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中急性中风病病因、证型分布、病机特点和中医小复方辨证治疗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2例)和治疗组(15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小复方辨证治疗,连续观察14~21天。观察证型分布与时间的关系。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B I)评分。结果:中风病发病随年龄增加而增加,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相关疾病,肝阳暴亢是前三天的主要证型,以后逐渐减少,风痰瘀阻前三天略少于肝阳暴亢型,以后逐渐增多。肝阳暴亢、风痰瘀阻和痰热腑实三型在前21天占所有证型的95%左右。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NIHSS评分降低,B I评分升高。治疗后组间相比,治疗组在降低中医症状评分、NIHSS评分和提高B I评分与对照组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证是中风病急性期的主要证型,肝阳暴亢、风痰瘀阻和痰热腑实三型占有主导地位。从证型推出,肝阳暴亢化风可能是中风病“风、火、痰、瘀”级链反应的始动因子。以平肝泻火通络,活血化瘀、化痰通络,通腑化痰为治法的小复方,能降低中医症状评分和NIHSS评分,提高B I评分,为中医药在卒中单元中的作用提供了有益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即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系指因脑组织局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该供血区缺血、缺氧导致局灶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软化.临床上包括脑血栓形成、脑腔隙性梗死及脑栓塞等[1].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1],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死率高与致残率高等特点.脑梗死治疗以急性期为关键,西医以溶栓为主,有一定的疗效,但副作用溶栓后并发症较多.中医药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有一定优势,现就近年来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疗废物可持续环境管理项目是由我国国家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工作协调组办公室、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环境基金共同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项目(以下简称"医疗废物管理项目")是中国医疗废物可持续环境管理项目的一个子项目,经卫生部推荐,由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承担项目工作。项目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政策、技术、管理等手段,减少因焚烧医疗废物而产生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量,使我国医疗废物管理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相似文献   
4.
卒中单元中熄风化痰活血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利用卒中单元临床和数据平台,观察中医熄风化痰活血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熄风化痰活血小复方,连续观察14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1HSS)和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N1HSS评分均降低,BI评分升高,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治疗组为优。结论熄风化痰活血法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以此法为指导的中医小复方在卒中单元中能发挥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中中医熄风化痰活血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熄风化痰活血中医小复方辨证治疗,连续观察14d。两组在治疗前、治疗14d取静脉血行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检测。结果两组治疗后NO均升高,并且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血清SOD均升高、MDA和ET-1均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sICAM-1治疗前后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氧自由基损伤参与急性脑梗死病理过程,中西医治疗通过抗氧自由基减轻病理损伤;熄风化痰活血小复方治疗作用突出表现为促进扩血管物质NO的释放。  相似文献   
6.
中药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飏  樊永平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1):1218-1219
综述了近5年来有关中药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理研究近况,认为中药治疗脑缺血的实验研究已取得了 一定的进展,为中医药防治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在脑缺血病理模型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樊永平  熊飏 《北京中医药》2005,24(2):121-125
出血性中风中医指因风阳上窜,痰火内扰,气血逆乱,或因头颅外伤,内生脑瘤,使脑络破裂,血溢于脑,出现突然昏仆、头痛、失语、偏瘫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经疾患.具有起病急、病情重、临床表现多样等特点,致残率及死亡率高.中医药治疗该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对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即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系指因脑组织局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该供血区缺血、缺氧导致局灶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软化。临床上包括脑血栓形成、脑腔隙性梗死及脑栓塞等。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死率高与致残率高等特点。脑梗死治疗以急性期为关键,西医以溶栓为主,有一定的疗效,但副作用及溶栓后并发症较多。中医药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有一定优势,现就近年来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