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热淋清颗粒对大鼠自身免疫性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对大鼠多点皮下注射前列腺蛋白提纯液和弗氏完全佐剂的混悬液,采用免疫方法制造大鼠自身免疫性慢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热淋清高剂量组、热淋清低剂量组.30天后处死大鼠.取前列腺液、前列腺组织,检测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和卵磷脂小体密度,并对前列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热淋清高剂量组能减少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液中自细胞数量及增加卵磷脂小体的密度,减轻或消除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的大鼠前列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论:热淋清颗粒对大鼠自身免疫性慢性前列腺炎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热淋清颗粒对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大鼠脾细胞增殖活性及前列腺组织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前列腺蛋白提纯液辅以免疫佐剂造成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EAP)大鼠模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热淋清颗粒原料药头花蓼浸膏2 g/kg;模型组给予相同体积的蒸馏水.另选一组正常组做对照.以上各组均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30天.观察热淋清颗粒对各组大鼠脾细胞在刀豆蛋白A(ConA)、脂多糖(LPS)诱导下T、B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分析热淋清颗粒对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自细胞介素-1(IL-1),IL-8、TNF-α及白介素-10(IL-10)等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结果:热淋清颗粒能抑制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抑制促炎细胞因子IL-1、IL-8及TNF-α的分泌.调节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结论:热淋清颗粒通过调节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大鼠的免疫功能和促炎及抗炎因子的分泌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热淋清颗粒治疗自身免疫性慢性前列腺炎(CP)动物模型的疗效与作用机制.方法 60只Wistar大鼠根据文献制造免疫性前列腺炎动物模型,随机分成4组,每组15只,分别作为热淋清高组、热淋清低组、模犁组和正常组.热淋清高组和热淋清低组分别按2g/kg、1g/kg给予热淋清颗粒灌胃,qd;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qd;30d后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手术切取前列腺,HE染色鉴定大鼠成炎情况以及免疫组化检测CD4+、CD8+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组前列腺组织正常,前列腺结构完整,未见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前列腺可见轻重不同的炎症细胞浸润.热淋清高组绝大部分基底膜结构完整,前列腺上皮呈立方或柱状,无破坏及增生,间质有极少昔淋巴细胞浸润和少量纤维组织增生;热淋清低组局部组织结构完整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部分腺腔细胞不均匀增生,间质水肿及纤维组织增生较为明显,中等量炎性细胞浸润,多为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热淋清组随着剂量增加,前列腺组织CD4+表达上调、CD8+表达下调,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比例下降.结论 热淋清颗粒对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并使前列腺组织中CD4+表达上调、CD8+表达下调从而明显减轻模型大鼠前列腺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少弱精子症是引起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其病因复杂多样,目前临床上仍有部分少弱精子症的病因未明,称为特发性少弱精子症。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发现肠道菌群紊乱可能是少弱精子症发病的一个重要促进因素。中医学认为“肾精亏虚”为少弱精子症的核心病机,临床上采用补肾益精法治疗少弱精子症疗效显著,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肾精”与肠道菌群具有相似性,在少弱精子症发病过程中,肠道菌群紊乱与中医“肾精亏虚”病机有共通之处,且补肾益精类中药可调节肠道菌群紊乱,这或许是补肾益精法有效治疗少弱精子症的机制之一。基于此,该文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中医补肾益精法治疗少弱精子症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少弱精子症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治疗男性不育症中药复方专利的挖掘,研究其配伍用药规律,为临床遣药组方及新药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2010至2021年国家专利数据库中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中药复方专利,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中药的药性、药味、归经、功效及中药频次进行统计,通过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法等方法分析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结果...  相似文献   
6.
日的探讨姜黄素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膀胱癌T24细胞,施加不同浓度姜黄素,观察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碘化丙啶染色)。结果姜黄素各组较对照组凋亡率升高,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结论姜黄素促进人膀胱癌T24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间质性膀胱炎是指不明原因引起的慢性非细菌性膀胱炎,属于泌尿外科较为棘手的疾病之一,病情漫长且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间质性膀胱炎病位在于膀胱,与肝、脾、肾关系极为密切,多以脾肾两虚为本,膀胱湿热为标,同时兼有肝郁,瘀血为其病理产物.本病为虚实夹杂之证,治疗时需分清标本虚实之主次,证情之缓急,同时针对间质性膀胱炎膀胱镜下黏膜的病变,可将其纳入"内疡"范畴论治,辅以中药灌注治疗."内服汤药"与"外用灌注"相结合,可提高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王成李  王伊光  张瑾  孔涛 《新中医》2022,54(4):80-83
目的:观察灵泽片联合盐酸坦洛新缓解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肾虚血瘀型BPH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2组均服用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加用灵泽片联合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以及夜尿次数评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法(IPSS)...  相似文献   
9.
阴囊鳞状细胞癌并Paget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97岁。因“阴囊干痒、破溃约6年,发现阴囊肿物半年”于2007年12月25日收入我院。患者约6年前无意中发现阴囊表面有3cm&#215;2cm大小的皮肤质地变硬,表面干燥,有裂纹,如苔藓样,时有瘙痒感,无渗血、渗液,无疼痛等不适,搔抓后局部易破溃。到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为“阴囊湿疹”,给予外用药物治疗,皮肤病变未得到控制,且病变面积不断扩大,逐渐累及整个阴囊。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报道显示,不育夫妇约占已婚夫妇10%,其中男性不育约占40%~50%,在男性不育的患者中14.8%的病人精液液化不良[1].前列腺分泌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在精浆液化中起主要作用,精液液化异常与精浆中的PSA含量有关[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