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新加良附方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获取高良姜、香附、穿山龙的有效成分及靶蛋白,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出胃癌的靶点,利用Venn软件获取共同靶点,使用Cytoscape3.7.2进行"化合物-靶点-疾病"的网络图构建。通过String数据库获取蛋白互作网络(PPI),最后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新加良附方中筛选出高良姜素、槲皮素、木犀草素、薯蓣皂苷元等主要有效活性成分,作用于87个胃癌靶点,筛选出AKT1、MYC、CASP3、EGFR等关键靶点,并确定了PI3K-Akt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关键代谢信号通路,参与蛋白结合、转录因子活性、酶活性调节、受体活性等过程。结论:新加良附方通过多个靶点、多条通路发挥治疗胃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寅  吴朝旭  王玥  栗枭杰  侯丽 《天津中医药》2020,37(10):1195-1200
肺癌为中国常见的呼吸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常年占据中国恶性肿瘤首位,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综合治疗使得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基于西医的综合治疗方案,中国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因中医独特的辨证观和整体观在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不良反应、延长生存期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基于现代医学诊疗方案下患者的证型研究尤为重要。文章将梳理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现代医学诊疗模式下的中医证型,以此指导今后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从而更好地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索中医药联合化疗防治局部进展期胃癌(LAGC)术后复发转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中医药提高辅助化疗期间患者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减轻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PubMed等数据库相关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对研究文献进行筛选与数据提取,应用Cochrane提供的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8个RCTs,Meta分析显示,对比单纯化疗,中医药联合化疗可以提高LAGC术后KPS评分、提高CD3+指标、提高CD4+/CD8+,降低术后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症状、腹泻、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发生率。在术后QLQ-C30评分以及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方面,中医药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疗效相当;中医药联合化疗可以降低LAGC术后1年、2年、3年、5年累计复发转移率,延长DFS。结论 中医药联合化疗对比单纯化疗可提高LAGC术后患者免疫水平及KPS评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LAGC术后累计复发转移率,提高DFS。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鳖甲系列药对的潜在规律。方法:从《中医方剂大辞典》和CNKI等数据库中检索出含鳖甲的方剂1 910首,基于频次统计方法,建立数据库,对其配伍比例、主治疾病及疾病所属科属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含鳖甲的方剂中与鳖甲配伍频率最高的前10位药物依次为甘草、柴胡、当归、茯苓、人参、大黄、白术、木香、黄芪、赤芍。这些药对常以1∶1配伍用于临床,其次为1∶2、1∶3、3∶4。结论:该文通过对鳖甲系列药对的临床应用数据分析,发现鳖甲药对的配伍和主治病症分布规律,能够为临床组方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薯蓣皂苷元对人胃癌细胞AGS的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及侵袭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增殖抑制率法检测薯蓣皂苷元对胃癌细胞AGS的增殖抑制率,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其对AGS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观察薯蓣皂苷元对胃癌细胞迁移作用的影响,细胞侵袭实验检测其对AGS细胞侵袭作用的影响。采用小分子核糖核酸(miRNAs)靶基因预测方法预测miRNA-34a(miR-34a)靶基因,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方法观察薯蓣皂苷元对AGS细胞miR-34a及其靶基因转录因子E2F1、E2F3、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表达水平的影响,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预后。结果 24、30、36、42μmol/L及48μmol/L浓度的薯蓣皂苷元均可显著抑制胃癌AGS细胞增殖,其作用与时间及浓度呈正相关;克隆形成实验显示24、30、36、42μmol/L及48μmol/L浓度的薯蓣皂苷元可抑制AGS细胞克隆形成能力(P<0.01);24、30、36、42μmol/L及48μmol/L浓度的薯蓣皂苷元处理后的胃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P<0.01),且其作用与时间、浓度呈正相关。36μmol/L浓度的薯蓣皂苷元作用于AGS细胞后,可显著提高miR-34a表达水平,并降低miR-34a靶基因E2F1、E2F3及CCND1表达水平;E2F1、E2F3及CCND1基因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薯蓣皂苷元可能通过调控miR-34a,下调E2F1、E2F3及CCND1基因表达,发挥抑制胃癌AGS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及侵袭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梳理部分中药复方抗胃癌效应与机制研究,明确中药复方目前抗胃癌多靶点效应机制研究现状,探讨进一步开展中药复方抗胃癌基础研究的方法与方向。方法:依据胃癌临床辨证分型中的主要证型,整理中药复方体内外研究文献,从多方面梳理各复方抗胃癌效应及机制。结果:中药复方多源于经典医籍或团队临床实践,是在临床疗效上开展的基础研究,从抑制增殖、诱导调亡、调节信号传导、抑制端粒酶活性、逆转多药耐药、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抑制转移等多方面揭示了中医药治疗胃癌的机制,论证了其临床疗效的机制基础。结论:基于这些研究,提示今后中药现代化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临床方面应基于真实世界大数据挖掘胃癌主体中医证型及其物质基础,基础研究建议追踪现代医学基因突变、免疫检查点等机制及新靶点、新方法、新技术,并开展组分、组分协同及核心抗肿瘤有效成分研究,籍以推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的新方向、新探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晚期胃癌预后的临床因素.方法:通过SEER*Stat软件提取SEER数据库2010至2016年经病理诊断的、65 ~85岁的晚期胃癌患者,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结果:Cox多因素回归显示:75~85岁的HR为1.33 (95%CI=1.20~1.49,P=0.000);中分化、高分化的HR分别为0.82(95%CI=0.71~0.93,P=0.003)、0.61(95%CI=0.43~0.86,P=0.005);肿瘤大小31~60 mm、61~90 mm、≥91 mm的HR分别为1.16(95%CI=1.01~1.33,P=0.035)、1.2(95%CI=1.01~1.42,P=0.035)、1.53(95%CI=1.26~1.85,P=0.000).随着LNR的增加,其HR均增加(P≤0.001);骨转移的HR为1.4(95%CI=1.08~1.81,P=0.01),多个转移部位的HR为1.54(95%CI=1.30~1.83,P=0.000);多原发癌的HR为0.66(95%CI=0.48~0.92,P=0.013).结论:影响老年晚期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包括年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LNR、肿瘤数量、转移部位,但是由于LNR信息和获取依赖手术的实施,而晚期胃癌手术比例低,故其在晚期胃癌预后预测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基于80例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探讨晚期胃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以确诊Ⅳ期胃癌后的生存时间为预后指标,对80例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运用Kaplan-Meier法估算中位生存期.结果 截至2018年5月31日,80例患者中共死亡37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印戒细胞癌、接受中医辨证治疗3个月以上、患有2型糖尿病、接受二线及后续治疗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3.29(P =0.012)、0.43(P =0.014)、2.43(P =0.038)、0.42(P =0.03).COX回归分析显示接受中医辨证治疗3个月以上、患有2型糖尿病、接受二线及后续治疗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0.15(P <0.01)、1.9(P <0.01)、0.33(P =0.017).结论 接受足量的中医辨证治疗、接受二线及后续治疗是晚期胃癌预后的独立保护性因素,而患有2型糖尿病则是晚期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基于《黄帝内经》相关理论探析胃癌的发病机制,邪气循经络入胃腑,阻滞机体气血运行,产生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蓄积难消,变生为毒,癌毒阻塞经络而致胃积.同时,食邪亦可伤其胃,停聚阴脉,汲取精微,化腐为脓,阻滞经脉而成胃积.胃癌转移的靶器官也是有一定的倾向性,可能与胃癌循经转移相关.治疗以分经论治、搜经剔络为主,灵活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