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出血性中风353例发病时间与发病高峰期的圆形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出血性中风的发病时间与发病高峰期,探讨其发病与时间的关系.方法将 353例出血性中风患者的发病时间 (0~ 24: 00)化为角度坐标,作圆形统计,确定出血性中风的发病时间;再以住院日期为例,先确定出每月天数组中值的累计日数,并转换成角度,分别求出其正弦和余弦值,再按公式求出平均角度和角度标准差,推测出血性中风的发病高峰期.结果 353例出血性中风患者的发病时间在中午 11: 00~ 13: 00时间段有明显集中趋势,发病的高峰时间点在 12: 11: 34; 353例出血性中风患者在发病日期上无一定集中性,未发现特定的发病高峰期.结论 日中午时是出血性中风的关键时段,欲降低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临床宜注意日中午时的治疗和护理;出血性中风患者无特定的发病高峰期,应时时预防以降低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180例急性中风病例死亡时间的圆形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中风病例死亡时间的昼夜节律变化特点和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急性中风死亡患者死亡时间,利用圆形分布的统计方法计算出死亡高峰时刻和24 h内95%的死亡时间集中时间段。结果:急性中风患者严格统计学意义上的死亡高峰时间是不存在的(P>0.10),相对的死亡高峰时刻为清晨07:24;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死亡高峰时刻为清晨07:48;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死亡高峰时刻为清晨05:43。结论:脑血管病患者死亡时间有一定的昼夜节律分布特点,清晨通常为死亡的高峰时段,工作中应加强夜间和凌晨患者的管理和监测,对减少病死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1资料与方法 本组44例中,男38例,女6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2岁,平均51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8年,平均3.5年。中医辨证:痰浊阻滞型(23例),证见:关节肿胀,局部酸麻疼痛,或见“块瘰”硬结不红,伴目眩、面浮、胸脘痞闷,舌胖质黯苔白腻,脉弦或弦滑。肝肾阴虚型(11例),证见:病久屡发,关节疼痛,局部变形,昼轻夜重,肌肤麻木不仁,步履艰难,筋脉拘急,屈伸不利,头晕耳鸣,颧红口干,舌红少苔,脉弦或细数。瘀血阻络型(10例),证见:病史较长,关节刺痛或痹痛,拒按,部位固定不移,或有“块瘰”…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帕夫林(白芍总甙)对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SPA)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未分化脊柱关节病患者70例,分成帕夫林治疗组(49例)与SASP对照组(21例),观察其总体疗效及对休息痛、压痛、肿胀、关节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安全耐受性.同时观察血清中IL-1、TNF-α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与时照组的总体疗效相似,医生评价与患者评价总有效率均达80%以上.治疗组对休息痛、关节压痛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对关节肿胀、关节功能改善及血清中IL-1,TNF-α水平降低2组相似.结论 帕夫林对未分化脊柱关节病患者能有效地缓解休息痛、关节压痛、肿胀与改善关节功能,安全性较好.其治疗作用机理与降低体内IL-1,TNF-α水平,从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出血性卒中的发病和死亡与节气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53例急性出血性卒中患者的发病节气及其中90例死亡患者的死亡节气,做圆形统计分析,计算急性出血性卒中的发病与死亡节气高峰期,观察急性出血性卒中的发病与死亡节气的特点。结果353例急性出血性卒中患者的发病及其中90例死亡患者的死亡在节气上均无集中性(P>0.05)。急性出血性卒中在春分至立夏为相对低发病节气,春分至夏至为相对低死亡节气。结论急性出血性卒中患者在节气上无特定的发病及死亡高峰期,一年四季都要积极预防并更加注意相对高发病和高死亡节气的治疗和护理,以减少急性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中风发病与节气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50例急性中风患者(包括1597例缺血性中风与353例出血性中风)的发病节气,做圆形统计分析,计算急性中风的发病节气高峰期,观察急性中风的发病节气的特点.结果:1950例急性中风患者在发病节气上无一定集中性,未发现特定的发病高峰期(P>0.05).急性中风患者在春分至谷雨为相对低发节气,其中缺血性中风在春分至立夏为相对低发病节气,出血性中风在谷雨至夏至为相对低发病节气.结论:急性中风患者无特定的发病高峰期,一年四季都要积极预防并更加注意相对高发病节气的治疗和护理,以减少急性中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出血性中风发病及死亡与时间的关系。方法:对353例出血性中风患者用圆形统计分 析法,分析其中263例非死亡病例的发病时间及90例死亡病例的发病时间与死亡时间。结果:353例出血性中风患者 发病时间在中午11-13时间段有明显集中趋势(P<0.01),发病高峰时间点在12时11分21秒。其中90例死亡 病例发病时间在中午末时13-15时间段有一定集中趋势(0.050.10),死亡高峰时间点在7时5分35秒。263例非死亡病例发病时间 在中午11-13时间段有明显的集中趋势(P<0.01),发病高峰时间点在11时46分12秒。结论:日中午未时是出血 性中风的发病易发时段,出血性中风患者相对死亡高峰期在上午6-8时间段,提示应加强该时间段的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数学统计法探讨缺血性中风发病及死亡与时间的关系.方法:将1 597例缺血性中风病例的发病时间以及其中90例死亡病例的死亡时间以每日0~24时化为角度坐标,作圆形统计分析,观察缺血性中风的发病与死亡时间的特点.结果:1 597例缺血性中风病例的发病时间在午时11:00~13:00时段有明显的集中趋势,发病高峰时间点在11:32:41(P<0.005);90例死亡病例发病时间在午时11:00~13:00时段有明显的集中趋势,发病高峰时间点在12:03:03(P<0.005),死亡时间在上午4:00~6:00时段有相对的集中趋势(P>0.05);1 507例非死亡病例发病高峰时间点为午时11:31:12(P<0.005).结论:日中午时是缺血性中风的易发病时段,注意日中午时的治疗和护理,可减少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缺血性中风相对死亡高峰期在上午4:00~6:00时段,该时段应加强治疗和护理,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内外合治结合辨证用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89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莫少庸 《新中医》2000,32(6):28
笔者近 3年来运用广东省名中医陈渭良主任医师治疗骨伤科疾病的系列中药制剂 ,内外合治结合辨证用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89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9例患者中 ,男 2 8例 ,女 6 1例 ;年龄最小 41岁 ,最大 84岁 ,平均 5 4 3岁 ;病程最短1个月 ,最长 1 5年 ,平均 2 2年。主要症状和体征 :膝关节疼痛 89例 ,局部晨僵 32例 ,活动受限 38例 ,髌周压痛 80例 ,活动响声 72例 ,关节肿大 2 5例。全部病例均经X线摄片 ,显示膝关节边缘性骨质增生或关节间隙狭窄。2 治疗方法2 1 内服中药制剂 临床上主要分成 4型 :…  相似文献   
10.
内外合治结合辨证用药治疗膝关节性关节炎89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莫少庸 《新中医》2000,32(6):28-28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