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8 毫秒
1.
黄精多糖对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缺氧性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黄精多糖对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缺氧性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Neurobasal加B27 Supplement"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使用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黄精多糖对缺氧复氧性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结果:缺氧前加入500μg/ml~1.5mg/ml的黄精多糖能显著地降低缺氧复氧培养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率,增加缺氧的神经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减少Bax蛋白的表达,提高Bcl-2/Bax比值.而缺氧12h后加入黄精多糖则无明显的抗凋亡作用.结论:缺氧前加入黄精多糖可以通过上调缺氧神经细胞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和提高Bcl-2/Bax的比值以避免缺氧的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艾灸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小鼠脑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和CD11b表达的影响。方法 出生7 d 新生ICR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20)、模型组(n=24)和艾灸组(n=20)。假手术组只做颈部手术,不闭合颈 总动脉,不缺氧;模型组行颈总动脉闭合术,并给予缺氧处理;艾灸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给予艾灸治疗,每日1次,35 min/次。采用TTC染色检测小鼠脑梗死的面积;HE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形态结构和炎症细胞浸润;组织免疫荧光染 色检测脑组织CD11b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脑梗死面积增大,患侧脑组织大量细胞坏死脱 落,并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CD11b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组小鼠的脑梗死面积缩小,患侧脑组 织细胞排列较致密、整齐,炎症细胞较少,CD11b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 艾灸具有减轻新生小鼠缺氧缺血性脑 损伤的作用,这可能与其减少脑组织小胶质细胞浸润、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缺血/缺氧性神经细胞凋亡与中药黄精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移生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5,45(2):103-104,107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常见于脑中风、癫痫、老年性痴呆等脑疾病,其病理损害主要是缺血/缺氧所引发的损伤,即急性期导致神经元坏死及慢性期导致神经元凋亡。缺血性脑损伤时神经细胞凋亡和坏死并存,共同参与梗塞区的形成;凋亡主要位于半暗区,坏死发生于缺血中心区。抑制半暗区向缺血中心区的发展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关键.即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有利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精多糖对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的毒性反应及抗缺氧性坏死和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Neurobasal加B27Supplement体外无血清培养、缺氧复氧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染色、Trypanblue拒染法、Hoechst33342荧光染色法以及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测定法观察对体外培养新生大鼠神经细胞的影响。结果:黄精多糖在6mg/ml以内对正常培养的神经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在500μg/ml~1.5mg/ml范围内随着浓度增加抗缺氧复氧培养诱导的神经细胞坏死作用增大。黄精多糖在500μg/ml~1.5mg/ml范围内有抗缺氧复氧培养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作用,且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大。流式细胞仪测定显示500μg/ml~1.5mg/ml的黄精多糖有抗缺氧性神经细胞坏死作用,1mg/ml~1.5mg/ml范围内有抗缺氧性神经细胞凋亡作用。结论:黄精多糖有抗缺氧性神经细胞坏死和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肱二头肌额外头变异现象对人体科学、临床外科学、中医腧穴学等的影响与意义。方法:解剖42具男尸、22具女尸的双上肢肱二头肌,观察该肌肉的起点额外头发生率,测量额外头、长头的长度、额外头起点至肌肉止点之间的长度(A值)、额外头起点至长头起点的长度(B值)等数值,并分别比较A值与B值的比值、B值与肌肉全长(A+B值)比值之间的关系。结果:国人的肱二头肌变异主要是起始端出现第三个头(额外头),且全为男性,发生机率为9.52%,女性尚未发现有此变异;A/B值、B/(A+B)值均近似黄金分割率(0.618)。结论:肱二头肌额外头变异是以黄金分割的关系出现,符合该肌肉的力学工程学要求,以进一步加强肌肉的屈肘功能,属于进化发展的结果;臂部手术时需注意该额外头肌组织、血管及神经,避免因损伤而产生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地龙水提取物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诱导凋亡的影响.方法:大鼠灌胃地龙水提取物(相当生药量1.4 g/kg) 14 d后经大脑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模,运用HE组织染色、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及DNA琼脂糖电泳进行观察.