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梁彬强 《山西中医》2007,23(3):72-73
“固邪深伏”是张振忠关于疾病病因的探索性理论.参汇现代医学,尤其是现代免疫学、现代分子生物学、现代遗传学等,中西医结合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为阐述外感疾病的专书,是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的专著,全书共计397条原文合113首方剂。承《黄帝内经》,理论联系实际,首创“六经辨证论治”治疗外感病。其中的“三承气汤证”是一个典型缩影,可谓“冰山一角”。其方证主要包括调胃承气汤证、小承气汤证、大承气汤证,后世演化不胜枚举。此三证在《伤寒论》中共涉及条文34条:其中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7条,“辨阳明病脉证并治”22条,“辨太阴病脉证并治”1条、“辨少阴病脉证并治”3条、“辨厥阴病脉证并治”1条。其内容思想贯穿全篇始末,是辨证论治思想的经典体现。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一书流传至今,经历代医家不断的临床实践和理论发掘,数千年来百家争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后世堪称其为"医方之祖"。厚古思今,肾脏病学家杜雨茂教授在治疗肾脏病方面开创独特理论,逐渐形成杜氏理论关于肾脏病的认识,历年来,经过弟子及其门人不断努力挖掘,业已形成理、法、方、药具备的理论框架,"背反偕同"理论只是杜雨茂理论的冰山一角,是杜雨茂根据《伤寒论》的辨证论治精神在运用古方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妙用心得总结出来的理论。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明病机,重方药,效法自然,遵从天地法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1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不平衡指数最小原则,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另外三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3种不同剂量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40mg/d组(B组),60mg/d组(C组),80mg/d组(D组)。四组患者均治疗14天。结果:经过14天治疗,B、C、D三组的疗效均优于A组,B组与A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的总有效率与A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P〈0.01);而且D组的总有效率均优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比常规治疗效果更佳,且丹参酮ⅡA磺酸钠80mg/d应作为临床首选剂量。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被誉为"方书之祖",承袭了《黄帝内经》的寒热辨析,吸收《难经》的脉学思想,以《神农本草经》药物学专著为蓝本,形成了中医治疗学完备的诊疗方案,经过不断的临床实践与总结,提出了对于"外感证候"的独特理论—"六经辨证论治",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成为后世医家学习的典范。它第一次从临床实际运用角度出发,把寒热两种症状进行系统归纳,形成病理证候,指导辨证纲领。"六经理论"的核心是"寒热先后,寒热相盛,寒热胶聚,寒热互见",反映的是人体阴阳次序及状态的变化。太阳经证到阳明经证的变化可作为这一思想的缩影。  相似文献   
6.
以"肾为中心"的观点堪称为糖尿病肾病的理论基石。张振忠主任医师济30余年临床经验,不断刻苦钻研,临床发展理论,理论指导临床,在糖尿病肾病的理论研究上走出独特的一步。认为气、血、痰、浊、瘀阻贯穿于糖尿病肾病的始终,在"以肾为本"的治疗大法引导下,提出"培肾养肝,以肝为辅",兼顾肝阴的治疗大法。着重体现此病肝肾阴阳互用互济,肾功能渐进恢复。虽然中西医在治法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活血化瘀利水的治疗大法是两者共同的心声。  相似文献   
7.
<正>1病案讨论1.1病情简介主因"发现肾功能不全伴见反复双下肢水肿2年"。2年前出现双下肢水肿,腰痛,小便少,头晕,在"首钢医院"确诊"慢性肾功能不全"。2年来患者反复出现双下肢水肿,伴见心慌、胸闷、憋气。1.2既往病史高血压病史5年,血压180/70mmHg,近1个月来服用"雷米普利片5mg,qd,吲达帕胺缓释片1.25mg,qd",血压控制在140~160/60~70mmHg。冠心病病史5年,心慌、胸闷偶出现,未引起  相似文献   
8.
以“肾为中心”的观点堪称为糖尿病肾病的理论基石。张振忠主任医师济30余年临床经验,不断刻苦钻研,临床发展理论,理论指导临床,在糖尿病肾病的理论研究上走出独特的一步。认为气、血、痰、浊、瘀阻贯穿于糖尿病肾病的始终,在“以肾为本”的治疗大法引导下,提出“培肾养肝,以肝为辅”,兼顾肝阴的治疗大法。着重体现此病肝肾阴阳互用互济,肾功能渐进恢复。虽然中西医在治法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活血化瘀利水的治疗大法是两者共同的心声。  相似文献   
9.
气阴两虚为糖尿病的主要病机。其形成机理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迁延日久,气阴两虚,产生瘀血、痰浊、水湿、浊毒等病理产物。辨证论治应着眼于肺、脾、肾气虚及肾阴虚为主,益气养阴,标本兼治,以加味参芪地黄汤为主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