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而他又是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的主因,因此研究和开发行之有效、价廉、副作用小、服用方便的治疗药物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降压散治疗高血压病30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降压散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患者300例随机分为降压散组(治疗组,153例)和卡托普利组(对照组,147例),观察两组治疗后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肝肾功能及主要症状、体征的变化. 结果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且治疗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症状积分、降低血脂、血液流变学改变方面,治疗后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未发现毒副反应.结论 降压散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高血压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5.
雷公藤片对小鼠睾丸组织的毒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吴建元  肖玉玲  丁虹  杨祥良 《中药材》2005,28(3):207-210
目的:探讨雷公藤片对小鼠睾丸组织毒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成熟雄性小鼠,分别于每天上午10:00左右灌胃给予雷公藤片105 mg/kg(含雷公藤甲素40 μg/kg),于给药4周后观察精子畸形率;HE染色,光镜观察睾丸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睾丸组织iNOS、eNOS和凋亡相关基因Fas-L、Bcl-2和Bax的表达;原位杂交观察睾丸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结果:给药4周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给药组精子畸形率明显升高(P<0.05);组织形态学检查可见给药组小鼠睾丸生精小管内初级精母细胞和精子明显减少,生精细胞排列紊乱,精原细胞和支持细胞也有所减少;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给药组睾丸组织iNOS表达无明显改变,eNOS的表达明显下调;凋亡相关基因Fas-L和Bax的表达明显上调,而Bcl-2的表达无显著差异;雷公藤可明显抑制睾丸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结论:雷公藤长期毒性主要表现为对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其毒性可能与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的过度抑制,引起睾丸组织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上调,导致睾丸组织凋亡有关,提示预防睾丸组织凋亡将有助于降低雷公藤的生殖毒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从时间角度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规律变化,可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数据。方法 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从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8196株(研究组),铜绿假单胞菌6656株(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按季度为时间单位,统计分析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规律。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随季度变化而改变,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第一季度最高(27. 6%~86. 2%),第三季度最低(18. 3%~60. 0%)。第一季度耐药率和第三季度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无季度变化规律。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抗菌药物耐药率存在明显的季度性变化规律,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变化可能与季节气温气压有关。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通过对B群链球菌引起的临床感染,特别是非妊娠成人B群链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实验室检验指标以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回顾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分离的B群链球菌菌株信息,筛选血培养阳性同时临床诊断为血流感染的患者信息,分析临床和实验室数据结果。结果 276株非重复株B群链球菌分离自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占52.5%,患者平均年龄为(49.2±19.8)岁,分离标本前3位分别是尿液(43.5%)、皮肤软组织及伤口分泌物(25.4%)和血液(10.5%)。22例确诊血流感染患者中,男性患者比例更高占86.4%,平均年龄为(50.8±17.5)岁,所有血流感染患者均有基础疾病,肝胆相关疾病及肿瘤分别占36.4%,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占22.7%,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占13.6%。典型临床表型为发热。血流感染经治疗患者中19例好转出院,2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B群链球菌血流感染常规炎性指标与其他链球菌血流感染数据相比无特异性。血流感染分离菌株对克林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9.2%和45.5%,对青霉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未发现耐药株。结论 成人B群链球菌血流感染者主要为中年男性,多合并有基础疾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对于发热患者应尽早规范采集血培养以明确诊断,青霉素是B群链球菌感染的首选治疗药物,保持着较高的敏感性,克林霉素以及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不推荐经验使用,临床治疗时应重视药敏结果,避免不合理用药。B群链球菌血流感染者经临床合理诊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四川地区隐球菌临床分离株基因分型及体外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情况.方法 采用针对URA5基因PCR产物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对收集自我校华西医院的92株隐球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采用E-test法检测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AMB)、氟胞嘧啶(FC)、氟康唑(FCA)、伊曲康唑(ITR)和伏立康唑(VRC)对隐球菌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范围,并计算其MIC50、MIC90.结果 92株隐球菌中,91株为新生隐球菌VN Ⅰ型,1株为格特隐球菌VGⅡ型.5种抗真菌药物对92株隐球菌临床株的MIC值范围、MIC50、MIC90值分别如下:两性霉素B为<0.002~2 μg/mL0.19 μg/mL和0.75 μg/mL;氟胞嘧啶为0.5~>32 μg/mL、4μtg/mL和8 μg/mL;氟康唑为0.5~32 μg/mL、3 μg/mL和8 μg/mL;伊曲康唑为0.064~2 μg/mL、0.5 μg/mL和1.5 μg/mL;伏立康唑为0.004~0.19 μg/mL、0.047 μg/mL和0.094 μg/mL.其中3株(3.3%)对两性霉素B耐药,4株(4.3%)对氟胞嘧啶耐药,25株(27.2%)对伊曲康唑耐药,未发现对氟康唑耐药的菌株,所有菌株对伏立康唑敏感.格特隐球菌(1株)对氟胞嘧啶耐药,对氟康唑剂量依赖敏感.不同时间段隐球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MIC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随时间推移,两性霉素B及氟胞嘧啶的MIC值有所升高,唑类药物MIC值变化无规律.结论 四川地区隐球菌以新生隐球菌VN Ⅰ型为主,存在格特隐球菌VGⅡ型.除伊曲康唑外,隐球菌对其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高,仅少数菌株对两性霉素B及氟胞嘧啶耐药.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导管肾动脉栓塞术(TRAE)治疗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并发血尿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三明市第一医院采用TRAE治疗的12例ADPKD并发血尿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粒径300~900 μm三丙烯明胶微粒球(Embosphere)行TRAE术,栓塞靶血管为肾动脉2级以下分支,栓塞终点为靶血管主干对比剂滞留。术中复查造影明确靶血管闭塞情况。观察住院期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30 d内再出血率、肾脏总体积缩小率、血红蛋白升高率。结果 12例患者均成功实施TRAE术,技术成功率100%。术后3 d内11例患者血尿逐渐转清至消失,30 d内无再发血尿,1例90 d后再发血尿,经再次TRAE后血尿消失,止血成功率为91.66%。所有患者腹痛、腹胀较术前缓解,10例出现不同程度腰背部酸痛、低热,经止痛、退热、对症治疗3~5 d后症状消失,无异位栓塞、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0 d内肾脏总体积与术前相比缩小30.47%(P<0.01),血红蛋白水平与术前相比上升22.81%(P<0.01)。结论 TRAE术治疗ADPKD并发血尿安全有效,远期疗效有待更多病例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D型肝病治疗仪联合药物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乙肝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常规采用护肝、退黄药物(甘利欣、门冬氨酸钾镁、苦参碱注射液等)静脉滴注,观察组加用HD型肝病治疗仪治疗,每日一次,14天为一疗程,并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综合疗效、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恢复与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疗效明显,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HD型肝病治疗仪联合药物治疗乙肝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无创伤,无痛苦,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