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6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建立指纹图谱、多指标定量相结合的头痛宁胶囊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选用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甲醇-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20 nm(0~40 min)、290 nm(40~100 min);进样量:10 μL。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对15批样品色谱图进行分析,以落新妇苷为参照,确定22个共有峰为特征峰,相似度均>0.977;天麻素、阿魏酸、落新妇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二苯乙烯苷线性关系良好,r均>0.999 9,加样回收率在95.5%~98.9%,RSD<5%(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及专属性强,可用于头痛宁胶囊质量控制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比较老龙皮水提物及老龙皮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在体外化学模拟的条件下,采用比色法测定并比较老龙皮多糖及老龙皮水提物对Fe3+的还原能力,对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对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 老龙皮多糖及水提物能还原Fe3+,清除DPPH自由基及抗脂质过氧化反应,且老龙皮多糖优于水提物(P<0.05);同时两者还具有清除羟基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的作用,老龙皮多糖优于水提物,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龙皮多糖以及水提物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且老龙皮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优于老龙皮水提物,老龙皮多糖为老龙皮主要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分析方法研究赤芍-牡丹皮经典药对治疗中风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药物与疾病数据库(Drug Bank)、赤芍-牡丹皮的疾病与化学成分靶点网络则分别由治疗靶标数据库(TTD)建立,而它的药效成分与靶点网络主要运用Cytoscape 3.7.0软件构建而成,并同时进行了网络拓补分析; 至于核心靶点对基因本体(GO)的功能富集则主要运用DAVID数据库完成,同时也对百科全书KEGG(基因组)通路的功能富集进行了研究。结果:网络拓补分析结果表明,最核心的药效成分可能为槲皮素、山奈酚、鞣花酸、黄芩苷,最核心的GO功能有活性氧代谢过程、脂多糖、核受体活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细胞膜微区、囊腔作用等; 最核心的作用通路有VERF通路、Toll样受体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13K-Akt)通路等。结论:本文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对赤芍-牡丹皮药对干预中风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赤芍-牡丹皮药对可能是通过VERF通路、Toll样受体通路、TNF通路、IL-17信号通路、P13K-Akt等通路协同作用发挥治疗缓解中风功效,上述预测结果可为赤芍-牡丹皮药对在中风治疗的药理作用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脾自体包埋移植术后移植脾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岩  王春柳  董立和 《吉林医学》2008,29(11):931-932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诊断技术,对35例外伤后脾切除脾自体包埋移植术后的移植脾片进行观察,旨在监测其存活状态。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7.5MHz。对35例外伤后脾切除脾自体包埋移植术患者的移植脾片进行动态监测。结果:术后6~12d,35例患者中的32例(91.5%),可探及移植脾片回声。其探及血流信号时间为术后15~60d。6个月后其内动脉流速VA9.48±23.16cm/s;静脉流速Vv3.19±0.97cm/s。)2例患者(5.7%)术后半年左右移植脾片形态欠整,回声欠清或形态不整内部回声不均增强,无血流信号显示;另1例(2.8%)患者术后8d出现局部疼痛,见脾片移植处回声减低继之出现无血流信号的不规则无回声暗区,经外科及时处置后,上述回声渐消,但脾片回声探查不清。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无创实时、简捷、重复性好,不仅可在第一时间内提供移植脾片存活的直接证据,而且还可指导对症治疗措施的选择与及时实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限局性脂肪肝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诊断限局性脂肪肝。方法采用HDI 3000型及东芝38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对38例疑似限局性脂肪肝的患者进行检查。结果脂肪肝背景下限局性低回声32例(84%),限局性强回声6例(16%)。通过上述限局性回声内正常走行的门脉或肝静脉,其周边和内部均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38例患者,11例经皮经肝穿刺肝细胞活检证实为脂肪肝。余27例经CT/MRI检查证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可以诊断限局性脂肪肝。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赤芍-牡丹皮药对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检索赤芍-牡丹皮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关靶点,利用DisGeNET数据库检索银屑病相关靶点,通过Venny 2.1.0映射得到赤芍-牡丹皮治疗银屑病的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3.7.1构建交集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利用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3.7.1软件构建网络互作图。采用AutoDock4.2.1软件评价主要药效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作用力。结果:筛选得到赤芍-牡丹皮药对通过11个活性成分作用于70个交集靶点,通过调控细胞的氧化刺激反应和生物刺激反应等生物过程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分化等相关途径共同发挥治疗银屑病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赤芍-牡丹皮中槲皮素(Quercetin)、芍药苷(Paeoniflorin)、山柰酚(Kaempferol)、芍药醇(Baicalein)与AKT1、VEGFA、MAPK1、MAPK8、AKT1、JUN、TNF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系统地探讨赤芍-牡丹皮药对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为后期的实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艾叶挥发性成分对膝骨关节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DrugBank、TTD数据库分别建立艾叶挥发性成分-靶点网络和疾病靶点网络,基于Cytoscape 3.7.0软件建立艾叶挥发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并进行网络拓扑属性分析;利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构建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网络有40个有效成分、265个靶点。靶点互做分析得到的核心靶点生物功能注释分析,得到的核心BP过程包括类固醇代谢、胆汁酸和胆盐运输、氧化还原等;CC过程包括突触后膜、原生质膜组成、等离子体膜等;MF过程包括血红素结合、细胞外配体门控离子通道活性、类固醇羟化酶活性等。通路富集得到的核心KEGG通路包括神经配体受体交互作用通路、甾类激素生物合成、胆汁分泌等。网络分析得到重要的活性成分有龙脑、杜松樟脑、异泽兰黄素等。结论:艾叶挥发性成分对膝骨关节病的作用可能是基于调控神经配体受体交互作用通路、神经信号负传导Toll样受体信号等通路调理膝骨关节病。  相似文献   
9.
目前,下肢主干深静脉血栓已受到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但有关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的研究不多~([1]).尤其是长期卧床患者,其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较健康人及一般患者高发~([2]).本文对21例长期卧床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在诊断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用于微晶纤维素分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主成分分析法及聚类分析法在微晶纤维素分类中的应用。方法:测定了来源于5个不同厂家的12种PH101和PH102型微晶纤维素的粉体学等物理性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及聚类分析法对微晶纤维素的分类进行研究。结果: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分析结果一致,主成分分析揭示了PH101和PH102型微晶纤维素分类的依据。结论: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可以用于微晶纤维素的分类研究,其结果与传统生产应用中微晶纤维素分类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