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病理机制。方法将入选的1 0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行颈部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1.0 mm或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采集中医体质信息,以体质聚类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体质分类特点及不稳定颈动脉斑块形成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出现中医体质频次分别为痰湿质(21.7%)、血瘀质(16.9%)、湿热质(15.3%)、阳虚质(14.2%)、阴虚质(9.6%)、气虚质(7.9%)、气郁质(7.4%)、特禀质(4.8%)、平和质(2.2%);中医体质类型痰湿质、血瘀质可能是影响斑块形成的主要体质类型。结论中医体质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具有某种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34岁,因"发作性言语不清16年,加重2年"于2011年7月12日门诊就诊。现病史:患者于1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言语不清、口周发麻,每次持续1~2 min,可自行缓解,频繁发作,当时未予治疗。2年前上述症状加重,发作次数较前频繁,发作时间延长,但仍可自行缓解,为求诊治入德惠市人民医院。既往史:脑梗死病史29年,遗留右手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右向左分流与偏头痛中医辨证分型统计学关系.方法 纳入偏头痛患者150例,根据中医各证型分组,结合其右向左分流定性、分型、分流量不同,比较各组例数、发生率统计学关系.结果 右向左分流总体数量上阳性显著多于阴性,且中医辨证证型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阳性组以小量分流级别最多见,其中以肝阳上亢证例数最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破血化瘀填精补髓方剂对脑出血大鼠脑出血后不同时间点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复制脑出血大鼠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破血化瘀填精补髓方剂改善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及出血后不同时间点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情况。结果在给药第1、3、7日,脑出血损伤增加损伤区域内的BDNF阳性细胞数量;而且在损伤的第3日因损伤刺激出现的BDNF阳性细胞数量达到高峰,第7日已经开始回落。应用破血化瘀填精补髓方剂干预后,可以延长BDNF阳性细胞数量达到高峰的时间。结论破血化瘀填精补髓方剂能明显改善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脑出血血肿周围损伤组织中BDN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人类ACE基因位于常染色体17q23,包括26个外显子和25个内含子,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是其第16内含子中有一段287bp的Alu重复序列的插入/缺失多态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ACE基因多态性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文章概述了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评估和生物学指标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脑梗死提供早期预警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岁末的北京,天空少有的放晴了几日。印象里冬日的京城,总是灰蒙蒙的,给人枯藤老树昏鸦般的落寞感。可是随着天空变得湛蓝,我的心情也有了几分不同往日的舒畅。细想起来,距我第一次到北京,已经有三十几年的光阴了。这三十年间,太多的物是人非,潮起潮落,让人来不及细细琢磨,就被快节奏的生活湮没了。有多少人,我们再也没有了联系,有多少事情,我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性关节炎 (RA)是最常见的一种风湿性疾病。但临床对该病的诊断 ,特别是早期诊断仍常有难度。针对类风湿因子 (RF)对RA缺乏特异性的弱点 ,近期我们根据国外的报道 ,摸索建立了RA血清学诊断的一个新方法。即检测患者血中RA33抗体 (抗分子量为 33KD的一种胞核蛋白 ) ,效果较好 ,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受检血清RA患者 75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2 4例 ,干燥综合征 (SS) 12例 ,混合性结缔组织疾病 (MCTD) 8例。上述病人均为我院风湿科收治 ,经国内、外公认的诊断标准确诊后取血清存 - 2 0℃ ,另取 2 0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血B淋巴细胞在肾-骨髓联合移植诱导免疫耐受患者中重构的动态特点,为进一步阐明B淋巴细胞在器官移植免疫耐受建立中发挥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5例尿毒症患者(患者编码分别为Pt.A、Pt.B、Pt.C、Pt.D和Pt.E)应用诱导治疗后行肾-骨髓联合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逐渐撤除。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移植术前及术后外周血B淋巴细胞数量及其亚群分布,比较不同时间点B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并利用下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HV)的分布状态。结果:除1例患者(编码为Pt.C)移植肾早期丧失功能,其他4例患者纳入研究。Pt.A、Pt.B和Pt.D均在术后1年左右外周血B细胞计数基本恢复术前水平,Pt.E外周血B淋巴细胞重构延迟。在B淋巴细胞重构过程中,伴随有高频度的CD20+CD24high CD38high过渡性B淋巴细胞出现,并表现为多样性的细胞克隆图谱。移植术后约6个月时患者外周血均检测出CD20+CD27+记忆性B淋巴细胞的优势亚群。通过计算术后各时点IGHV多样性指数发现,所有肾-骨髓联合移植患者术后182d时点的IGHV基因序列的香农指数(SDI)明显低于术前(P=0.004),术后1年左右逐渐恢复。不同时点B细胞IGHV基因序列的体细胞突变检测,除了Pt.B,其他患者IGHV基因序列的体细胞突变率在术后182d时点明显升高(P=0.032)。结论:肾-骨髓联合移植患者外周血中存在体细胞突变的记忆性B淋巴细胞,此类B细胞亚群在免疫耐受诱导中发挥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