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潜伏于人体感觉神经节,经再激活后引起皮肤感染,因其皮肤上有红斑水疱,累累如串珠,每多缠腰而发,故中医又名“缠腰火彤”、“蛇丹”、“蛇串疮”。此病多发于夏秋当令之季,以成年患者居多。其特点是:常突然发生,集簇性水疱,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常伴有剧痛,难以忍受。近年来,广泛采用针灸治疗,现将近十年来针灸治疗带状疱疹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机理。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UC大鼠组织中粘附分子CD44、CD54含量以及用酶免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的含量。结果: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CD44、CD54及血清中IL-2含量较正常鼠低(P<0.01);埋线后能显著提高组织中CD44、CD54含量,且优于SASP组,在提高血清中IL-2含量上,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埋线性与模型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对UC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电针耳廓对家兔子宫活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4.
采用慢性微电极技术观察电针和电刺激中脑中缝核群(以下称中缝核)对清醒活动家兔135个背侧海马神经元自发活动的影响。实验见到电针“合谷”穴,使69.3%海马神经元激活。重复电刺激中缝核有23.5%海马神经元被激活。先予电针,停针5min后,在电针后效应的基础上电刺激中缝核则有68.5%海马神经元被激活。若同时电针和电刺激中缝核,海马神经元激活率进一步增高,达86.6%。上述结果表明:电针能调制背侧海马神经元活动,而且能提高电刺激中缝核激活海马神经元的机率。电针与电刺激中缝核可使多数海马神经元进一步激活。提示中缝核可能作为电针调制海马神经元的驛站之一,参与针刺镇痛过程。  相似文献   
5.
针灸是一种注重机体完整性和自然治愈能力为特征的治疗方法 ,针灸治病的确切疗效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有了重大进展。通过实验研究 ,针灸治疗这些病的机理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阐明。针灸的实验研究给古老的针灸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值得注意的是 ,当前针灸学已成为世界医学的组成部分。针灸学日益受到各国科技界的重视 ,成为各国科学家们竞相研究的重点。把中医针灸学术与现代科学沟通起来 ,实现针灸诊疗技术现代化 ,并对针灸的作用、作用规律、作用原理进一步进行研究。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培养新一代针灸专业人才 ,不仅应该系统掌握针灸学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联合分娩球及间苯三酚在纠正枕位不正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枕位不正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自由体位纠正枕位不正,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分娩球和间苯三酚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自然分娩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试验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新生儿Apgar≥8分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自由体位基础上,采用分娩球及间苯三酚纠正枕位不正的效果更优,可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并发症,改善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7.
穴位埋线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结肠粘膜病理学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硝基氯苯予大鼠滴背及灌肠造成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21天处死大鼠后病理切片,结果,造模组总积分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穴位埋线组和SASP组积分明显提高,但与正常组仍有显著性差异,两组与模型组比较P<0.01、P<0.05,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穴埋组和SASP组对UC大鼠局部病理改变有显著治疗作用,且穴位埋线优于SASP。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穴位埋线治疗UC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术3360例指征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近年来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分析剖宫产各指征的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对策。方法:对于1992年1月-2004年12月近12年间我院3360例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近12年平均剖宫产率28.1%,明显高于WHO提出的目标,且是逐年递增。胎儿宫内窘迫、头位难产、妊娠合并症、疤痕子宫、臀位、社会因素为前6位主要手术指征。结论:剖宫产率的原因与医患双方有关,因此,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并对孕妇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呼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9.
益母生化汤治疗产后尿潴留7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后(包括人流术后)尿潴留是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笔者10多年来运用自拟益母生化汤加减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防治方法简易、安全、效果显著。方法:选择足月妊娠正常分娩,单胎头位无合并症或并发症,并随机对照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使用米索前列醇组在预防产后出血方面,子宫收缩明显加强,出血量明显减少。结论:在正确掌握米索前列醇适应证的前提下,采用米索前列醇给药预防产后出血,方法简易、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