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伤寒论》是汉朝张仲景的临床医学实践论著,为了理解大青龙汤经文之原义,可先略探其前文之内容。论中《辨太阳病脉症并治》(上)篇的中心内容,可总括为是环绕太阳病“有汗”的桂枝汤证为核心,作一辨证论治的示范典例。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论文第31~41条为第一段,是太阳病以“无汗”为中心的辨证论治内容。而文中31~34条是论葛根汤证的辨治,(按。葛根汤亦是桂枝汤的加减方以承接上篇桂枝汤之论治)第35~37条论及太阳病  相似文献   

2.
北京中医药大学董建华院士是我国著名的脾胃病专家,对于仲景方药娴熟于胸,因此在以后脾胃病的治疗中得心应手,每获桴应。现撷其要者,整理如下。1 仲景治疗脾胃病大法已备,方药极具效验董老尝谓:一部《伤寒论》,虽为外感伤寒而设,但却奠定了脾胃病分型及辨证论治的大法。“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这是脾胃病辨证论治之纲,而且创制了大量卓有疗效的方剂。《伤寒论》专列了“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篇,以白虎汤治疗阳明经病实热证;以三承气汤治疗阳明腑病实热证。在其他篇章中,涉及脾胃证治随处可见。如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治疗热痢,白通汤治疗虚寒…  相似文献   

3.
猪苓汤由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五味药物组成。在《伤寒论》中凡三见,两见于《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篇,一见于《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篇。此外,本方还见于《金匮要略方论》“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的第17条和“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的第13条。本方组方严谨...  相似文献   

4.
论《伤寒论》的六病、六时、六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是以三阴三阳为基础构建的,三阴三阳是中医的时位观和属性论。《伤寒论》中“六病”和“六证”是两个不同概念,六病讲病时,六证辨表里寒热,应加以区别。这也是造成《伤寒论》千余年来以经解病的根源,也是引起三阴三阳界属不清的重要原因。本文旨在探讨其含义和相互关系,为《伤寒论》的研究发表一己之见。1六病是一种时间分类方法《伤寒论》编排体例是按六病分篇,每篇篇题都是“辨某某病脉证病治”,条首也多冠以“某某病”。六病皆有发热,其热型和病痛的时间是有特点和规律的。笔者认为“六病”是和“六病时”密…  相似文献   

5.
“热血入室”一证,是指妇人在经期或产后感受外邪,邪热乘虚侵入血室,与血相搏所出现的一种病证,属于外感病的范畴。此证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早已从病因、病机到辨证施治方面都有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描述,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49条曰:“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人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相似文献   

6.
为顺应时代的需要,新世纪版《伤寒论》讲义改名为“伤寒学”,其篇章名称及全书的体例、内容与以往教材有所不同,这些变动有值得商榷之处。伤寒学与《伤寒论》学是两个不同的学术范畴,《伤寒论》教材改名“伤寒学”名实不符。《伤寒论》开创了病证结合论治的先河,篇章名“某某病辨证论治”不如“辨某某病脉证并治”贴切。认为《伤寒论》的教学研究应充分尊重原著。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少阳提纲新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论》中“辨少阳病脉证并治”中的第一条(第263条),即少阳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少阳篇共有原文十条,主要介绍了少阳病的脉证、禁忌、转归等。对治疗和证候等方面的介绍极为简略,造成了后世对少阳病的争议较多,其中对少阳病提纲的争议更使人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伤寒论》或然证病因病机分析,从"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角度谈论其论治,可以看出《伤寒论》或然证的辨治反映了中医据病辨证论治的重要思想,说明了疾病复杂多变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中原文38条、39条均论大青龙汤证,而对于“太阳中风,脉浮紧”及“伤寒,脉浮缓”的认识,诸家各持己见,经分析认为《伤寒论》对外感病的阐论,重在发病、病机与辨证论治。由于人体体质有差异,反应有差别,所以有时也会表现出特殊的情况,大青龙证之表现则有常亦有变。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一书,为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古代重要医学著作。该书是一部论述外感热病的专著。它以六经辨证论治, 借六经之名,将外感热病发病过程中错综复杂的证候,归纳成六大症候群,亦日六大阶段。每一大症侯群,自成体系。如“太阳病脉证并治”,“阳明病脉证并治等”。每一大体系  相似文献   

