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继红  王旭方  刘琼  江燕  殷玲 《中医药导报》2019,25(15):122-125
余承惠认为该病的病机为湿热瘀血蕴结肾脏,导致病情缠绵难愈,故而清热利湿化瘀法是治疗大法,临床上应根据激素使用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法,在配合中医药治疗的同时,强调激素减量要缓,同时注重饮食调摄。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我国肥胖人口的增多,肥胖相关性肾病越来越被重视[1]。肥胖相关性肾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涉及遗传背景、环境因素、胰岛素抵抗、血流动力学异常、炎症、氧化应激及脂质毒性等多方面[2]。其临床表现隐匿,多为轻到中度蛋白尿,个别患者可出现大量蛋白尿[3]。病理则主要表现为肾小球体积增大或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4]。西医方面,以控制体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肾病综合征(NS)不同肾脏病理类型合并血栓栓塞症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42例NS合并血栓栓塞症患者均行肾活检明确诊断,其病理类型包括微小病变(MCD)9例(21.4%)、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10例(23.8%)和膜性肾病(MN)23例(54.8%)。分析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症时的临床表现,血液和尿液等实验室检查特点。血栓栓塞症的确诊方法为:肾血管、下腔静脉、肺动脉以及腹部其他血管行CT血管成像(CTA);四肢深静脉、颈内静脉采用压迫型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头颅血管。结果:(1)本组患者年龄9岁~65岁,三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分布无统计学差异,MN组平均年龄(36.2±17.0)岁,较文献报道特发性MN患者平均年龄水平低(P0.05)。(2)NS病程中的任何阶段均可发生血栓栓塞症,MCD组多见于NS复发阶段,MN组多为NS治疗无效者。(3)全身深静脉均可发生血栓,常见部位:肾静脉血栓(RVT)21处、肺动脉栓塞(PE)15处和下腔静脉10处;90.5%RVT和60%PE患者为MN组;MN组平均每例发生血栓部位数(1.87处)显著高于MCD(1.1处)和FSGS(1.1处)。(4)镜下或肉眼血尿、腰痛和肾脏体积增大为RVT患者的常见临床症状;PE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胸痛、呼吸困难和咯血;少数患者为无症状性VTE。(5)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MN组血白蛋白高于MCD和FSGS组,而胆固醇、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数量和红细胞压积均低于MCD和FSGS组;MCD和FSGS组抗凝血酶III值降低尤其明显(均低于MN组)。D二聚体阳性率86.5%。结论:NS合并血栓栓塞症十分常见,不同病理类型,其发生血栓的时间、部位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有所不同,少数患者发生VTE可无临床症状,高危患者D二聚体阴性亦不能排除血栓可能,需进一步筛查。  相似文献   
4.
总结中医对辨证论治、辨病论治的认识,介绍余承惠教授辨证辨病相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病思路和经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余承惠主任从风湿热论治慢性肾炎的医案,总结其从风湿热论治慢性肾炎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学习临床医案,归纳余承惠主任的临证心得。结果:余承惠主任医师认为"素体失调,风湿、湿热毒邪侵袭"是慢性肾炎的基本病因,扶正祛瘀清肾法是治疗慢性肾炎基本大法,临床疗效显著。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刘琼  江燕  王旭方 《中国医药导报》2022,(1):128-131,135
高血压肾病是常见终末期慢性肾脏病的病因,余承惠教授为江苏省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在治疗肾脏病方面经验丰富,首先提出了慢性肾炎"湿热论",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认为高血压肾病是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初在肝肾,最后可累及心脾肺,其基本病机为肝肾亏虚、湿浊内蕴、痰瘀阻络,辨证分为肝肾阴虚型、脾虚痰湿型、血瘀阻络型、浊毒内蕴型四个证型....  相似文献   
7.
肥胖和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其发病关系密切。塑料、杀虫剂、二噁英等物质均可引起代谢紊乱,这些物质通过激素受体、外源性化合物受体和代谢受体等多种受体干扰正常机体代谢。  相似文献   
8.
肥胖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同时也是一种慢性炎症状态.脂肪组织是炎症反应的始动环节,其中巨噬细胞发挥着促炎的重要功能,可以引起胰岛素抵抗.另外T细胞和肥大细胞也参与了脂肪组织的慢性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评价两种透析模式冠脉钙化差异。方法:入组血液透析31例,腹膜透析23例,计算冠脉钙化积分,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比较差异。结果: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发生率为85.19%。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患者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别为221.14(0~120 055.72)vs 228.79(0~11 096.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脉钙化积分在腹膜透析人群中与既往心血管疾病史呈正相关(P=0.001),而在血液透析人群中与碱性磷酸酶(ALP)呈正相关(P=0.003)。多元线性回归提示ALP为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冠状动脉钙化积分100为界,钙化程度较重的腹透患者,血甲状旁腺激素、ALP及红细胞水平均较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钙化程度较重的血透患者,年龄及ALP则显著高于冠脉钙化程度较轻者。结论:ALP是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腹膜透析合并低ALP患者,以及血液透析合并高ALP患者,冠状动脉钙化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代谢组学方法观察不同时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血清及尿液糖、脂和氨基酸代谢产物变化规律,并用于发现DN早期诊断及病情进展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90例确诊2型糖尿病的成年男性患者,分尿白蛋白正常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及蛋白尿组。选取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25例,收集血清及尿液标本,分别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及液相色谱/质谱(LC/MS)检测。结果:不同组别DN患者血清及尿液代谢产物水平呈现完全不同的分布。多种糖代谢通路存在紊乱,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通路障碍表现为血清葡萄糖水平升高而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产物未见显著改变;蛋白激酶C通路异常活化表现为血清磷脂酰胆碱(PC)水平下降而花生四烯酸水平升高;己糖胺通路的异常活化表现为血清谷氨酰胺及尿液尿嘧啶二磷酸水平下降。血清支链氨基酸水平在尿白蛋白正常期出现升高,而蛋白尿期呈下降趋势;尿液氨基酸水平在尿白蛋白正常和蛋白尿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微量白蛋白尿组与正常对照组未见显著差异。血清必需脂肪酸在各组间未见显著差异,非必需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水平升高;脂肪酸β氧化障碍则表现为血清左旋肉碱及脂酰辅酶A水平下降。早期诊断的候选标志物有血清棕榈酸、尿PC(P-19∶1(12Z)/0∶1)和十八烷二酸;而疾病进展的候选标志物有血清左旋肉碱、PC(9∶0/0∶0)和Dg(17∶2(9Z,12Z)/20∶3(8Z,11Z,14Z)/0∶0),尿液尿嘧啶二磷酸和lysoPC(16∶0)。结论:代谢组学方法可展示不同时期DN患者血清及尿液中代谢产物的变化特点,为进一步发现DN早期诊断及病情进展的生物标志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