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补肾壮腰膏联合补肾祛瘀针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研究纳入2016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湖北省中医院收治的因急性发作入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行补肾祛瘀针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壮腰膏口服,均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的JOA下腰痛评分、ODI评分及血清中炎性因子和疼痛相关介质水平的变化。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8.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4,P<0.05)。2组患者治疗前的JOA下腰痛评分、ODI评分以及IL-1β、IL-6、IL-10、TNF-α炎性因子水平和PGE2、5-HT、BK、NPY疼痛介质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述指标结果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述指标结果亦可见显著改善(均P<0.05)。 结论 补肾壮腰膏联合补肾祛瘀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降低炎症反应和疼痛介质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眶内电针法与眶内针刺法对动眼神经损伤模型大鼠眼外肌功能的影响及对动眼神经损伤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SD大鼠暴露动眼神经,制备动眼神经损伤模型,选取模型制备成功SD大鼠21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眶内电针刺组(A组)、眶内针刺组(B组),每组各7只。另选取仅暴露动眼神经SD大鼠7只为假手术组,选取未进行任何手术处理的SD大鼠7只为空白组。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不予治疗,A、B组均行对应的治疗方案,于治疗结束次日检测瞳孔直径、睑裂大小、眼外肌张力、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动眼神经中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 mRNA表达。结果:假手术组瞳孔直径大于空白组、睑裂及眼外肌张力小于空白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瞳孔直径大于空白组、睑裂大小及眼外肌肌肉张力小于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瞳孔直径大于假手术组,睑裂小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瞳孔直径大于假手术组、睑裂及眼外肌张力小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瞳孔直径小于模型组、睑裂及眼外肌张力大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睑裂及眼外肌张力大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Galectin-1 mRNA相对表达量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Galectin-1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Galectin-1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假手术组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眶内电针法与眶内针刺法均可改善动眼神经损伤模型大鼠的眼外肌功能,并具有修复动眼神经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雷火灸结合超短波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清沉默调节蛋白1(SIRT1)和细胞衰老相关蛋白(ASF1a)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湖北省中医院收治的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超短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雷火灸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膝关节肿胀程度、中医症状评分、血清中沉默调节蛋白1(SIRT1)和细胞衰老相关蛋白(ASF1a)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并观察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经治疗结束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有效率(90.3%)更高(P<0.01),患者症状体征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更低,(P<0.01),患者膝关节肿胀程度减轻更加明显,并且中医症状积分降低更明显(P<0.01),患者血清中沉默调节蛋白1(SIRT1)mRNA表达增加,细胞衰老相关蛋白(ASF1a)mRNA表达水平减少,且改变趋势更为明显(P<0.01),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雷火灸结合超短波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对膝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后疼痛及功能活动的影响。方法:将7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予以膝关节镜清理术及术后常规功能锻炼,治疗组术后结合电针治疗,观察1个疗程(10d)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变化及功能活动的差异。结果: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7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天、第10天及1个疗程内平均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功能锻炼第1天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10天及10d总量均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1个疗程后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膝关节经清理术后镇痛及功能康复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搜集近年艾灸治疗肺系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文献,从艾灸治疗肺系疾病的范围、艾灸的实施方法、艾灸治疗肺系疾病实验研究进展以及艾灸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应用几个方面综述艾灸在肺系疾病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艾灸治疗肺系疾病疗效稳定、方法多样,可以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但艾灸治疗肺系疾病尚缺少标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三阴交对围绝经期失眠大鼠睡眠时相以及对海马区5-HT、5-HIAA、5-HT1A受体水平及5-HIAA/5-HT比值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围绝经期失眠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6只清洁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2只。通过手术摘除大鼠双侧卵巢,并在脑内植入微型电极,恢复1个月后,配合电刺激,复制围绝经期失眠大鼠模型。