结果:地龙水提取液能有效地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大脑皮层水肿、充血,改善神经元的正常形态结构;地龙水提取液能显著地降低大脑皮层损伤后的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神经元凋亡.结论:地龙水提取液有良好地抗大鼠大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神经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肠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对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大鼠肠系膜前动脉制造I/R和IP模型;用分光光度法测血和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活性;用H-E和PAS特染显示肠黏膜的病理改变并进行Chiu CJ评分;用免疫组化方法显示肠绒毛CGRP、NPY肽能神经并用测微尺测定阳性神经纤维密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R组及IP I/R组血DAO水平升高而肠黏膜DAO水平降低,肠黏膜损伤Chiu CJ评分数升高;肠绒毛CGRP阳性神经纤维密度降低而NPY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升高;但IP轻于I/R的变化。结论:小肠IP能减轻I/R引起的肠黏膜机械屏障的组织病理损伤,其机制是通过肠黏膜局部CGRP、NPY肽能神经参与调节其微血管舒缩平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神经细胞原代培养是研究神经组织形态结构和功能及其在缺血缺氯等各种损伤条件下的病理变化的重要方法之一,体外神经细胞培养经历了有血清培养向无血清培养的发展过程.近年来,应用无血清培养神经细胞方法比较广泛,各个实验室都有自已的经验.我们实验室对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原代培养进行了较长时间摸索,有些体会值得交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黄精丸对D-半乳糖和冈田酸所致学习记忆障碍造模的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海马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1.0% D-半乳糖液(0.14 g·kg-1·d-1,连续4周)后,再右侧脑室一次性注射冈田酸2 μL(75 ng),制作小鼠AD模型,经Morris水迷宫检测挑选造模成功的AD小鼠,再随机分为AD模型组,美金刚组(1.3×10-3 g·kg-1·d-1),黄精丸组(2.5 g·kg-1·d-1),另设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同时点给假手术组的小鼠右侧脑室一次性注射生理盐水2 μL处置作造模对照。造模2周后给两实验药物组小鼠灌胃相应剂量的试验药物,持续4周;另外,AD造模2周后,同时给假手术组及AD模型组小鼠每天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持续4周;正常组小鼠无特殊处理。灌胃结束后,采用穿梭实验检测各组小鼠学习、记忆水平的区别;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海马CA1区β-catenin及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阳性神经元数量改变;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小鼠海马GSK-3β,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 mRNA表达差异;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海马总GSK-3β(t-GSK-3β),Ser9位磷酸化GSK-3β(p-Ser9-GSK-3β),Tyr216位磷酸化GSK-3β(p-Tyr216-GSK-3β),总β-catenin(t-β-catenin),磷酸化β-catenin(p-β-catenin)和CyclinD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AD模型组小鼠痴呆症状较明显,学习与记忆成绩明显降低,海马CA1区β-catenin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海马t-β-catenin与CyclinD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Ser9-GSK-3β蛋白水平,p-Ser9-GSK-3β/t-GSK-3β及p-Tyr216-GSK-3β/t-GSK-3β值显著降低(P<0.01),海马CA1区GSK-3β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海马t-GSK-3β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Tyr216-GSK-3β及p-β-catenin蛋白水平,p-β-catenin/t-β-catenin值均显著升高(P<0.01)。与AD模型组比较,黄精丸组小鼠痴呆症状显著改善,学习与记忆成绩明显提高,海马CA1区β-catenin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海马t-β-catenin,CyclinD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Ser9-GSK-3β蛋白水平,p-Ser9-GSK-3β/t-GSK-3β值均显著升高(P<0.01),海马CA1区GSK-3β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海马t-GSK-3β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Tyr216-GSK-3β及p-β-catenin蛋白水平,p-β-catenin/t-β-catenin值均显著下降(P<0.01),但p-Tyr216-GSK-3β/t-GSK-3β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黄精丸可下调AD小鼠海马t-GSK-3β表达并降低其蛋白活性,上调t-β-catenin表达并增加其蛋白活性,进而使下游CyclinD1表达增强,促进目的基因转录,发挥治疗AD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太赫兹波(THz)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肺癌细胞(Lewis细胞)的增殖、生长、凋亡等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Lewis细胞,再用THz低、中、高辐射细胞(30min/次,2次/d,共3d),然后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增殖及凋亡等变化.结果:中、高辐射THz能明显抑制细胞生长、增殖,以高辐射效果更明显;中、高辐射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