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6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检测恶性血液病病人的凝血和纤溶指标 ,探讨其在恶性血液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 58例恶性血液病病人及 3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凝血酶调节蛋白(TM)、P 选择素、D 二聚体 (D D)水平。结果 治疗前血浆vWF、TM、P 选择素及D D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经化疗达完全缓解者以上指标均恢复正常 ,而未缓解或部分缓解者上述指标仍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结论 在恶性血液病存在血小板活化、内皮细胞损伤以及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激活 ,随着病情的好转而恢复正常。检测相关指标的水平变化有助于对恶性血液病病人的病情监测 ,可作为评价病人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和内皮细胞损害对大肠癌病情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55例大肠癌和40例正常人血浆血栓烷B2(TXB2)、11-去氢-血栓烷B2(DH-TXB2)、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栓调节蛋白(TM)、血清纤维结合蛋白(FN)和环磷酸鸟苷(cGMP)的含量。结果:大肠癌TXB2、DH-TXB2、GMP-140、vWF、TM和cGMP升高,FN下降。大肠癌cGMP与TXB2、DH.TXB2、GMP-140、TM之间均呈正相关。大肠癌已转移FN下降,其余指标升高;手术后FN升高,其余指标下降。结论:大肠癌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和内皮细胞损害,二者影响大肠癌的转移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对某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新建建设项目(简称"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验证效果。方法在对某年产量为72.7万k VAh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过程中,通过分析铅烟和铅尘职业病危害,确定危害关键控制点(CCP)和关键限值,以及建立CCP监督控制程序、纠正措施和建立HACCP体系验证程序等步骤,建立和应用HACCP体系,验证HACCP体系应用效果。结果该建设项目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和(或)铅尘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L)超标率为33.3%(17/51);作业人员血铅水平偏高(≥1.9μmol/L)者检出率为2.3%(10/438)。通过建立HACCP体系指导铅危害整治后,该建设项目工作场所铅烟或铅尘CSTEL均不超标,作业人员血铅水平偏高者检出率下降到0.9%(4/438)。结论 HACCP体系可用于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中,为铅烟和铅尘危害的预防、控制和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识别某糖果生产企业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测其危害程度,找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通过经验法、类比分析法识别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并根据类比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健康检查结果,类推该糖果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找出职业病危害控制的关键控制点。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糖尘、高温和电离辐射等,类比工程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分别为,噪声强度66.8~98.0 d B(A),超标率58.1%;糖尘浓度1.67~25 mg/m3,低于职业接触限值和爆炸下限要求;作业场所生产性热源的综合温度(WBGT指数)为17℃,非高温作业点;X射线异物检测仪操作位的受照剂量为0.208 m Sv/年,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噪声和糖尘是糖果生产企业主要的控制因素,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识别某纯净水生产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找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该纯净水生产厂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高温、化学毒物(氯气等)。其中桶清洗间氯气15 min检测浓度最大值为1.36 mg/m3,超过最高容许浓度0.36倍,其余检测点的各化学毒物浓度小于职业接触限值;注塑、压盖、吹瓶岗位40 h等效声级分别为86.5 d B(A)、92.9 d B(A)、89.4 d B(A),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结论噪声的关键控制点为注塑机、压盖机、吹瓶机,洗桶和灌装生产线,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大肠癌患者血小板和内皮细胞的功能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肿瘤细胞与血小板和内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对恶性肿瘤转移起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新发展出一些具有较高特异性或敏感性的反映血小板活化及内皮细胞损害的标志物,如ll-去氢-血栓烷B2(DH-TXB2)、凝血酶敏感蛋白(TSP)和血栓调节蛋白(TM)等。我们采用这些新的敏感指标结合其他指标检测了50例  相似文献   
7.
