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5篇
基础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5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7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刘春  蹇文渊  段俊国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5):1847-1856
背景 近年来,人工智能(AI)在医学领域发展迅速,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目的 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总结AI在DR领域的应用情况,阐明AI在DR领域相关研究的现状、热点和新兴趋势,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思路。方法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来源,检索建库至2022-11-04的AI应用于DR领域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发文量、国家、机构、作者、共被引和关键词的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共获得1 770篇文献,2011年1月至2022年11月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21年发文量达峰值(402篇)。中国是发文量(440篇)位居第1的国家,英国为中心性(0.26)最高的国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共纳入436家机构,以中山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为代表。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共纳入601位作者,以JIA Y L和HWANG T为代表。GULSHAN V、ABRàMOFF M D与TING D W 3位高被引作者对该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Ophthalmology、Invest Ophth Vis Sci和Ieee T Med Imaging是AI应用于DR领...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检索了中国知网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6月30日已发表的中医药治疗白内障相关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及CiteSpace.6.1.R2软件对研究作者、机构以及关键词等内容进行可视化展示,并对中医药治疗白内障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讨研究热点、演化路径及未来趋势,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经过筛选最终纳入896篇文献,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共纳入955位,祁明信、黄秀榕是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共纳入716个研究机构,以福建中医学院病理生理研究中心为代表;关键词分析显示该领域研究主要集中在发病机制、治疗药物及并发症等方面。目前中医药治疗白内障的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建议研究人员加强团队、机构间的交流合作,扩展中医药治疗白内障的相关研究,同时注重研究的深度,开展高质量研究以彰显中医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及优势。  相似文献   
3.
针刺对糖尿病大鼠F—ERG和OPs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STZ诱发的DR大鼠46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22只,针刺组24只,同时设同批次同种属大鼠9只作为空白对照组。针刺组给予电针治疗,模型组与空白组不予治疗。结果:针刺治疗后针刺组F—ERGa、b、OPs各子波OP1、Op2、Cp3波延迟的峰潜时、振幅得到明显恢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或极显著意义(P<0、05或P<0.01);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或极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针刺组降低OPs波总振幅恢复,与治疗前比较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肯定的疗效,其作用机制之一是使异常的视觉电生理得到改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针刺治疗后糖尿病大鼠针利F—ERGa、b、OPb各予波OPl、OP2、OP3波延迟的峰潜时、振幅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而模型组的上述改变不大,甚至进一步恶化。由视觉电生理理论可以推论,针刺治疗通过改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循环,增强视网膜对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减轻高血糖对视网膜的病理学损害,从而起到保护糖尿病大鼠视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病程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 (T2DM)病程与糖尿病视网膜疾病 (DR)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德国海堡眼底共聚焦激光扫描系统对102例T2DM病人进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 ,再由专家组进行DR的分期诊断 ,并结合病史 ,分析T2DM病程与DR分斯之间的关系。结果 :DM病程为≤5年组DR患病率为18 3 % ,DM病程为≥15年组DR患病率为71 2 %。结论 :DR的严重程度与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14岁,学生。自幼双眼视力差伴畏光、眼球震颤。未曾引起家长注意,眼部无外伤史。5月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右眼视力逐渐下降至视物不见,伴间断性刺痛感、畏光不适。4月前发现左眼视物不清,伴畏光,被某医院诊为双眼先天性青光眼,曾用过马来酸噻吗洛尔、布林佐胺滴眼液,疗效欠佳。近1月以来患者发现右眼胀痛、左眼视力下降明显,于2012年12月31日入院治疗。患者为足月顺产,第1胎,父母非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近视患者人格特质与近视矫正手术意向的关系,了解近视患者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和沟通,并为近视矫正手术提供心理学评估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162例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近视患者(男女性别比为30∶132,年龄22~29岁,近视程度-1.00~-9.00D)完成了中国大五人格量表及包括近视情况、近视矫正手术意向在内的自行设计的量表。结果在得出了性别、专业、近视程度等因素与手术意向均无关联(P均>0.05)的结果后,根据手术意向将调查对象分为愿意组、不确定组和不愿意组。不愿意组的严谨性得分高于愿意组和不确定组(P均<0.05),愿意组的外向性得分高于不确定组和不愿意组(P均<0.05)。三组的神经质、宜人性、开放性得分均无差异(P均>0.05)。结论近视患者的严谨性、外向性人格特质与近视矫正手术意向存在相关性。此研究对于掌握近视患者心理特征和增进医患沟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分析中药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方法:检索Medline(1966/2006),EMBASE(1974/2006),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06,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77/2006,和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6;并手工检索相关领域杂志.纳入标准以确诊为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中医药与其它疗法疗效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用RevMan4.2.9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共1 202例1 651眼.部分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改善或恢复青光眼患者的视野损害,可能有一定疗效,但是这种疗效具有选择性.对眼压因研究数较少或文献质量低尚无法确定,对视力有部分研究表明中药对青光眼视力的改善无意义,中药治疗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结论:中药治疗青光眼有一定的疗效,但证据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国内临床研究中采用的中医诊断标准的现状,提出目前中医诊断标准设计存在问题及对策。方法:通过检索1997-2007年的中文核心期刊有关中医临床研究的文献,对文献中的中医诊断标准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中医药临床研究缺乏中医诊断标准,诊断标准选择依据不足,诊断标准同临床实际不符等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性方法。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24岁。因“右眼突出月余伴视力下降”入院。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VOD:0.4(+1.25DS→0.7),VOS:0.5(+1.25DS→1.0)。右眼眶未触及明显肿块,右眼球突出,颞侧球结膜轻度水肿,结膜血管扩张。右眼球上转、下转运动明显受限,内转、外传轻度受限;右眼前后节未见异常。左眼无异常。头面部未扪及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0.
优视胶囊对急性高眼压兔眼闪光视网膜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优视胶囊对急性高眼压兔眼闪光视网膜电图的影响及其对视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18只兔,随机取一眼制作急性高眼压动物兔眼模型,造模眼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6眼,与18只正常眼对照。造模前1周及造模后3 d给予优视胶囊灌胃,于造模前、造模后第1小时、造模后第1、第3天测定F-ERG b波及OPs。结果造模后获得平均高于6.83 kPa并能持续3 d的高眼压,其不同程度地使造模眼F-ERG b波振幅下降并使OPs各子波峰潜时延迟、OPs总振幅下降,造模后第1小时与造模前比较各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优视胶囊能缩短延迟了的OPs各子波峰潜时,并促进下降了的b波和OPs总振幅恢复,表现为造模3 d后高、低剂量组各指标与造模后第1小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P<0.05或P<0.01),而模型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优视胶囊对急性高眼压兔眼视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