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股四头肌治疗髌股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髌股关节紊乱症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施以膝八针针刺股四头肌疗法,对照组服用塞来昔布胶囊,连续治疗14天。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Lysholm评分和HS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基线齐同,治疗14天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为72.50%(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6.25%,对照组为24.14%(P﹤0.05);两组Lysholm评分和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后的Lysholm评分和HSS评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股四头肌治疗髌股关节紊乱症的疗效肯定,在总有效率、复发率以及恢复膝关节功能方面优于口服塞来昔布胶囊。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为了防止演变成严重的脊柱畸形、脊柱疼痛、限制疼痛,严重的损害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及心肺、腹腔脏器功能,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及提前预防。中医主要治疗方式是中医外治法,为进一步了解中医外治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研究进展,本文从推拿手法、传统功法、针刀治疗、中药熏蒸、推拿结合针灸、推拿结合传统功法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望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防治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NP)的机制被认为是多因素的。近年大量研究发现,啮齿类动物模型是临床前NP较理想的模型,而推拿通过多种分子机制作用于NP的发展。本文基于慢性压迫性损伤和脊神经结扎的两种啮齿类动物模型,从推拿调节星形胶质细胞和M1型小胶质细胞,以减少神经炎症,抑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激活,并减少Ca2+离子通道的表达,从而降低损伤敏感神经元的过度兴奋性,以及抑制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18/6和炎症介质囊泡谷氨酸转运蛋白2、NOD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长链非编码RNA BANCR的分泌,减少伤害感受器三磷酸腺苷受体P2X3和压电型机械敏感离子通道组件2的表达,调节疼痛回路中γ-氨基丁酸能传递方面。笔者总结分析推拿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缓解神经炎症、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突触重塑的分子机制,以期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中医外治法干预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研究概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内容:总结常用的中医外治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特点,并阐述其机制机理。方法:通过广泛查阅国内中医外治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文献报道,从针刺、推拿、艾灸、中药外用、拔罐5个方面阐述各自的特点、优点以及起效机制。结果:针刺、推拿、艾灸、中药外用、拔罐这5种疗法确有疗效,但也有其不足之处以及研究深度有所欠缺。结论:深入研究各种疗法的机制及临床应用,多种疗法有机结合,建立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医骨病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级中医学(骨伤医学方向)专业2个班,分别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对照组)和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组)教学,课程结束后,分别进行理论知识考核、临床技能考核,并对实验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满意度调查。[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知识考核、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效果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对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总体满意程度评分为(96.59±2.42)分。[结论]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医骨病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电针干预后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LC3-II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以探讨其对自噬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12只):正常组、假手术组、膀胱经电针组、胆经电针组、模型组。除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外,余3组建立坐骨神经结扎(CCI)模型。各组大鼠于术前(0天)及术后第3、14、21天均测定机械性刺激缩足阈值(PWMT)和热痛缩足反应潜伏期(PWTL);术后第14、21天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坐骨神经及背根神经节内LC3-II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术前,各组大鼠PMWT和PWT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天,模型组、胆经电针组、膀胱经电针组PMWT和PWTL均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说明造模成功;术后第14天,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PMWT和PWTL均升高(P<0.05);术后第21天,电针组PMWT和PWTL持续升高,且胆经电针组增幅较膀胱经电针组大(P<0.05)。术后第14、21天,背根神经节内LC3-II的表达量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相比模型组而言,胆经电针组大鼠坐骨神经内LC3-II的表达量降低(P<0...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壮医经筋推拿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去泛素化酶BRCC3介导NOD样受体家族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去泛素化修饰的影响及其镇痛分子学机制。方法 将4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9只。模型组、假手术组、壮医经筋推拿组采用L5脊神经结扎的方法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于术后第1天开始,假推拿组对大鼠双侧后肢进行轻轻抚摸,壮医经筋推拿组采用按摩推拿手法模拟仪刺激大鼠脊神经结扎节段相应体表部位及所结扎神经支配区域并进行推拿,连续干预14 d;其余3组不予干预,观察14 d。于术前及术后1 d、3 d、14 d测定各组大鼠机械性痛觉阈值和热痛觉阈值;术后14 d,采用qPCR技术检测脊髓背角中BRCC3和NLRP3 mRNA表达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 术后1 d、3 d,各手术组大鼠的机械性痛觉阈值和热痛觉阈值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5);术后14 d,壮医经筋推拿组大鼠的机械性痛觉阈值和热痛觉阈值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和假推拿组(P均<0.05)。术后14 d,模型组和假推拿组大鼠脊髓背角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推拿对CCI大鼠脊髓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及白介素(IL)-1β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1)正常组,(2)假手术组,(3)模型组,(4)推拿组,每组8只。正常组自然喂养,不做任何干预;假手术组暴露坐骨神经,不予结扎;模型组参照Bennett的方法建立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推拿组在从造模3天后开始推拿治疗,直至造模后第14天取材,推拿选穴:"环跳""风市""阳陵泉"穴,每天1次,每次治疗9min。于术前(0)天及术后第3、7、10、14天观察SD大鼠热痛缩腿反应潜伏期(PWL);术后第14天采用western blot测定脊髓(L4~L6)磷酸化P38 MAPK表达;RT-PCR检测IL-1βmRNA表达。结果术后3天,正常组及假手术组痛阈较高,模型组和推拿组因进行CCI手术后,痛阈明显降低,模型组和推拿组痛阈差异不大(P0.05);经推拿干预后,术后第7天推拿组较模型组痛阈增高(P0.05),术后第10、14天推拿组痛阈持续提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假手术组手术3天后热痛阈值逐渐升高,至第14天其热痛阈值较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较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大鼠脊髓磷酸化P38MAPK及IL-1βmRNA表达增强(P0.05);与模型组相比,推拿组在造模后第14天可显著下调脊髓磷酸化P38蛋白水平及IL-1βmRNA表达(P0.05)。结论推拿可抑制CCI大鼠痛敏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脊髓磷酸化P38MAPK,从而阻断其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肩三针联合走罐治疗原发性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9例肩周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期间共脱落5例,最终治疗组33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予肩三针治疗,治疗组予肩三针联合走罐治疗。连续治疗两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cgill疼痛量表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8%(29/33),对照组为64.52%(20/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Mcgill疼痛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三针联合走罐治疗原发性肩周炎可有效改善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并提高临床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