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98~ 2 0 0 1年间我院收治了重症肺心病患者并发阵发性癫痫样抽搐 5例 ,表现为不同程度阵发性的颜面及手足阵挛性抽搐 ,眼球向一侧凝视。其中有 3例是在应用有效抗生素及平喘药物治疗病情已有缓解后发生上述症状 ,抽搐前血气分析提示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pH值在 7 4 2~7 4 9之间 ,低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有所纠正 ,血清K+ 及游离Ca2 + 浓度均低于正常值或在正常值下限附近。有 1例在下级医院应用较大量排钾利尿剂后病情不见好转而转入我院后不久就出现抽搐 ,当时血气分析提示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另1例为应用较大剂…  相似文献   
2.
阿托伐他汀对低氧大鼠肺血管重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低氧性肺血管重建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此药治疗肺动脉高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低氧组(模型组)、低氧+阿托伐他汀组(用药组)各10只,按文献资料复制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低氧时间为4周,每周低氧6d,8h/d。观察各组大鼠右心室收缩压,右心室肥大指数、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肺小血管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用药组大鼠右心室压力明显下降,分别为(30.08±2.80)mmHg和(26.15±3.19)mmHg;右心室肥大指数减小,分别为(0.32±0.01)和(0.28±0.03),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显微镜下视野中模型组较对照组肌型小动脉数量明显增多,肺小血管充血明显,小血管周围及肺间质内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隔增宽,肺小动脉管壁明显增厚管腔明显变小,而在用药组中,上述显微结构改变明显减轻。电镜下见模型组大鼠肺小动脉内皮细胞呈立方形或柱状,突向管腔、有的甚至脱落,胞质内线粒体等细胞器明显增多并多呈泡状。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平滑肌细胞内可见线粒体明显增多,多呈泡状,肿胀变性明显;而在用药组中,肺小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上述改变明显减轻。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一定的抑制低氧性肺血管重建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比较羧甲司坦单用或联合布地奈德对人气道上皮细胞炎症的影响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 MTT 法检测不同浓度烟雾提取物(CSE)对细胞生存率的影响。给予不同药物抑制剂和激动剂干预后,检 测炎症因子水平、ERK 和IκBα 蛋白,以及ERK 和NF-κB mRNA 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炎症因子水平、 p-ERK 和p-IκBα 蛋白,以及ERK 和NF-κB mRNA 表达均增高;用药组上述指标较模型组均有所改善, 但用药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羧甲司坦、PD98059 干预后p-ERK 蛋白及ERK、NF-κB mRNA 水平均降低,而给予EGF 干预后上述指标较羧甲司坦组有所回升。结论 羧甲司坦的抗炎机制可能与 糖皮质激素存在重叠,基础应用糖皮质激素者由于抑制了相同的信号转导通路,故再联合应用羧甲司坦时效 果不佳。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54岁,因反复呼吸困难2周入院,1年前曾患左下肢静脉炎,体格检查、实验室化验、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提示急性肺栓塞采取溶栓治疗。在溶栓2 h后出现心率回降,心电轴左移(右偏减轻)、SI变浅,SV1加深(挫折消失);2天内变化明显;9天心电图改变恢复正常。提示急性肺栓塞心电图改变具有可逆性;溶栓治疗早期观测心率、心电轴、SI和SV1变化结合临床症状改善有助疗效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单独和联合应用孟鲁司特、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成人感染后咳嗽的疗效。方法:68例感染后咳嗽的患者(日间或夜间咳嗽症状积分在3分以上者)随机分为孟鲁司特组、沙美特罗替卡松组、孟鲁司特与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治疗组(简称联合用药组),连用2周。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记录患者的咳嗽症状积分,比较3组疗效和肺功能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孟鲁司特组、沙美特罗替卡松组、联合用药组咳嗽症状评分分别为3.67±1.72、2.79±1.50、1.81±1.01,较治疗前均有降低;治疗后3组间比较,联合用药组较孟鲁司特组、沙美特罗替卡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孟鲁司特组、沙美特罗替卡松组、联合用药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3.9%、68.2%、87.0%,联合用药组较孟鲁司特组、沙美特罗替卡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FEV1/预计值、FEV1/FVC在治疗前、后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沙美特罗替卡松对成人感染后咳嗽均有明显的疗效,并且两药联合可能具有协同作用,可为成人感染后咳嗽提供一种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6.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骨质代谢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骨质代谢异常 ,导致骨质疏松 ,其病因多种 ,国内外已有报道。为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情况和发病机制 ,并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我们对 97例COPD患者进行了骨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测定。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COPD急性发作期住院患者 97例 ,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 1997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规范”中的诊断标准。病程 5~ 40年 ,男 67例 ,女 3 0例 ,平均年龄60 .5 2± 12 .99岁。 97例中慢性支气管炎 89例 ,支气管哮喘 6例 ,支气管扩张症 2例 ,其中合并肺心病 3 6例 ,均排除其他疾病对骨质代谢的…  相似文献   
7.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98例糖代谢异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糖代谢异常变化及其原因。方法:选择无糖尿病病史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98例进行糖耐量试验(OGTT),并同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结果:肺心病患者血糖峰值为(8.46±0.61)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7.59±0.50)mmol/L(P<0.01);平均高峰时间为(0.60±0.18)小时,而对照组为(0.75±0.24)小时,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肺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可能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灭活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估算锦州市城市人口支气管哮喘现患病率,了解哮喘的危险因素,为哮喘人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统一的计划、程序、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随机整群不等比抽样调查,对锦州市城区年龄4岁及以上的4 000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内容进行填写,明确哮喘患者,统计患病率,比较男女患病率差异,单因素分析评价哮喘的危险因素。结果参与本次调查总人数为4 000人,确诊哮喘累计患者48例,锦州市哮喘的累积患病率为1.2%,而1999年流行病调查锦州市城市人口患病率为0.71%,锦州市城市人口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次调查显示男性患病率为1.373%,女性患病率为1.033%,男女患病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确诊哮喘的患者中,体质指数(BMI)>24.0 kg/m2的患者有20例(OR=1.838,P<0.05),吸烟患者有35例(OR=2.324,P<0.01),母乳喂养患者有15例(OR=0.432,P<0.01),儿童期间患过与哮喘相关疾病的患者有39例(OR=2.428,P<0.01),有遗传因素患者有36例(OR=2.592,P<0.01),养宠物患者有33例(OR=2.386,P<0.01),现在患有哮喘相关疾病患者有32例(OR=2.104,P<0.01),存在过敏原患者有25例(OR=2.072,P<0.01)。结论哮喘患病率男女间无差异,而BMI超重、吸烟、儿童期间患病、遗传因素、养宠物及现在患有疾病为哮喘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为哮喘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机械通气救治气道高反应状态的呼吸衰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近10余年应用机械通气救治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356例(其中支气管哮喘12例),我们称其为气道高反应状态的呼吸衰竭。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由于气道的高反应状态造成气道的阻力增加,人机不同步,在临床上有的医生习惯用镇静剂或肌松剂,有的医生遇到人机不同步时采用抱球过渡的方法矫正,结果两种不同处理方法使患者  相似文献   
10.
潘殿柱  柴文戍  郭莹 《中国药房》2010,(40):3783-3785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7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随机、开放、阳性药物对照试验,试验组给予莫西沙星注射液0.4g,qd,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375g,bid,静脉滴注,联合左氧氟沙星0.5g,qd,静脉滴注。2组疗程均为7~10d。结果:治疗结束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相似,但莫西沙星较后者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