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制备了高填充的甘油塑化淀粉(GTP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合金,并对其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GTPS/PBS在合金加工过程中其扭矩以及力学性能随PBS质量分数的增加及甘油质量分数的减小而增大;扫描电镜(SEM)显示甘油可提高合金的相容性;动态力学分析(DMA)表明合金在玻璃态时的储存模量高于纯PBS,黏流态时则相反;合金的热稳定性随PBS和甘油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有所提高;PBS的加入将合金的吸水率由100%以上降低到10%以下;淀粉和甘油的存在则均可提高PBS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胃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242(CA242)和叶酸(FA)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用R IA法检测31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A72-4、CA242和FA水平,并与35名正常组作比较。结果表明,手术前胃癌患者血清CA72-4、CA242水平高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FA水平则低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手术3个月后上述三项指标与手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检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A72-4、CA242和FA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病情、观察预后均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ET-1)和血清肌钙蛋白I(cTnI)、神经肽Y(Npy)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生化法对30例AMI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前后血浆ET-1和血清cTnI、Npy水平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35例)作比较。结果 AMI患者在介入治疗前血浆ET-1、cTnI和Npy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介入治疗1周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AMI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浆ET-1和血清cTnI、Npy水平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前,乙肝最常见的诊断指标是二对半检测,应用最广泛的检测技术是酶免法(ELISA)及固相放射免疫分析法(SPRIA).ELISA技术的灵敏度低,准确性较差,而SPRIA技术采用125I.125I具有放射性、易污染,试剂保存时间短.这两种方法检测的是HBV的血清标志物,它不能完全体现HBV在体内的复制状态.鉴于这一情况,广州达安公司在常规PCR技术基础上加以改进,研制出了FQ-PCR检测方法和试剂盒.本科将180例临床标本采用SPRIA法及FQ-PCR法同时检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HCY、胱抑素C和uAlb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发光法和酶免法、免疫比浊法对6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并发DN31例,未并发DN35例)进行血清HCY、胱抑素C和uAlb水平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DN组血清HCY、胱抑素C和uAlb水平均显著高于NDN组和正常人组,NDN组与正常人组无显著差异;且uAlb水平和血清HCY、胱抑素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785、0.5923,P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HCY、胱抑素C和uAlb水平的升高与早期肾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产生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越来越多,由于ESBILs可在菌株间转移和传播,并有较广底物的水解酶,因而具有较强耐药性,给临床抗感染化疗带来很大困难。我们测定了150株费劳地枸橼酸杆菌产ESBLs情况,并进行其对18种常见抗生素的耐药分析,以了解其产ESBLs及耐药情况,并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HFMD)病原体分布情况及流行趋势,为HFMD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5年1—12月某院确诊的HFMD住院患儿,采用实时荧光PCR法对HFMD病例标本进行肠道病毒(EV)通用型、肠道病毒71(EV71)型和柯萨奇A16(CoxA16)型核酸检测。分析不同月份、性别、年龄组、感染类型患儿EV阳性检出率及各型别分布情况。结果 2015年共采集837例HFMD患儿咽拭子标本,其中EV阳性标本380份,阳性率为45.40%。病毒分型结果显示:EV71阳性标本110例(28.95%);CoxA16阳性标本7例(1.84%);EV71+CoxA16阳性标本6例(1.58%);其他EV阳性标本257例(67.63%)。该病从4月份开始进入高发期,5~6月达到最高峰,7~12月持续高发。不同月份患儿EV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岁以下儿童。不同年龄组患儿EV阳性检出率、EV各型别构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症HFMD病例的EV阳性检出率为65.34%,高于普通病例的27.06%(P0.001)。EV71型感染患儿中重症病例比率为90.00%;由其他EV感染所致的患儿中重症病例比率为60.70%;EV71+CoxA16双重感染的患儿全部为重症病例。不同感染类型患儿EV各型别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2015年该院收治的HFMD住院患儿的EV感染型别主要以非EV71、非CoxA16的其他EV为主,对高发季节、3岁以下的高发人群及重症病例应高度关注,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病毒出现得也越来越频繁,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给众多单位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和损失,文章试从系统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如何在一个单位中对计算机病毒实施比较严密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清载脂蛋白A-1、B、E(apo A1、apo B、apo E)的含量与儿童特应性皮炎(AD)的发生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收集于本院皮肤科就诊的2~7岁儿童AD患者血清标本共300例,其中男126例,女174例,平均年龄(4.0±1.4)岁,检测患者血清中过敏原和总IgE水平。收集年龄、性别与病例组匹配的健康儿童(无过敏性疾病史)新鲜血清样本100例,男38例,女62例,平均年龄(4.0±1.7)岁。所有样本均检测apo A1、apo B、apo E的浓度。结果AD组apo A1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apo E浓度高于AD组(P<0.01),而apo B在2组中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组中sIgE阳性者的男女比例与总IgE>200 kU/L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年龄、性别后,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血清中apo A1水平升高能显著增加AD的发病风险[比值比(OR)=7.415,95%可信区间(CI)2.549-22.763],且能增加总IgE>200 IU/mL的风险[比值比(OR)=7.018,95%可信区间(CI)1.746-20.762]。apo E水平升高能降低AD的发病风险[比值比(OR)=0.958,95%可信区间(CI)0.936-0.980],apo B与AD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且apo E、apo B均与IgE的水平高低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在2~7岁儿童AD患者中,apo A1可能是通过IgE介导途径参与AD发生的危险因子;apo E可能是独立于IgE介导途径AD的保护因子,apo B与AD的发病风险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不同阶段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及不良事件的差异。方法 将120例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每组均包含30例急性早期(病程6~72 h)患者和30例急性中期(病程3~7 d)患者。对照组接受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共治疗2 w。观察两组不同阶段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mRS评分、颅脑影像学变化,对比其疗效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的急性早期组、急性中期组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急性早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治疗组的急性中期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不同阶段的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均能提高总有效率,但急性早期(6~72 h)比急性中期(3~7 d)开始治疗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