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后无创法评价心肌再灌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AMI溶栓治疗后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溶栓后90min血浆肌红蛋白(Mb)浓度与溶栓前血浆Mb浓度比值≥2.4或心电图ST段回落≥50%定义为成功再灌注(阳性)。上述两项指标均阳性为完全再灌注,仅一项阳性为部分再灌注,两项均阴性为无再灌注。再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完全再灌注(TIMI3级)、部分再灌注(TIMI2级)、无再灌注(TIMI0~1级)。对无创法和介入法进行一致性检验。共入选45例患者。结果无创法和介入法评价心肌再灌注经一致性检验,符合率为84.4%,Kappa=0.75(P〈0.01)。结论.心电图ST段回落和血浆Mb浓度变化两项指标合用可提高评价心肌再灌注准确性,和介入法有很高的符合率,简便易行,且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干预血压及昼夜节律前后mALB的变化。方法选择9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杓型组和非杓型组(杓型组62例、非杓型组30例),给予缬沙坦、安氯地平、吲达帕胺治疗4个月,于治疗前后测定mALB,并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两组患者平均mALB均升高,非杓型组较杓型组显著增高(P<0.01),恢复正常血压及昼夜节律后mALB显著下降。结论血压升高导致mALB升高,而昼夜节律异常进一步增加mALB排出,恢复正常血压及昼夜节律后mALB显著下降,肾损害也随之减轻。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 ,急性闭塞导致前向血流中断 ,心肌因严重持久缺血而坏死。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再灌注治疗的开展使梗死相关动脉(IRA)尽早、最大程度地开通 ,恢复再灌注 ,挽救濒死心肌 ,缩小梗死面积 ,限制左心室重构 ,保护心功能。再灌注治疗通常有两条途径 ,即溶栓和介入治疗。1 溶栓治疗1 1 常用的溶栓药物 溶栓药物已研制出三代 ,第一代链激酶 (SK)、尿激酶 (UK)、葡萄球菌激酶 ;第二代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乙酰化纤溶酶原 -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APSAC)、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  相似文献   
4.
杨绍祥  陈玉国 《海南医学》2002,13(11):52-53
目的:比较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和药物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UP)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9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组,41例行PCI,55例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硝酸酯类及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变化以及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介入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尤其是中高危病人,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单纯药物治疗组。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特别是高危病人介入治疗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D36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相关性.方法 选取75岁以上ACI患者121例作为病例组,对照组选取无脑梗死病史体检者217例.采用PCR-LDR技术检测CD36rs1761667、rs9784998两个位点基因型,ELISA法测定血栓素B2.结果 病例组rs9784998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rs1761667 AG基因型频率分布在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x2=7.03,P<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与其他两种基因型相比,AG基因型均能增加脑梗死的患病风险(P<0.05).病例组血栓素B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但AG基因型人群中血栓素B2水平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D36 rs9784998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无统计学相关,rs1761667单核苷酸多态性是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遗传危险因素.CD36基因多态性与血栓素B2无统计学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和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1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分两组,57例行PCI,55例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硝酸酯类及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分别观察两组病人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变化以及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PCI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显著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尤其是中高危病人,其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于药物治疗组(P<0.01)。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特别是中高危病人介入治疗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后无创法评价心肌再灌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AMI溶栓治疗后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溶栓后90 min血浆肌红蛋白(Mb)浓度与溶栓前血浆Mb浓度比值≥2.4或心电图ST段回落≥50%定义为成功再灌注(阳性).上述两项指标均阳性为完全再灌注,仅一项阳性为部分再灌注,两项均阴性为无再灌注.再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完全再灌注(TIMI 3级)、部分再灌注(TIMI 2级)、无再灌注(TIMI 0~1级).对无创法和介入法进行一致性检验.共入选45例患者.结果 无创法和介入法评价心肌再灌注经一致性检验,符合率为84.4%,Kappa=0.75(P<0.01).结论 心电图ST段回落和血浆Mb浓度变化两项指标合用可提高评价心肌再灌注准确性,和介入法有很高的符合率,简便易行,且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8.
两种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两种硝酸异山梨酯静脉制剂 ,进口异舒吉 (Isoket)及国产爱倍 (ISDN) ,治疗心绞痛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 ,将 145例心绞痛病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异舒吉或爱倍注射液 2 0mg ,测定用药前、后血压、心率及心电图变化。结果 两组药物治疗心绞痛有效率分别为 48 6 1%和 5 0 6 8% ,总有效率为 98 6 1%和 98 6 3%。两组疗效均显著 ,均降低血压 ,心率 ,改善心肌缺血 ,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两组药物治疗心绞痛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干预血压及昼夜节律前后mALB的变化。方法选择9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杓型组和非杓型组(杓型组62例、非杓型组30例),给予缬沙坦、安氯地平、吲达帕胺治疗4个月,于治疗前后测定mALB,并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两组患者平均mALB均升高,非杓型组较杓型组显著增高(P〈0.01),恢复正常血压及昼夜节律后mALB显著下降。结论血压升高导致mALB升高,而昼夜节律异常进一步增加mALB排出,恢复正常血压及昼夜节律后mALB显著下降,肾损害也随之减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金芪降糖片对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中药组20例,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金芪降糖片8片,每日3次。治疗周期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内皮素-1(ET-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选择素水平。结果 2组治疗后FBG、2 h PG、HbA1c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Hb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治疗后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治疗后ET-1、ICAM-1、TNF-α、P-选择素水平明显下降,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金芪降糖片具有显著的降糖作用,改善糖尿病的脂代谢紊乱,可以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抑制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