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RP-HPLC法测定人体血浆中吉西他滨的浓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人体血浆中吉西他滨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取血浆样品1 mL,加内标100μL(含氟脲苷0.8μg·mL-1),混匀,加甲醇-乙腈(1:9)3 mL混匀,放置5 min,离心(3500 r·min-1,10 min),取上清液于60℃水浴放置,氮气吹干,残渣用0.5 mL流动相溶解,离心(15000 r·min~1,10 min),取上清液,进样50μL。色谱柱:Lichrospher 5-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40 mmol·L-1醋酸铵缓冲液(用醋酸调节pH=5.5)-乙腈(97.5:2.5),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68 nm,柱温:25℃。结果:本方法线性范围0.20—10.0μg·mL~1,r=0.9999,方法检测限为0.10μg·mL-1(S/N>4),定量限为(0.21±0.02)μg·mL-1(S/N>10);方法回收率为100.1%-106.6%(n=21),日内RSD为2.3%-4.0%(n=21),日间RSD为3.2%-5.2%(n=21)。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准确,可用于人体血浆中吉西他滨浓度的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抗肿瘤药物致死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95~2004年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期刊知识库收载的中文医药卫生期刊,对其报道的抗肿瘤药物致死病例作汇总性统计与分析.[结果]致死的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而年龄在60岁以上年龄段的比例较大,阿霉素、甲氨蝶呤、平阳霉素、顺铂分别占致死药物的前4位,与之相对应的不良反应心脏毒性、骨髓抑制、过敏反应则占了致死原因的前3位,死亡发生的时间从2分钟到4个月不等,但分布均衡.[结论]加强临床监护,严密观察监测,注意不良反应的预防、发生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核苷酸转运体表达与吉西他滨抗胰腺癌临床疗效相关性的研究进展。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相关研究归纳、总结进行综述。结果 吉西他滨是胰腺癌化疗的一线药物,较大个体化差异和有效率偏低是目前临床应用的挑战,核苷酸转运体是吉西他滨摄取入细胞的内吞转运体,它的蛋白或mRNA表达可能与接受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相关,但尚未达成共识。结论 核苷酸转运体表达与吉西他滨抗胰腺癌临床疗效的相关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为吉西他滨在胰腺癌中实现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国内外甲硝唑引起的不良反应并分析其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甲硝唑"为关键词检索2002年1月-2012年12月CNKI与CALIS系统中有关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对用药原因、给药剂量、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5例患者中国内以静脉滴注给药居多占55.0%,国外口服给药占80.0%;联合用药34例占45.3%,单独用药41例占54.7%;选择甲硝唑治疗的原因主要包括牙周疾病占22.7%、预防感染占22.7%、生殖系统占14.7%及胃肠道感染占12.0%等;甲硝唑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全身性损害占29.3%、皮肤及附件损害占22.3%、神经系统损害占13.3%等,出现不良反应的日剂量集中在≥0.5g占84.0%,不良反应发生时间集中在给药后3d内占76.0%。结论甲硝唑常规剂量口服较安全但临床仍应重视其不良反应的危害性,尽量避免长期与大剂量使用。  相似文献   
5.
6.
方罗  林能明 《肿瘤学杂志》2007,13(5):424-429
文章主要就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多柔比星新剂型、不同给药途径、不同给药时间和不同剂量下的药动学研究,以及多柔比星联合用药时、不同生理或病理条件的特殊群体的药动学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甘氨双唑钠与7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甘氨双唑钠与7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将甘氨双唑钠按临床常规剂量加入输液中,于不同条件[20℃避光、20℃、35℃]下放置24h,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点输液中甘氨双唑钠的含量,同时测定溶液pH值,并观察外观性状、紫外吸收光谱和色谱图的变化。结果:在3种条件下,甘氨双唑钠与7种常用输液的配伍溶液在24h内pH值和含量随时间的延长逐步下降,以35℃下降最明显;其外观性状、紫外吸收光谱图无明显变化,色谱图中除峰面积有变化外未见其他变化。结论:甘氨双唑钠与7种常用输液在20℃避光、20℃和35℃3种条件下分别在24,24,16h内配伍较稳定。  相似文献   
8.
HPLC测定中肺合剂中防己诺林碱和粉防己碱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测定中肺合剂中防己诺林碱、粉防己碱的含量。方法样品经预处理后采用RP-HPLC同时测定它们的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lipse XDB-C18;流动相为0.06%三乙胺-乙腈溶液(44∶56);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设在240 nm;柱温30℃。结果防己诺林碱在0.437 5~17.5 mg·L-1与粉防己碱在0.875~35.0 mg·L-1内,峰面积与其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89.30%~94.35%(防己诺林碱),90.08%~95.74%(粉防己碱)。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同时测定中肺合剂中防己诺林碱和粉防己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中草药复方制剂──生白宝口服液治疗因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的恶性肿瘤患者54例,一周有效率达75.9%,治疗一周前后白细胞均值增加1.6×109/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并且试验组中初治病人和复治病人的疗效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尤其以试验组初治病人最为突出,一周有效率为84.4%。表明生白宝口服液具有快速、高效提升白细胞的特点,且毒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10.
不同厂家参麦注射液人参皂苷含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厂家参麦注射液中人参皂苷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梯度洗脱,测定3个厂家生产的参麦注射液中人参皂苷Rg1、Re和Rb1的含量。色谱条件:汉邦L ichrospher C18色谱柱;流动相A为水,流动相B为乙腈;流速为1.2 mL/m in;检测波长为203nm;柱温为35℃。结果3个厂家生产的参麦注射液中人参皂苷Rg1、Re和Rb1的含量分别为12.36,4.26,93.80μg.mL-1;122.38,50.88,180.58μg.mL-1;153.24,58.73,115.38μg.mL-1。结论不同厂家参麦注射液中人参皂苷Rg1、Re和Rb1的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