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建昌帮砂仁陈皮制熟地黄炮制过程中差异代谢物和苷类分解产物还原糖的相对含量变化,为揭示该特色品种的炮制原理奠定基础。方法:以建昌帮砂仁陈皮制熟地黄的0~54 h炮制过程样品为研究对象,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检测其次级代谢产物,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1 min,1%~3%B;1~10 min,3%~9%B;10~15 min,9%~12%B;15~22 min,12%~18%B;22~31 min,18%~24%B;31~35 min,24%~100%B;35~36 min,100%~5%B;36~40 min,5%~1%B;40~45 min,1%B),柱温40℃,进样量3μL,流速0.3 mL·min-1;运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在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扫描并采集MS数据,扫描范围m/z 50~1 250,利用PeakView 1.2进行数据分析,结合文献信息及化学成分数据库对砂仁陈皮制熟地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MS数据通过MarkerView 1.2归一化处理后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找出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照接诊日期的单双数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单一给药方式,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联合给药方案,治疗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程统计与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分级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0.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感染是急诊诊疗活动中需要处理的主要问题之一,半数以上的急诊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和部位的感染。抗生素选用恰当与否,使用是否及时,更换时机的把握等因素往往决定患者的预后。急诊患者因具有临床病情危重、表现不典型、病因多样、诊断困难、变化迅速等特点,使得急诊临床中的抗生素应用具有其自身独特性。急诊临床中的抗生素应用主要包括广泛覆盖、降阶梯治疗、合理疗程和全方位考虑4个特点。很多研究表明对于急诊感染患者早期合理使用抗生素能够显著降低病死率,感染的控制成功与否是此类患者取得理想预后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4.
我科于1976~1981年间,曾先后发生2例长春碱类(VCR及VCB各1例)严重毒副反应,经过积极地治疗与护理均转危为安,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一、病例简介例1:患者女,60岁,于1976年4月住院。入院诊断为Ⅳ期恶性淋巴瘤(NHL)。人院时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精神神经症状及体征。入院后给常规剂量COP化疗,每周给药1次。在第3次给药后,患者突然昏迷,浅反射消失,恶心、呕吐,胃肠胀气、腹部出现肠形及肠鸣音消失。诊断为长春新碱引起的脑病及麻痹性肠梗阻。经过对症处理,静脉补液及多种维生素、皮质激素等治疗,上述症状完全消失,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对术后患侧上肢感觉功能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及保留方法.方法 96例乳腺癌患者采用Auchincloss术式治疗.根据是否保留肋间臂神经分为完全保留组51例,部分保留组27例,完全切除组18例.对比分析各组术后患侧上臂感觉功能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1周,完全保留组及部分保留组患侧上肢的局部麻木感觉的发生率分别为11.8%(6/51)、40.7%(11/27),均明显低于完全切除组的72.2%(13/18)(P<0.05或<0.01);各组的局部疼痛感觉和患侧上肢运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完全保留组及部分保留组患侧上肢局部疼痛感觉发生率分别为23.5%(12/51)、14.8%(4/27),显著低于完全切除组的50.0%(9/18)(P<0.05),完全切除组患侧上肢皮肤感觉障碍的总体面积大于完全保留组(JP<0.01)及部分保留组(P<0.05).各组腋窝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应尽量保留肋间臂神经.  相似文献   
6.
副肿瘤性边缘叶脑炎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报道4例肺小细胞癌导致的副肿瘤性边缘叶脑炎,其中单纯型和复合型各2例。全组均有记忆障碍。WAIS测定,智商48~77。癫痫3例,抑郁状态及定向障碍2例。合并感觉性神经元病及感觉运动性神经元神经病各1例。免疫组化显示4例患者血清、脑脊液及尿液中存在特异性神经元抗核抗体(Hu抗体)。结合文献对副肿瘤性边缘叶脑炎的临床分类、病理特点、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结肠CT三维成像在直肠癌术前临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结肠3DCT成像在直肠癌术前临床应用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35例已知直肠癌患者先后进行结肠CT仿真内镜(CTVE)和结肠镜检查,并均经手术病理证实。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全结肠扫描,在独立的工作站上进行结肠的三维重建,包括表面遮盖法(SSD)和CTVE。由2名影像学医师共同阅片。结肠外CT所见主要依据临床、手术及其他影像学检查所证实。结果 35例直肠癌共36个病灶(1例有2个癌灶),早期癌1个,进展期癌35个。进展期直肠癌中以Borrmann 2型最多见,占71.4%(25/35);中分化癌20例,占57.1%;浸润全层者30例,占85.7%。3DCT对进展期直肠癌Borrmann分型判断的正确率达97.1%(34/35),而结肠镜的正确率为88.6%(31/35)。两种检查方法对于直肠癌的定位均比较满意。在3DCT中,SSD像最为直观立体,便于外科术前定位分析;CITE像最利于病灶大小的测量,与结肠镜的结果基本一致,与手术结果相符。25.7%(9/35)直肠癌患者的结肠镜检查时由于肠道严重狭窄或患者情况而失败,而这些患者在CTVE检查效果比较满意,在结肠远端发现2枚息肉和1个溃疡型癌,阳性所见占33.3%(3/9)。19例患者结肠CT检查发现结肠以外病灶,占54.3%(19/35),其中肝可疑性病灶占22.9%(8/35)。结论 结肠CT检查对于直肠癌患者的术前准确定位定性评价是有价值的,并且在补充结肠镜的不足、以及发现肠外病灶等方面也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钙化性心瓣膜病的临床特征,并观察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的132例老年钙化性心瓣膜病患者,分为钙化性瓣膜病组和钙化性瓣膜病+冠心病组,并与同期不伴钙化性瓣膜病的冠心病43例作对照。结果钙化性心瓣膜病以单纯主动脉瓣病变(40.2%)最多见,其次主动脉瓣+二尖瓣病变(34.8%),功能异常主要为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或(和)二尖瓣关闭不全;76.7%病例无明显呼吸困难、晕厥、心绞痛等症状,起病隐匿,55.0%患者缺乏瓣膜病变相关病理性杂音,轻度的钙化性心瓣膜病本身对心脏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小;钙化性瓣膜病+冠心病组患者的左心扩大明显,心功能不全发生率高,且左心收缩功能不全的程度较重;老年钙化性瓣膜病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房颤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也较高。结论老年钙化性心瓣膜病早期缺乏特征性的症状和体征,对心功能与血液动力学影响不大,随着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的加重,逐渐成为心脏重构和心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若合并冠心病等心肌病变,则会起到加速或加重心力衰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赤艺  程为平  温伟 《陕西中医》2020,(10):1507-1509
探究中医针刺及方药对痴呆的病因病机及其治疗,通过研究各学者对于痴呆机制、症候特点及治疗的临床经验,认为痴呆病机可以从气血津液探究,早期病起气病,从虚实认识,进而进展血分,气滞血瘀,气血亏虚之症。而津液发病者实证多为痰浊,虚症多是津液(精血)之不足,导致脑髓失养而发病。从经络发病认识,多与督脉、少阳、少阴及太阴经相关,盖因经络气血不畅,脑脉不通,或是经络气血不足,髓海失养,并结合经络脏腑理论,深层次探究经络对痴呆发病的影响。治则上从三因而论,作到个体化的治疗。针灸取穴可取头针、体针或是配合中药治疗,达到气血平衡,阴阳调和。故总结发现针刺方药对于老年血管性痴呆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