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近50万新发病例,其中约有13万在中国,且其发病呈上升及年轻化趋势[1].随着对宫颈癌新的筛查技术的临床应用,早期宫颈癌的诊断率明显提高.手术切除仍是早期宫颈癌(Ⅰ a、Ⅰ b和选择性Ⅱa,期)的主要治疗方法,传统的手术方式是  相似文献   
2.
王运贤 《当代医学》2011,17(34):64-65
目的 分析妊娠晚期死胎原因,制定有效干预措施,降低死胎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9月~2010年9月在本院住院的妊娠晚期死胎病例资料46例,总结死胎原因.结果 引起妊娠晚期死胎的主要原因是母体因素(56.52%),其余因素依次为脐带因素(32.6%)、胎盘因素(23.91%)、胎儿因素(19.57%)、不明原因(4.35%).结论 加强孕前宣教,完善孕期保健,加强高危妊娠的筛查管理及胎儿检测,积极预防和治疗妊娠并发症,有助于降低妊娠晚期死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不同镇痛方式对产妇的泌乳状况及对血清泌乳素(PRL)的影响。方法孕足月初产妇120例分为四组;A组剖宫产术后采用硬膜外芬太尼、布比卡因自控镇痛(PCEA);B组为剖宫产术后静脉芬太尼自控镇痛(PCA);C组为剖宫产术后未行镇痛;D组为阴道自然分娩。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PRL浓度,VAS估计镇痛效果。结果 24 h后,B组疼痛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48 h不同时间,C组疼痛评分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前,C组疼痛评分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D组产妇产后开始泌乳时间早、母乳量充足时间晚、7 d纯母乳喂养率高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 h、48 h PRL水平均明显高于产前(P0.01);C组产后24 h、48 h,PRL水平均低于A\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采用芬太尼、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效果优于静脉镇痛,产后镇痛未见对血PRL水平及泌乳等的影响,疼痛是影响产妇泌乳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红藤败酱散对慢性盆腔炎大鼠血清TNF-α和IL-10的影响。方法:采用苯酚胶浆法建立慢性盆腔炎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分成红藤败酱散低、中、高(1.5,3,6g·kg-1)剂量组,妇科千金片对照组(妇科千金片1.13g·kg-1),模型组和正常组6组。治疗21d后,心脏取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0(IL-10)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红藤败酱散治疗组血清TNF-α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IL-10明显升高(P<0.05)。结论:红藤败酱散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表达,而达到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运贤  田淑贞  李留霞  赵萍 《重庆医学》2012,41(20):2079-2081
目的评价7种肿瘤相关抗原(TAAs)联合检测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5例宫颈癌,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和Ⅲ级患者和40例对照者血清中7种TAAs的抗体,利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各抗原检测结果的真实性进行评价。结果单一抗原检测宫颈癌时,阳性率为22.2%~53.3%。联合7种TAAs检测时灵敏度达73.3%,特异度达82.5%,约登指数0.558,阳性预测值82.5%,阴性预测值73.3%,阳性似然比4.18。7种TAAs联合检测阳性率宫颈癌组高于CIN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两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种TA-As检测阳性率在宫颈癌不同组织学类型和临床分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与宫颈癌组不同临床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7种TAAs检测血清中自身抗体能够提高宫颈癌诊断的敏感性,对其早期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吗替麦考酚酯(MMF)与环磷酰胺(CTX)联合激素治疗V型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疗效。方法:经肾活检诊断为V型活动期LN患者3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口服MMF和CTX静脉冲击治疗,同时均联合标准剂量的泼尼松治疗。比较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经诱导治疗后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MMF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CTX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且MMF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CTX组。结论:MMF治疗V型病变的LN疗效明显优于CTX治疗,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34岁。以停经8月余,发现腹壁静脉曲张5月余为主诉于2007年12月17日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日期(LMP)为2007年4月11日,预产期(EDC)为2008年1月18日。停经3月余B超示宫内早孕,并发现上腹壁静脉曲张。孕7月冈腹壁静脉曲张逐渐加重,就诊于我院。B超示:下腔静脉右房入口处狭窄,肝大,脾大,诊为妊娠合并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未予特殊处理。于2007年12月10日起,间断出现胸闷不适,要求住院待产。  相似文献   
8.
风湿热(rhevmatic fever)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主要累及心脏、关节.......急性发作后常遗留轻重不等的心脏损害,尤以瓣膜病变最为显著.形成慢性风湿性心脏病(rhevmatic heartdisease)或风湿性瓣膜病(rhevmatic valvulardise-ase).心力衰竭(心衰)是风湿性心脏病的(风心病)主要并发症,是风心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为探讨风心病心衰的诱因、治疗及预后特点,对本单位近三年来24例风心病心衰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寻求更有效的治疗对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妇会阴侧切术后发生伤口感染病原菌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于医院接受会阴侧切术经阴道分娩的产妇2 207例为研究对象,对产妇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病原菌进行分析,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归纳产妇会阴侧切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2 207例会阴侧切产妇中,伤口感染94例,感染率为4.26%;共培养分离病原菌8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1株占35.23%,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55株占62.50%,以粪肠球菌为主;真菌2株占2.27%;主要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及头孢氨苄/舒巴坦耐药性较强;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及克林霉素耐药性较强。孕期贫血、体重指数、羊水感染、妊娠糖尿病、阴检肛查次数及产程是产妇会阴侧切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产妇会阴侧切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应根据相关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产妇侧切后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癌(CC)和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巨细胞病毒(HCMV)及16、18及35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为CC的发病机制研究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接诊的130例宫颈疾病患者,按照患者宫颈病情不同,将64例患有良性宫颈疾病的患者归为良性组,66例CC患者归为CC组,另选取60例宫颈正常的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HPV、HCMV、HSVⅡ检出率。结果对照组未检测出HPV 16、HPV18、HPV35阳性,CC组HCMV检出率分别为77.27%、74.24%、72.73%,HSVⅡ检出率分别为74.24%、72.73%、72.73%,阳性检出率在不同检测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VⅡ、HPV 16、HPV18、HCMV感染均能够提高CC发病率,其与CC的病情进展有重要关联,及早对HCMV、HSVⅡ、HPV 16、HPV18高危群体进行筛查有利于宫颈癌的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