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9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很多,近年来,微生物的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受到关注,但微生物感染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起因还是动脉粥样硬化后的结果还不清楚。笔者对10例意外死亡行尸检者冠状动脉、主动脉血管行病理分级,以PCR方法检测肺炎衣原体、幽门螺旋杆菌和巨细胞病毒,探讨微生物感染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舒脑欣滴丸对血虚血瘀型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舒脑欣滴丸)50例、对照组(尼莫地平)50例。治疗4周后观察证候评分、经颅多普勒(TCD)、血流变的变化。[结果] 1)中医症状评分及疗效上,两组脑供血不足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失眠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脑血流改善方面,经颅多普勒结果检测治疗组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及双侧基底动脉(BA)治疗后搏动指数(PI)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组左侧大脑中动脉(LMCA)及双侧基底动脉(BA)的搏动指数(PI)与对照组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流速度增快两组间比较,对照组有效率高于治疗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流速度减慢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脑欣滴丸可明显改善血虚血瘀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临床症状,能够双向调节脑血流速度,提高血管顺应性,提高脑灌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微生物感染对冠状动脉桥血管的可能影响。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大隐静脉、内乳动脉、桡动脉组织中肺炎衣原体、幽门螺杆菌和巨细胞病毒。结果 大隐静脉存在血管硬化病理改变为 6 9.6 % ,内乳动脉为 6 5 .0 % ,桡动脉为 73.3% ,差异无显著性 (χ2 =0 .397,P =0 .82 )。肺炎衣原体、幽门螺杆菌和巨细胞病毒的阳性率在大隐静脉分别为 13.0 %、8.7%和 0 .0 % ,内乳动脉分别为 2 5 .0 %、35 .0 %和 0 .0 % ,桡动脉分别为2 6 .7%、2 3.3%和 16 .7%。桡动脉肺炎衣原体、幽门螺杆菌和巨细胞病毒的阳性率高于大隐静脉 ,χ2 分别为 1.4 6、2 .797和 4 .2 33(P <0 .0 5 ) ;内乳动脉肺炎衣原体、幽门螺杆菌和巨细胞病毒的阳性率与大隐静脉相比 ,χ2 分别为1.0 10、4 .4 73和 0 .0 0 0 ,内乳动脉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高于大隐静脉 (P <0 .0 5 )。结论 慢性微生物感染影响最小的是大隐静脉 ,其次为内乳动脉和桡动脉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桡动脉和内乳动脉粥样硬化与微生物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主动脉、桡动脉和内乳动脉粥样硬化与微生物感染的关系。方法:搭桥手术中成功取得主动脉碎片(全层)30例、桡动脉30例和内乳动脉20例,组织行PCR检测及病理学分析,评估血管病变程度并分级。结果:30例主动脉、30例桡动脉、20例内乳动脉其轻度病变组与重度病变组肺炎衣原体(CPn)、幽门螺旋杆菌(HP)、巨细胞病毒(CMV)的PCR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n、HP、CMV感染与动脉硬化有关,但与主动脉、桡动脉、内乳动脉的动脉病理改变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消瘿颗粒剂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以下简称甲亢 )模型大鼠心律、肛温及血清T3 、T4的影响。方法 用甲状腺片灌服Wistar大鼠造成甲亢模型 ,应用消瘿颗粒剂低、中、高剂量治疗后观察大鼠心率、肛温及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 )、甲状腺素 (T4)的变化 ,并设正常对照组、甲亢模型组、他巴唑组、甲亢灵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治疗 4周后消瘿颗粒剂中剂量组、他巴唑组、甲亢灵组大鼠心率减慢 ,肛温下降 ,与甲亢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或P <0 .0 1 ) ;各组血清T3 值均下降到正常范围 ,治疗前后自身对照 ,消瘿颗粒剂中剂量组、他巴唑组血清T3 水平降低明显 (P <0 .0 1 ) ;各治疗组血清T4的水平均明显下降 ,较甲亢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消瘿颗粒剂有与他巴唑类似的抗甲状腺功能亢进作用 ,对甲亢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尤以中剂量消瘿颗粒剂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3 讨 论根据 ACS最新分类方法 〔6〕,其中包括 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STEMI)、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NSTEMI)和U AP,前者冠脉内的血栓多为闭塞性“红血栓”,后者则为非闭塞性的“白血栓”。近年研究发现 ,不稳定冠脉粥样斑块破裂及在此基础上发生血栓是 ACS的主要发病机制 ,这是因为不稳定斑块及斑块破裂处有大量单核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浸润、激活 ,其含量明显高于稳定斑块 ,而 M CSF和 Npt是单核巨噬细胞活性的象征。M CSF的基本生理功能是促进造血祖细胞分化成单核巨噬细胞 ,并维持单核巨噬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炎症…  相似文献   
7.
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大鼠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方法采用腺嘌呤加乙胺丁醇给高、中、低三个剂量组灌胃,测定实验前后大鼠血清尿酸、尿素氮、肌酐.结果高剂量组、中剂量组血尿酸升高,高剂量组肾损害严重.结论中剂量组作为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8.
传统医学将痛风归属于"痹症"范畴,认为痛风因脾肾功能失调,偏重于湿邪致病,湿浊痹阻经络。痛风急性期临床辨证为寒湿痹阻、湿热瘀滞、痰浊阻滞证型。痛风急性发作期多以实证为主,中老年患者多虚实夹杂病症。痛风急性期中医整体治法以利湿化浊、通络止痛,尚需注意气血之治,合理的中医治疗可以快速缓解关节肿痛,减轻患者行走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及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CAD)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观察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3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2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M-CSF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并观察CAD各亚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M-CSF及CRP的相关性。结果:CAD组血清M-CSF、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及UAP组M-CSF、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5),CAD组血清M-CSF、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直线相关性(P>0.05)。结论:M-CSF、CRP与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有关,但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药咳喘膏穴位贴敷对哮喘豚鼠氨茶碱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豚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咳喘膏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只。采用卵蛋白致敏-雾化激发方法复制豚鼠支气管哮喘模型。豚鼠均予氨茶碱灌胃,咳喘膏高、中、低剂量组予咳喘膏穴位贴敷,按设定时点经豚鼠内眦取血,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氨茶碱血药浓度,DAS2.0药代动力学软件计算氨茶碱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咳喘膏高剂量组与正常组、模型组及低剂量组比较,氨茶碱半衰期(T1/2)延长(P=0.007,P=0.022,P=0.028)、消除速率常数(Ke)减低(P=0.005,P=0.012,P=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咳喘膏中剂量组与正常组比较,氨茶碱T1/2延长(P=0.029)、Ke减低(P=0.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咳喘膏穴位贴敷可影响氨茶碱药代动力学,使氨茶碱T1/2延长,Ke减低。可以通过调控咳喘膏药物颗粒直径的方法,减小咳喘膏穴位贴敷对氨茶碱药代动力学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