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MCI树脂、Sephadex LH-20和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相结合,从赤芍乙醇提取中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个15化合物,经MS和NMR,CD等波谱技术分别鉴定(+)-(7R,8R)-1-(4-羟基-3-甲氧基苯基)-1,2-异丙叉基丙二醇(1),(-)-(7R,8S)-1-(4-羟基-3-甲氧基苯基)-1,2-异丙叉基丙二醇(2),senecioyllomatin(3),O-angeloyllomatin(4),(+)-cis-3'-senecioyloxy-4'-angeloyloxy-3',4'-dihydroseselin(5),二氢欧山芹素(6),2,5-二羟基苯乙酸苄酯(7),3,6-二甲基-5-羟基苯并呋喃(8),(S)-楝叶吴萸素A(9),2,3-二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10),2,5-二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11),2,5-二羟基-4-甲基苯乙酮(12),4-羟基苯甲酸乙酯(13),香草酸(14),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15)。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9均为首次从芍药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诱发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础疾病复杂多样,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肌病等,其发病机制不尽相同,根据不同病因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慢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对探究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中医药应用于防治慢性心力衰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该文以心力衰竭的病因为分类依据,总结了近十年来使用较多的慢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以及这些动物模型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研究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通过大孔吸附树脂、MCI树脂以及多种分离技术对赤芍水提物进行了系统的分离,经MS和NMR等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共分离鉴定了19个化合物,包括芍药苷(1)、4-O-乙基芍药苷(2)、2'-O-苯甲酰基芍药苷(3)、苯甲酰基芍药苷(4)、4″-羟基-苯甲酰基芍药苷(5)、牡丹皮苷C(6)、6'-O-苯甲酰基-4″-羟基-3″-甲氧基-芍药苷(7)、芍药苷B(8)、6'-O-苯甲酰基芍药内酯苷(9)、开环异落叶松脂素(10)、(+)-南烛木树脂酚(11)、二氢去氢二愈创木基醇(12)、(7S,8S)-苏式-7,9,9'-三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13)、(+)-新橄榄脂素(14)、(3S)-5-甲基-2,3-二氢-1-苯并呋喃-3-基甲醇(15)、5-羟基-3S-羟甲基-6-甲基-2,3-二氢苯并呋喃(16)、(+)-(R)-2-羟基-1-(4-甲氧基苯基)-1-丙酮(17)、(+)-(2R)-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丙醇(18)、(+)-(4S)-(2E)-4-羟基-2-壬烯酸(19)。其中化合物15和18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10,11,13,14,17,19为首次从芍药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通过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和反相HPLC色谱分离方法相结合,从华南木姜子树枝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个新苯乙烯二聚体衍生物(1),经IR,UV,MS和NMR(1D和2D NMR)波谱学方法鉴定为(E)-2,4-双(对-羟基苯基)-2-丁烯醇[(E)-2,4-bis(p-hydroxyphenyl)-2-butenol],命名为木姜子醇(listeanol)。在1×10-5mol·L-1浓度下,它在肿瘤细胞毒(MTT法,HCT-8,Bel-7402,BGC-823,A549,A2780细胞株)、抗氧化(Fe2+_Cys诱导大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模型)、神经保护(去血清和谷氨酸损伤模型)和抗糖尿病(PTPIB酶抑制模型)体外模型上均未显示出显著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MCI树脂、Sephadex LH-20和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相结合,从山鸡椒乙醇提取物中的水溶性部位中分离得到25个芳香苷和3个紫罗兰苷类成分,经MS和NMR等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7S,8R)-去氢二松柏醇-4,9'-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1),(7S,8R)-5-甲氧基二氢去氢二愈创木基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2),(7S,8R)-urolignoside(3),(7R,8S)-二氢去氢二愈创木基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4),(7S,8R)-二氢去氢二愈创木基醇-9-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苷(saposide B)(5),lanicepside A(6),罗汉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7),4-O-甲基罗汉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tyraxjaponoside B)(8),(+)-南烛木树脂酚-9'-O-β-D-吡喃葡萄糖苷(9),(-)-(2R)-1-O-β-D-吡喃葡萄糖基2-{2,6-二甲氧基-4-[1-(E)-丙烯3-醇]苯氧基}丙烷-3-醇(alaschanisoside A)(10),紫丁香苷(syringin)(11),psoralenoside(12),isopsoralenoside(13),东莨菪苷(scopolin)(14),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15),3-羟基-4,5-二甲氧基苯酚-β-D-吡喃葡萄糖苷(16),2-(3,4-二羟基苯基)-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7),2-(4-羟基苯基)-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8),(+)-儿茶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9),3'-甲氧基表儿茶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20),山奈酚-3,7-α-L-二鼠李糖苷(kaempferitrin)(21),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22),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23),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苷-7-O-α-L-鼠李糖苷(24),槲皮素-3-O-α-L-鼠李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基(1→3)-O-α-L-鼠李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苷(25),staphylionoside D(26),吐叶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27),二氢吐叶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28),其中化合物1~21,24~28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6.
利用色谱分离和重结晶法从延胡索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二氢白屈菜红碱,并且首次发现其性质不稳定。运用NMR,HPLC,LC-MS等技术发现二氢白屈菜红碱在极性氘代试剂中(如DMSO-d_6和MeOD)会缓慢直接转化为白屈菜红碱;在低极性氘代试剂(CD_2Cl_2)中,除了白屈菜红碱,还会产生假碱和二聚体中间体,最终被氧化为氧化白屈菜红碱。结构转化原因可能是由于二氢白屈菜红碱中C-6位对亲核试剂的高度敏感性,在不同溶剂中容易被氧化为不同的产物。研究结果为含有二氢白屈菜红碱及其类似衍生物药材的提取分离、活性筛选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分析莪术油注射液临床用药特征,为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全国12家医院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系统中提取的894例接受莪术油注射液治疗的病例数据,采用频数分析方法对患者一般性资料和用药情况进行描述分析,并利用VOSviewer软件结合Python程序对894例患者原患疾病和联合用药情况进行可视化关联分析。结果:894例使用莪术油注射液患者中,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的频率最高,治疗总体有效率达99.55%; 894例病例数据中超过说明书规定滴速使用的病例占11.52%,报告不良反应3例。在莪术油注射液联合用药方面,溶媒主要以5%葡萄糖注射液(73.60%)为主且多与热毒宁注射液、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等联用。结论:莪术油注射液在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相关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目前现有数据资料有限,莪术油注射液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强中药注射液上市后有效性和安全性再评价工作,对莪术油注射液等中药注射液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更高质量证据支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