李小亮  李君  李林  孙林林  陈扬  付爱军 《安徽医药》2020,24(8):1497-1501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将 108只健康雄性清洁级 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 SAH组、纳洛酮组,每组 36只。假手术组只进行造模手术不刺破血管, SAH组利用颈内动脉穿刺法制成大鼠 SAH动物模型,纳洛酮组在造模成功后立即给予纳洛酮(1 mg∕kg体质量)腹腔注射,每 12小时注射 1次,用药至处死的各时相点。假手术组和 SAH组采用同样方法注射同等体积的 0.9%氯化钠溶液。每组又按 6h、24 h、72 h时间点分为 3个亚组(每个亚组 12只 SD大鼠)。穿梭箱实验观察三组大鼠的行为学变化;苏木素 ?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自噬特异性标志物 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 1轻链 3(LC3?Ⅱ)在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 SAH组 6h、24 h、72 h各时间点逃避反应次数减少[(24.83±3.24)次比(14.41±1.98)次,(25.33±2.64)次比(16.25±2.18)次,(25.16±2.82)次比(18.33±2.57)次](P<0.05),逃避反应时间增加[(3.54±0.99)s比(9.09±1.38)s,(3.55±0.84)s比(8.73±1.13)s,(3.54±0.83)s比(8.00±1.04)s](P<0.05)海马区正常神经细胞数量减少[(122.67±5.55)个比(84.25±12.63)个,(122.25±5.50)个比(75.58±11.11)个,(121.58±5.68)个7.75±10.55)个](P<0.05)表达 Beclin?1和 LC3?Ⅱ蛋白的阳性细胞数量增高[(20.50±3.45)个比(31.41±4.96)个,(20.33±2.77)个比(47.67±7.35)个,(200±3.59)个比(43.17±6.46)个;(17.08±比(6,.5,3.00)个比(27.42±3.40)个,(17.50±2.31)个比(39.83±4.67)个,(17.41±2.57)个比(31.50±4.06)个](P<0.05)。与 SAH组比较,纳洛酮组各时间点逃避反应次数增多[(14.41±1.98)次比(16.50±1.93)次,(16.25±2.18)次比(19.25±2.30)次,(18.33±2.57)次比(22.50±2.20)次](P<0.05),逃避反应时间减少[(9.09±1.38)s比(8.05±1.24)s,(8.73±1.13)s比(6.56±1.09)s,(8.00±1.04)s比(5.36±0.97)s](P<0.05)海马区正常神经细胞数量增多[(84.25±12.63)个比(94.75±11.06)个,(75.58±11.11)个比(84.50±9.21)个,(67.75±10.55)个比.33±9.88)个](P<0.05)表达 Beclin?1和 LC3?Ⅱ蛋白的阳性细胞数量增高[(31.41±4.96)个比(77,(36.17±4.06)个,(47.67±7.35)个比(57.58±6.68)43.17±6.46)个比(52.75±7.35)个;(27.42±3.40)个比(30.92±4.19)个,个,(,(39.83±4.67)个比(48.33±5.66)个,(31.50±4.06)个比(38.58±5.40)个](P<0.05)。结论纳洛酮的干预可适度激活 SAH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自噬的表达,并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脑络欣通对气虚血瘀证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率、脑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饥饿、劳累、高脂饮食等多因素复合制作大鼠气虚血瘀模型,然后用线栓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2小时,再灌注1天、3天后,观察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率、NO含量,iNOS、eNOS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脑络欣通组神经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脑组织中NO含量显著降低,脑缺血半暗带的eNOS蛋白表达显著增加,iNOS蛋白表达显著减少。结论:脑络欣通具有显著降低NO含量和抗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和促进eNOS蛋白表达,抑制iNOS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紫杉醇联合顺铂、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紫杉醇联合顺铂(DDP)、5-氟尿嘧啶(5-FU)方案(TPF)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采用TPF方案治疗晚期鼻咽癌15例,紫杉醇135mg/m2d1,DDP20mg/m2d1~5,5-FU750mg/m2d1~5 C IV每3周重复,所有病人均接受至少两个疗程以上化疗。结果本组有效率73.4%,毒性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肌肉关节痛,多为Ⅱ、Ⅲ度,可耐受。结论TPF方案是治疗晚期鼻咽癌有效安全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恶性肿瘤诊断及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检测恶性肿瘤血清中癌相关抗原(CA19-9、CA24-2、CA15-3),以及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评价其对恶性肿瘤的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检测158例恶性肿瘤及30名健康人血清中CA19-9、CA24-2、CA15-3、TSGF的含量。结果:TSGF在全部恶性肿瘤组中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TSGF在全部恶性肿瘤组的阳性率为85.4%。肝癌、胰腺癌、肠癌、肺癌组中CA19-9、CA24-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0.001),CA19-9+CA24-2+TSGF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均较单项检测高。CA15-3在乳腺癌组中阳性率较高为57.7%,在肺癌组也有较高的阳性率(47.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0.001),CA15-3+TSGF的敏感性及准确性较CA15-3单项检测高。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单独检测对某些肿瘤有显著意义,而联合检测应是临床发展的方向,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