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目的:该研究基于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信号通路探究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法制备的大鼠抑郁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低、中、高剂量组和氟西汀组。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进行49 d的CUMS制备大鼠抑郁模型。第29天开始给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柴胡龙骨牡蛎汤颗粒剂2.89、5.78、11.56 g·kg-1,氟西汀组给予盐酸氟西汀胶囊2.06 mg·kg-1。旷场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表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大鼠海马组织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cAMP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海马组织PKA、CREB、BDNF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PKA、BDNF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IHC)检测CREB定位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孕期“恐伤肾”对仔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并预测其关键菌群及差异代谢功能。方法:基线一致的已孕0.5 d 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和恐应激组,两组于孕18 d采用悬尾实验、糖偏好实验评价造模效果。仔鼠延续母鼠分组,在5周龄行悬尾试验、高架实验评价仔鼠情绪,使用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仔鼠肠道菌群。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恐应激组孕鼠悬尾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5),糖偏好率显著降低(P<0.05);恐应激组仔鼠悬尾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5),高架开放臂停留时间比例显著减少(P<0.05)。两组仔鼠肠道菌群丰富度、多样性、物种结构差异显著(P<0.05)。与正常组比较,恐应激组厚壁菌门(Firmicutes)显著降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显著升高(LDA>4.0,P<0.05),菌属方面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嗜果胶拟杆菌属(Bacteroides pectinophilus)显著降低(LDA>4.0,P<0.05),瘤胃球菌UCG01...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菟丝子对恐伤孕鼠所产子代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N6-甲基腺苷(m6A)相关修饰酶和m6A总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45只孕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菟丝子组。在孕1 d~孕19 d,模型组和菟丝子组采用旁观电击法造模,菟丝子组5 g·kg-1·d-1菟丝子水煎剂灌胃,其余2组等量纯净水灌胃处理,所产仔鼠延续母代分组。仔鼠于21 d龄进行水迷宫实验观察行为学改变;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仔鼠海马神经元发育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法(IHC)分别检测仔鼠海马甲基转移酶样蛋白3(METTL3)、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4(METTL14)、Wilms瘤1相关蛋白(WTAP)、脂肪量和肥胖相关蛋白(FTO)、Alk B同源蛋白5(ALKBH5)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仔鼠海马m6A总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仔鼠平均潜伏期延长,进入目标象限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及穿越平台次数均显著减少(P<0.01);海马CA1、CA3神经元结构损伤严重,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部分突触结构模糊,数量较少;METTL3、METTL14、FTO、ALKBH5表达水平下降,m6A总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菟丝子组仔鼠平均潜伏期缩短,进入目标象限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及穿越平台次数均显著增加(P<0.01);海马CA1、CA3神经元损伤程度减轻,线粒体、内质网结构较好,突触结构清晰、完整,分布密集;METTL3、METTL14、FTO表达水平上升,m6A总水平明显上升(P<0.05,P<0.01)。结论 菟丝子能够有效改善孕期恐伤肾所致的子代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保护海马神经元,上调海马METTL3、METTL14、FTO表达水平及m6A总水平。  相似文献   
4.
不孕不育症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增长关乎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虽然现代辅助生殖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受孕率仍然很低。胚胎顺利着床和妊娠率提高的关键是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ER)。怎样改善ER,提高胚胎的着床率,使内膜与胚胎发育水平趋于一致,进而提高临床妊娠率,是目前人类医学生殖探讨的重难点问题。文章综述了近年来中、西医在改善ER方面取得的成就,以期能够为临床提高妊娠成功比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