电针组采用电针针刺三阴交的方法连续治疗14天,监测各组大鼠8 h脑电和肌电,断头取脑,取海马组织,Elisa方法测定其中5-HT、5-HIAA、5-HT1A受体的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睡眠时相中SWS1期、SWS2期和REMS期均明显缩短(P 0. 05),海马区5-HT、5-HIAA、5-HT1A受体水平均明显降低(P 0. 05),5-HIAA/5-HT比值明显升高(P 0. 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可显著延长电刺激围绝经期大鼠睡眠时相中REMS期、SWS1期的时长(P 0. 05),SWS2虽有延长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海马区5-HT、5-HT1A受体水平显著升高(P 0. 05),5-HIAA/5-HT比值显著降低(P 0. 05),5-HIAA虽然有升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电针三阴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围绝经期失眠大鼠睡眠时相,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海马区5-HT、5-HIAA和5-HT1A受体含量、降低5-HIAA/5-HT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电针"百会""印堂"对抑郁模型大鼠结肠黏膜三种胃肠道相关脑肠肽胃泌素(GAS)、神经肽Y(NPY)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为揭示针刺治疗抑郁症胃肠道躯体化症状作用途径提供实验依据,并比较不同电针的作用效果。方法将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百优解组、脉冲电针组、音乐电针组,每组12只。采用慢性不可预见的温和刺激结合孤养方法制备抑郁模型。百忧解组每天将百忧解以生理盐水配制灌胃给药。脉冲电针组针刺大鼠"百会"和"印堂"穴,接脉冲电针治疗仪。音乐电针组取穴同脉冲点针组,接音乐电针治疗仪。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结肠黏膜GAS、NPY、CGRP含量。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大鼠结肠黏膜GAS含量显著降低(P<0.05),NPY含量显著升高(P<0.05),CGRP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脉冲电针组、音乐电针组及百忧解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结肠黏膜GAS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NPY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CGRP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音乐电针组与脉冲电针组相比,大鼠结肠黏膜CGRP含量降低水平更为显著(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通过调整抑郁后胃肠道兴奋性激素与抑制性激素的失平衡来影响肠道中脑肠肽含量,从而调控脑-肠轴,使抑郁后胃肠功能紊乱状态得到改善,而且音乐电针组优于脉冲电针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眶内针刺结合电针治疗外伤性瞳孔散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单眼外伤性瞳孔散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9例。治疗组选用眶内针刺法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选用眼部腧穴常规针刺结合电针治疗。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分别记录每个疗程后患者自身患眼与健眼瞳孔直径大小差值,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瞳孔大小差值以及瞳孔对光反射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39例,治愈率25.6%,总有效率89.7%;对照组39例,治愈率10.3%,总有效率74.4%,2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眶内针刺法结合电针与传统针刺结合电针对外伤性瞳孔散大的恢复以及光反射敏感度的提高均有治疗作用,前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眼针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对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疗效,以期丰富治疗方法,提高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湖北省中医院收治的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眼针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共治疗2周,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复视评分、瞳孔大小、睑裂高度的变化;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完成治疗后在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变化;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完成治疗后同视机变化;治疗过程中进行不良反应评价;完成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 2组患者治疗前复视评分、瞳孔大小、睑裂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后2组复视评分、瞳孔大小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 0. 05),睑裂高度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0. 05),治疗后观察组复视评分、瞳孔大小显著低于对照组、睑裂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 05)。2) 2组患者治疗前NGF、BDNF、GF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NGF、BDNF、GFAP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0. 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NGF、BDNF、GFAP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3) 2组患者同视觉三级指标治疗前Ⅰ级、Ⅱ级、Ⅲ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完成治疗后2组Ⅰ级、Ⅱ级、Ⅲ级比率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 0. 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Ⅰ级、Ⅱ级、Ⅲ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4)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5) 2组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眼针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能提高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神经传导速度,促进神经生长因子,从而缩小瞳孔,改善复视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双眼复视是临床常见症状,可以出现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对复视的定性定量检查对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检查方法不断更新进步,本文对双眼复视检测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