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47例视网膜脱离病人的超声图像及临床诊断结果,结合相关病理、病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超声直接、迅速提供视网膜脱离的类型、范围、程度及部位等,帮助临床寻找病因,选择治疗,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易患因素及彩色多普勒技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4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彩色多普勒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结果141例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41~60岁为高发年龄段,血栓以亚急性为主,左下肢多于右下肢,常累及多支静脉,外伤、手术、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患者为高危人群。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率为100%。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存在多种易患因数,彩色多普勒诊断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3.
高频超声对乳腺肿块内钙化的特征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分析乳腺肿块内钙化的大小、形状和分布特征,进一步探讨其与良恶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51例高频超声检查具钙化显像的乳腺疾病患者,其中恶性病变30例,良性病变21例,全部病例均获病理诊断.结果根据钙化大小将病变内钙化分为三种类型:①微钙化;②粗钙化;③弧形钙化.进一步将微钙化分为a.小斑点状钙化;b.珍珠状钙化;c.簇状钙化.30例恶性病变,其中微钙化29例,粗钙化仅1例;良性21例中,微钙化13例,粗钙化4例,弧形钙化4例,微钙化多发生于恶性病变中,而粗钙化和弧形钙化则多出现于良性病变中,两组具有显著差异(χ2=12.22,P<0.001.在有详细记录的42例微钙化中,恶性肿块钙化多呈团簇状分布(22/42),良性钙化多为单一或松散分布的珍珠状和斑点状(12/42),统计学具有显著差异(χ2=16.44,P<0.001 );另有7例(7/42)恶性病变亦显示松散分布的斑点状钙化.结论簇状钙化是乳腺癌的特征,单一或松散分布的珍珠状钙化、粗钙化及弧形钙化多为良性病变,值得注意的是斑点样钙化为良恶性病变所共有,单一或稀少松散分布多为良性病变,两个或以上较为聚集出现时应结合其他二维征象及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特征等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对Graves病(GD)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48只18周龄雌性GD小鼠随机分为G0、G1、G2、G3组各12只,G1组和G3组给予丙硫氧嘧啶(PTU)50 mg×60 d灌胃,同时G2组和G3组于经尾静脉移植人MSC 1次,G0组不治疗.定期称取小鼠体质量,常规测定血象与谷丙转氨酶(GPT),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酶联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甲状腺刺激抗体(TSAb),HE染色观察甲状腺病理改变.结果 26周龄时体质量G2组(28.6±2.8)g、G3组(29.4±3.1)g,高于G0组的(25.3±2.8) g、G1组的(25.6±3.4)g,P均<0.05.26周龄时,白细胞G2组(6.7±1.4)×109/L、G3组(7.3±1.2)×109/L,高于G0组的(4.2±0.6)×109/L、G1组的(4.3±1.1)×109/L,P均<0.05;GPT G2组(34.8±12.5) U/L、G3组(36.7±14.7) U/L,低于G0组的(57.2±13.5) U/L、G1组的(59.0±11.6) U/L,P均<0.05.26周龄时,血清FT4及TSAb水平G2组分别为(6.2±1.2) pmol/L、(4.7±0.8) U/mL,G3组分别为(5.9±1.3) pmol/L、(3.4±0.7)U/mL,低于G0组的(10.0±1.8) pmol/L、(8.4±1.0)U/mL,P均<0.05.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与新生滤泡G2组和G3组较G0组明显减少.结论 UC-MSC对Graves病模型鼠有显著疗效,安全且无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从心肾不交论治白塞氏病的规律。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历代医家多认为白塞氏病是由于湿热毒邪内蕴,日久蚀于口腔及二阴所致,综观古今医家辨证治疗该病,鲜有从"心肾不交"论治之报道。笔者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寻求规律。结果:本病可以从"交通心肾"着手论治,肾水不足,心火亢盛,水火不济,蚀于上下是病机之重;因此,在治疗本病时当以交通心肾,水火相济为首,即所谓清心火,滋肾水,以清为补,以补为清,清补兼施,标本兼治。结论:中医药疗法能充分发挥个体化治疗优势,标本兼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小儿非外伤性阴囊急症的声像图特征及血流表现。方法采用彩色高频线阵探头观察69例阴囊急症患儿阴囊及内容物的形态学表现及血流状况。结果超声提示睾丸扭转12例,睾丸附件扭转16例,急性睾丸附睾炎13例,误诊3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儿童非外伤性阴囊急症首选的辅助检查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在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应用西咪替丁以及西瓜霜喷剂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该院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分为治疗组以及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患儿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组联合西咪替丁和西瓜霜喷剂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常规组高(P <0.05);治疗组各项症状改善情况明显比常规组好(P<0.05)。结论:在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应用西咪替丁以及西瓜霜喷剂进行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27Kip1(p27)、polo-like kinase1(PLK1)在食管鳞癌(ESCC)与其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其基因表达差异与ESC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70对ESCC与其癌旁组织中p27、PLK1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比较70对ESCC与其癌旁组织中p27及PLK1的相对表达,p27在46例(66%)癌组织中相对表达下降,24例(34%)癌组织中相对表达增高,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PLK1在63例(90%)癌组织中相对表达增高,7例(10%)癌组织中相对表达下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癌组织中PLK1及p27相对低表达与患者的病理进展、淋巴结的转移和临床分期相一致(P<0.05);癌组织中PLK1伴p27胞浆表达阳性的患者与癌组织中PLK1伴p27胞核表达阳性的患者比较,术后生存期明显缩短(P<0.01)。结论:p27与PLK1在ESCC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密切相关,癌组织中PLK1伴胞浆p27表达阳性的患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9.
无功能肾上腺皮质腺癌超声与病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无功能肾上腺皮质腺癌声像图特征及其与病理结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肾上腺皮质腺癌患者。结果:14例全部经超声与病理对照分析研究表明,等回声组所占比例最大,占43%(6/14);强回声组占29%(4/14);低回声组占14%(2/14);混合回声2例占14%。B超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3%(13/14);定性诊断符合率为57%(8/14)。结论:1.肾上腺皮质腺癌的声像图特征为:①肿瘤是以等回声为主的较大肿瘤,本组均大于8.2cm;②肿瘤形态多样,以不规则形及分叶状常见;③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瘤内及瘤周血流丰富;④肿瘤内多见液化坏死。2.与病理结构的相关性为肿瘤内回声的高低与肿瘤细胞的大小、排列情况、血管纤维组织及坏死等病理结构含量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