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4 毫秒
1.
中医诊疗方法规范化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中医诊疗常仿照西医学一病一规范的模式,多以症状命名疾病,乃至中医诊疗方法混乱,难以实现规范化。通过选用《伤寒论》的诊疗模式,把患者的系统症状、体征进行阴阳分类,以六大证候群为纲,客观系统评价患者出现的症状及体征,将个体繁杂的症状与体征总结归纳为六大证候群中的一种或多种,为中医诊疗方法规范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罗向华 《海峡药学》2009,21(9):204-206
目的介绍中药复方研究的现状和思路。方法参阅文献,归纳,分析。结果中药复方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作者在对中药复方研究全面思考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目前中药复方研究的现状、复方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结论中药复方的研究可以采用多学科、多种技术综合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制陈皮炭中总黄酮含量的变化。方法:以烘法和传统炮制分别炮制陈皮炭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橙皮苷作为总黄酮含量测定的参照物,对不同温度和时间陈皮烘制品和传统陈皮炭进行测定。结果:以185℃烘制10 min的陈皮炭性状最接近传统陈皮炭,黄酮含量最高。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和条件对陈皮炭中黄酮的含量影响较大,紫外分光光度法可靠,测定结果能反应客观实际,烘法可作为陈皮炭饮片炮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笔者运用自制木豆叶浸膏外敷治疗蛇串疮患者33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本院就诊的蛇串疮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示法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年龄42~71岁,平均(60.39±12.63)岁;男性18例,女性15例;病程2~7 d,平均(4.83±1.42)d。观察组年龄45~73岁,平均(61.26±13.32)岁;男性17例,女16例;病程2~7 d,平均(5.06±1.65)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 确定灵芝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苯酚-硫酸法作为灵芝多糖的测定方法,以多糖提取量为考察指标,改进灵芝的提取工艺.对浸提过程中的温度、时间以及固液比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 灵芝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2.0h,料液比1∶15;浸提温度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浸提固液比和浸提时间.结论 该工艺可用于灵芝多糖的提取生产,为灵芝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柳豆叶,又名木豆叶,为豆科植物Cajanus cajan(L.)Millsp.干燥叶。基源植物木豆主要分布在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及台湾等省区^[1-2]。柳豆叶对骨及软组织感染等疾病有显著疗效,且使用安全^[3-5]。但目前对柳豆叶药材的质量研究欠缺,历届^[6]对柳豆叶进行了性状及显微鉴别,并且对其主要成分牡荆苷、异美五针松双氢黄酮、柳豆芪进行了薄层色谱定性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祛风成骨胶囊的喷雾干燥最佳工艺。方法:用正交设计法考察进风温度、喷雾压力、浸膏相对密度对产品中川芎嗪含量、干粉得率、含水量的影响。结果: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70℃、喷雾压力为0.6MPa、药液相对密度为1.10(60℃热测)。结论:该喷雾干燥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祛风成骨胶囊的生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祛风成骨胶囊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根据祛风成骨胶囊的成分特点,选用适当的展开剂系统,对该制剂中的主药黄芪、当归分别进行定性鉴别。结果黄芪、当归药材的特征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阴性样品无干扰。结论所建立的薄层色谱方法能有效地对祛风成骨胶囊进行定性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牛大力药材进行性状、显微及薄层鉴别研究。方法:使用生药学研究、薄层色谱法对牛大力进行鉴别。结果:对牛大力的性状、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对牛大力进行了薄层色谱定性鉴别。结论:通过研究建立了牛大力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0.
复合型痹证2例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痹证属于肢体经络病证,临床表现以筋骨、关节、肌肉疼痛,或关节屈伸障碍、肿大、变形为主要症状,辨治多分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肝肾亏虚4大证型,其中风寒湿痹又有行痹、痛痹、着痹之分[1]。治疗上以祛邪通络为原则,常治风与养血活血并行,治寒则结合温阳补火,治湿则辅以健脾益气,补肝肾、益气血为治虚之法。现代中医临床对病因单一的痹证疗效已较为肯定,但对风寒湿热夹杂、虚实并存的复合型痹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