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究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甲状腺结节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T2DM合并甲状腺结节患者120例,设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单纯T2DM患者(无甲状腺结节)10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甲状腺结节的病理学检查结果将研究组分为良性结节组(85例)和恶性结节组(3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LAG-3水平;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所有研究对象HbA1c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T2DM合并甲状腺结节患者血清中HbA1c、LAG-3与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TI-RAD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甲状腺结节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bA1c、LAG-3水平对T2DM合并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HbA1c水平升高(P<0.05),LAG-3水平降低(P<0.05)。与良性结节组比较,恶性结节组血清中LAG-3水平降低(P<0.05),HbA1c...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右旋-色氨酸(D-Trp)对变异链球菌(S. mutans)生物膜形成及离散的影响, 以及在 D-Trp 作用下 S. mutans 对氯己定(CHX)药物敏感性的变化。 方法 吸光度法检测 5.0 mmol/L D-Trp 对悬浮 S. mutans 生长的影响, 非处理组不作 D-Trp 处理; 结晶紫染色法检测 1.0、2.5 及 5.0 mmol/L D-Trp 处理组 S. mutans 生物膜形成的变化, 非处理组不添加 D-Trp; 结晶紫染色法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 1.0、2.5 及 5.0 mmol/L D-Trp 处理组对 24 h S. mutans 生物膜的离散作用; 刃天青钠盐指示法检测 5.0 mmol/L D-Trp 处理(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生物膜抑菌浓度(MBIC)。 结果 单菌种悬浮 S. mutans 在 D-Trp 处理组与非处理组的作用下, 28 h 内生长趋势一致, 均从 4 h 开始进入对数期, 22 h 到达平台期。 1.0、2.5 及 5.0 mmol/L D-Trp 处理组与非处理组相比, S. mutans 生物膜在 0~72 h 内生物膜生物量均随时间推移而增加; 同一时间点, 各处理组各时点生物膜生物量均低于非处理组(P< 0.05)。 结晶紫染色法示 1.0、2.5 及 5.0 mmol/L D-Trp 处理组生物膜生物量(OD570)均低于非处理组(P< 0.01)。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 1.0、2.5 及 5.0 mmol/L D-Trp 处理组均有细菌黏附于介质表面, 处理组生物膜生物量低于非处理组(P< 0.01)。 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对 S. mutans 的 MIC 均为 0.073 mg/L,对 S. mutans 的 MBIC 分别为 0.293 mg/L 和 2.344 mg/L,添加 5.0 mmol/L D-Trp 后,CHX 对 S. mutans 的 MBIC 降至 1/8。结论 D-Trp 能够抑制生物膜形成, 促进已形成生物膜离散, 并提高 S. mutans 对 CHX 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埋线预处理对ZDF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相关凋亡蛋白Bcl-2、Bax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5月,选取SPF级雄性ZDF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空白组常规饲养,不做任何处理。缺血再灌注组饲养7 d后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缺血预处理组饲养7 d后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反复3次后,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埋线预处理组第1天对内关、膻中、心俞穴进行埋线,7 d后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过氧化氢酶(CAT)、一氧化氮(NO)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心肌组织Bcl-2、Bax及Caspase-3表达,电镜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血清CAT、NO水平低于空白组,缺血预处理组、埋线预处理组血清CAT、NO水平高于空白组、缺血再灌注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埋线预处理组Bcl-2、Bax及Caspase-3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空白组,缺血预处理组、埋线预处理组Bcl-2、Caspase-3相对表达量高于缺血再灌注组,Bax相对表达量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电镜下,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组织可见大量线粒体肿胀且密度降低,呈囊泡状;缺血预处理组及埋线预处理组仅见少量线粒体肿胀。结论 埋线预处理可能通过上调心肌组织Bcl-2及Caspase-3表达,下调Bax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和促进自噬,对ZDF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比较孙氏腹针、体针及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对中风后抑郁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13例中风后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针组(38例)、体针组(38例)和药物组(37例)。腹针组治以孙氏腹针结合传统体针;体针组针刺百会、膻中、内关、三阴交、照海等穴位;药物组口服黛力新。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其减分率、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评估并比较孙氏腹针、体针及黛力新对中风后抑郁患者的影响。结果:治疗8周后三组HAMD、SDS评分均降低(PV0.05),腹针组SDS评分降低更为明显(P<0.01);临床总有效率腹针组94.59%,优于体针组的89.19%(P<0.05),与药物组(97.30%)相当(P>0.05)。结论:孙氏腹针能有效降低中风后抑郁患者HAMD及SDS评分,改善其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血脑钠肽(BNP)、肌红蛋白(MYO)、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简阳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1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确诊为心力衰竭(HF)患者入院后均按照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其分为三组(NYHAⅠ~Ⅱ级、NYHAⅢ级、NYHAⅣ级),对比分析所有患者相关检验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BNP、MYO和RDW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中NYHA分级Ⅳ级患者血中BNP、MYO和RDW水平高于NYHAⅠ~Ⅱ级和NYHAⅢ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YHAⅢ级患者血中BNP、MYO和RDW水平高于NYHAⅠ~Ⅱ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BNP、MYO和RDW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s=0.762、0.586、0.553,均P<0.01)。ROC曲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