疗,中西药组在中药组的基础上加用病毒唑.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证候、症状积分疗效.结果:中药组有效率为100%,中西药组有效率为1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药抗病毒无特效药,早期治疗中医干预是提高成人病毒性肺炎疗效、治愈率的关键.中药对病毒性肺炎的治疗是多靶位的治疗,不仅具有抗病毒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调动机体自身免疫调节功能,以达到驱邪外出,机能平衡而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法对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干预作用,以及对胸膜增厚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6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简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住院期间均予常规治疗(抗结核药物+胸腔穿刺抽液术),而治疗组同时加用活血化瘀的中药,疗程均为7~21 d.出院后治疗组继续口服抗结核药物+活血化瘀中成药,对照组只给予口服抗结核药物,疗程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胸水TNF-α和TGF-β1变化,以及胸膜厚度的改变.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胸水中TNF-α和TGF-β1的含量明显减少,胸膜增厚的程度明显减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血化瘀的中药能明显较少患者胸水中TNF-α和TGF-β1的含量,以及减低患者胸膜增厚的程度,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是由于甲状旁腺素(PTH)分泌过少而引起的症侯群,也可由于靶细胞对PTH反应缺陷所致.本病除了正确的治疗外,有效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本人总结了我院近年来对该病患者的护理体会,以提高对本病的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