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肾功能衰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狼疮性肾炎、IgA肾病、糖尿病肾病等肾脏病的中医病机较复杂,常脾肾两虚或肝肾亏虚夹杂虚热瘀浊,继而又可外感风寒湿热之邪。针对此类肾脏病,王孟庸教授常在辨证基础方之上善用药对,常用药对有荆芥—锦灯笼、鳖甲—青蒿、连翘—当归、紫河车—蝉花、黄芪—水蛭、女贞子—鹿角胶。  相似文献   
2.
高尿酸血症是由于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而致的一种代谢性疾病。是痛风的重要生化标志,人类血尿酸水平像血压和血糖一样,随着年龄增加有升高倾向。该水平的变化代表着基因遗传的复杂变化,受饮食习惯、体重、性别、民族及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在一组大样本调查中约5%的人有轻度高尿酸血症,其中10%-20%将发生或已患痛风。现已证明血清尿酸水平与以后发生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系指各种肾脏疾患发展至肾功能不全,使体内蛋白质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以致血中尿素氮潴留,血浆肌酐升高而产生的尿毒症综合征。本病病情严重,死亡率高,治疗也很困难。近年来我们着重从我国独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积累了治疗慢性肾衰的经验。二十年来临床实践的结果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尿毒症,对保护病人残余肾功能、缓解症状和延长生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分析的病例,是我院肾病组门诊自  相似文献   
4.
王孟庸教授在治疗肾脏、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临床善于运用赤小豆当归散衍生的当归连翘赤小豆汤治疗具有湿、热、瘀阻滞的病证。本方药物少,入血分且药性趋下,具有清热利湿、活血解毒功效,王教授灵活运用此方治疗反复发作泌尿系感染、慢性盆腔炎、月经失调等疾病,疗效显著,且避免长期应用西药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可降低慢性反复发作疾病的复发次数,改善患者预后,拓展了经方赤小豆当归散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6.
尿毒症中医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仁和教授(北京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尿毒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一组临床综合征。为了便于诊治和判断预后,将其按部位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肾前性尿毒症,多属中医的脱证、血证、厥证、瘀证、疫疠等急、重症发展成的关格;肾性尿毒症,多为中医的水肿、虚劳、瘀证或肾风、肾热、肾胀等发展成肾衰,甚时成关格;肾后性尿毒症,多为中医的癃闭,进而成为关格。关格的特点是无尿加呕吐,很似西医的急性尿毒症。清·张璐《张氏医通·关格篇》中说:“阴阳易位,名曰关格,因邪气留著而致者,犹可治之。”较明确地指出,关格是无尿呕逆的  相似文献   
7.
高尿酸血症与痰湿瘀浊综合征辨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高尿酸血症与痰湿瘀浊综合征的定义入手,通过对二者的病因病机及证候的分析,认为高尿酸血症与痰浊瘀浊有密切关系,以此指导临床有良效。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结缔组织疾病,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SLE最重要和最常见的脏器损害,儿童病死率高。王孟庸教授从事临床工作六十余年,擅长诊治各种肾病,她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肾炎患儿有独到之处,其分阶段、分期辨证论治及"咬住"不放松的治疗思路及用药轻灵等特点,使急性期快速控制病情,慢性期维持稳定,减少复发,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王孟庸教授早年师从近代名医姚正平先生,从事中医肾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已50余年,在继承先师经验基础上,苦心探索,知常达变,取得显著临床效果。王教授现虽年近八旬,仍精神矍烁,思维敏捷,临证不倦。笔者有幸侍诊于左右,现举王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验案二则以示其治。1典型病例1.1糖尿病肾病水肿兼泌尿系感染案例1:患者,女,68岁,2012年4月8日初诊。有2型糖尿病史15年余,2010年3月诊断为"糖尿病肾病Ⅳ期"。刻下:倦怠乏力,面部眼睑浮肿,腰骶部及双下肢重度凹陷性水肿,四肢末梢麻木感,纳眠可,  相似文献   
10.
李×,女,36岁,已婚,因发作性尿频、尿急、尿热痛及腰痛十余年,半年来加重,于1972年7月20日来我院诊治。患者于1961年结婚后,曾有尿频、尿热痛及血尿,到某院检查诊断为急性泌尿系感染,经用抗菌素治疗数日后,症状消失。1962年产后又发作一次,此后每年都发作数次,但都能很快控制。1966年后发作转频,尿培养有大肠杆菌生长,确诊为慢性肾盂肾炎。1971年12月以后症状加重,血压逐渐升高,尿培养连续有大肠杆菌生长,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时能抑制尿中大肠杆菌,但2~5周后又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