11.
考明代赵开美复刻的宋本《伤寒论》(注),从《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超,至《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止,十篇皆以同样的字句,同样的格式:“辨××病脉证并治”名篇。仲景为何不以“太阳病”、“少阳病”等名篇,却郑重地添加了“辨”及“脉证并治”的字词呢?这不能不细究之。“辨”,即辨识脉证,也就是我们如何认识疾病的过程。“并治”,即一并讨论其证的治法、治方,也即“论治”。由于受历史条件和科学水平的限制,公元三世纪初的先师仲景,不可能依靠任何物理测试和生化检验的数据来辅助诊断,只能凭借四诊中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脉象和证候,以“六经”和“八纲”为纲领,进  相似文献   

12.
大青龙汤证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伤寒论》中原文38条、39条均论大青龙汤证,而对于“太阳中风,脉浮紧”及“伤寒,脉浮缓”的认识,诸家各持己见,经分析认为《伤寒论》对外感病的阐论,重在发病、病机与辨证论治。由于人体体质有差异,反应有差别,所以有时也会表现出特殊的情况,大青龙证之表现则有常亦有变。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伤寒论》中“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内涵与外延,提出其外延是中医辨证论治全过程、中医恒动观的真实写照。论述了《伤寒论》中六经辨证和八纲辨证体系的初始形成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认为《伤寒论》的历史功绩不仅在于进一步完善了中医六经辨证方法,实现了中医学理法方药的一体化,而且在于确立了突出辨证论治的全新中医诊疗模式,即辨病中的辨证论治和辨证论治中的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各种外感疾病辨证论治的专书,它有着唯物的自然观和朴素的辩证法,在桂枝汤的证治上就有不少的体现。以下就《伤寒论》有关桂枝汤证治变化辩证思想的一些特点作一讨论。 一、辨桂枝汤证既立足于整体,又着眼局部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篇"仅有八条原文,是六经证治篇中最为简略的一篇.为此,有关该篇证治意义及有关太阴病辨证论治方法的讨论,尚未在学术界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众所周知,在中风伤寒的传变过程中太阴病并非罕见.临床辨治恰当,多数患者可望治愈;反之,正气及阴血亏耗,寒湿或水饮久聚,病情亦会转为危重.为深入理解太阴篇证治意义,掌握太阴病辨证论治方法,笔者特提出如下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四逆散载于汉代医家张仲景所著《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篇》318条,其云:“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方  相似文献   

17.
论《伤寒论》之“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之"坏病",现均理解为"变证",不属六经范畴,可按照《伤寒论》第16条,其原意应指病仍在太阳,并非变证。细考之,"坏病"的原意,是指太阳病经过误治、或病人具有某种特殊体质、病证不按常规演变、因而需要观察证候变化以作相应治疗的一类病证。"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思想,本义并非能够指导各种疾病的辨证论治,因为未经过误治的病证能预测疾病的传变,而坏病不能预测才需要随证治之。以此思想理解《伤寒论》太阳病篇17至30条,可发现原文顺序的有机联系,是坏病证治的具体示范。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三阴三阳各篇并没有明确提出“六经“或“经络”的概念,每篇之首只标明“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宋朱肱首以足六经论三阴三阳,后世便习惯地称伤寒三阴三阳病为“六经病”、“六经病机”、“六经辨证”。至于经府并提,则首见于《伤寒例》;而以膀胱为太阳之府,则始于宋成无己。这种经府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四逆辈”探讨李宇航(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北京100029)关键词:伤寒论;四逆辈;理中汤;四逆汤;太阴病;治疗原则“四逆辈”一词,见于《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原文第227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相似文献   

20.
太阳病证兼见胃肠症状的病机及辨治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病是外感热病的初级阶段。太阳为六经之首,统摄营卫,主一身之表,当风寒外邪侵袭人体,太阳首当其冲。太阳病以营卫不和、正邪相争为其病机特点,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脉浮是其主要脉证。然临证所见,外感热病患者常伴见纳差、恶心、腹泻等胃肠症状。笔者在认真学习《伤寒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医基础理论,谨就太阳病证兼见胃肠症状的病机及辨治思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