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9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杨培增 《眼科研究》2006,24(2):128-128
经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批准,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免疫学组主办的第七届全国眼免疫学术会议定于2006年8月在大连市召开。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作专题演讲,并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主要内容:1.葡萄膜炎的病因、分类诊断、治疗及进展;2.Fuchs综合征;3.Behcets病;4.VKH综合征;5.幼年型关节炎伴发葡萄膜炎的诊断与治疗。按规定给予继续教育学分,欢迎眼科同道及无论文眼科医务工作者参加。  相似文献   
2.
由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单位正在筹办的“第二届国际葡萄膜炎、第三届亚太眼内炎症学会暨第八届中国眼免疫学会研讨会”本来作为第十四届眼科年会的卫星会议于2009年8月24—8月26日在重庆市召开。由于一些原因.不得不将该会议延期至2009年11月05日-11月07日.会议地点仍在重庆。  相似文献   
3.
前房相关的免疫偏离及其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培增 《眼科研究》1994,12(3):206-210
前房相关的免疫偏离及其生物学意义杨培增综述 龚向明,李绍珍 审校(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广州510060)于前房内植入异体组织后,血清中出现特异性抗体,并诱导出细胞毒T细胞的前体细胞,但不能诱发出迟发型过敏反应,这种现象被叫做前房相关的免疫偏离(a...  相似文献   
4.
消息     
  相似文献   
5.
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分子-3与免疫调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分子3(Tim3)是一种Ⅰ型膜表面蛋白分子,属于新近发现的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分子家族的一员。Tim3分子只选择性表达在分化的Th1细胞而不是Th2细胞上,可以作为新的区分Th1和Th2细胞的表面标志。Tim3分子通过与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和或抗原提呈细胞上表达的Tim3配体相互作用,抑制Th1免疫应答,在自身和异体免疫性疾病以及免疫耐受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联合抗代谢药物在预防兔后发性白内障(PCO)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在兔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后,实验组右眼晶状体囊袋内注入含有02mg/ml丝裂霉素及12.5mg/ml 5-氟尿嘧啶的甲基纤维素,左眼晶状体囊袋内仪注入甲基纤维素设置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右眼晶状体囊袋内注入含有0.2mg/ml丝裂霉素的甲基纤维素,左眼晶状体囊袋内注入含有12.5mg/ml 5-氟尿嘧啶的甲基纤维素。部分动物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手术后对动物进行1~12个月临床观察,对不同阶段进行晶状体囊膜组织和人工晶体病理学检查、晶状体囊膜平片检查及人工晶体电镜扫描。结果 空白对照组在手术后2周出现后囊膜混浊,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PCO明显加重;对照组在术后1个月发生不同程度PCO,而实验组观察12个月,未见PCO发生。结论 晶状体囊袋内联合抗肿瘤药物能有效杀伤晶状体上皮细胞(LEC)、晶状体赤道部生发区细胞,较单一抗肿瘤药物更可靠预防PCO的发生。晶状体囊袋内联合抗肿瘤药物可能为解决预防人类PCO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23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1343151与强直性脊柱炎(AS)的关系.方法 常规方法对104例As患者和95名健康人群外周血进行基因组DNA抽提,用TaqMan探针对rs1343151位点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型.应用x2检验统计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等位基因型频率及其患病风险.结果 rs1343151位点各基凶型频率在AS组中分别为90.4%(C/C)、9.6%(C/T),在对照组中分别为91.6%(C/C)、8.4%(C/T),2组之间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6,P>0.05);2组C和T等位基凶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2,P>0.05).结论 IL-23R单核苷酸多态性rs1343151不是影响中国人群AS患者致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ehcet病患者结节红斑中CD40/CD40L分子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例Behcet病活动期患者腿或臂部结节红斑中CD4,CD8,CD19,CD68,HLA-DR,CD40和CD40L分子表达的情况进行了检测,并用双重染色方法探讨了细胞来源。 结果:Behcet病结节红斑中表皮约90%的细胞表达CD40,但无CD40L表达。真皮和皮下表达CD4,CD8,CD19,CD68,HLA-DR,CD1a,CD40L和CD40的细胞均显著增多。双染结果显示,45%的CD4^+T细胞表达CD40L分子。100?68^+细胞表达CD40分子。59.2%的HLA-DR^+细胞表达CD40分子。 结论:CD40L分子主要表达于CD4^+T细胞,CD40分子主要表达于单核巨噬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和角朊细胞。CD40/CD40L通路可诱导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功能和活性,对Behcet病患者结节红斑的发生、炎症的持续和扩大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阐述我国葡萄膜炎的常见类型、主要致盲类型及新近出现或增多的一些类型,指出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和Beh(c)et病是我国常见的葡萄膜炎主要致盲类型,梅毒、结核、真菌性葡萄膜炎或眼内炎的发病逐渐增多,艾滋病所致的机会性感染尤其是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呈现上升的发病趋势,眼内-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视网膜母细胞瘤及恶性肿瘤眼内转移所致的伪装综合征的发生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对人眼组织中共刺激分子及Fas/FasL分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 正常供体人眼9只用于实验。其中6只眼作视网膜平片,每只眼取12片视网膜平片;分别将视网膜平片放于24孔培养板中,共分为3组,每孔含Dulbecco改良Eagle(DMEM)/F12培养液2 ml,3组γ-干扰素(IFN-γ)浓度分别为0、200、1000 U/ml;37℃培养箱中培养(95%O 2,5%CO 2)24h后取出固定,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视网膜平片上B7-1、B7-2、Fas/FasL分子的表达。同时取另外3只正常人眼制作视网膜平片做为正常对照组,直接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平片中上述分子的表达。 结果 正常人视网膜平片中有FasL分子的表达,但无B7-1、B7-2和Fas分子表达;当视网膜平片与IFN-γ体外培养后,视网膜中出现B7-1、B7-2和Fas分子的表达,并且FasL分子表达量增多。 结论 IFN-γ可通过诱导共刺激分子及Fas/FasL分子表达参与免疫反应的发生和诱导细胞凋亡,在T淋巴细胞的激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 22: 117-1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