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系统地分析安宫牛黄丸对脑外伤后血脑屏障损伤及脑水肿的影响,阐明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揭示其开窍醒脑的机理,为临床合理应用及进一步开发利用其治疗脑外伤后所致脑水肿提供依据。方法以Feeney法建立大鼠闭合性脑损伤模型,同绕脑外伤性脑水肿中血脑屏障损伤的主要环节,探讨安宫牛黄丸对脑损伤后脑含水量、BBB通透性以及神经细胞突触数量的影响,系统地分析安宫牛黄丸对血脑屏障损伤及脑水肿的影响,阐明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揭示其开窍醒脑的机理。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损伤侧脑含水量及脑皮质EB含量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安宫牛黄丸组损伤侧脑含水量及脑皮质EB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损伤侧脑皮质电镜下突触密度显著性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安宫牛黄丸组损伤侧脑皮质电镜下突触密度明显增加(P〈0.05)。结论安宫牛黄丸可减轻脑水肿、保护血脑屏障、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脑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从而保护脑组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艾灸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吸氧、镇静、脑神经保护等基础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给予电针联合艾灸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给予模拟电针针刺治疗。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2周。治疗2周后,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MCA-Vm)、颈内动脉颅外段平均流速(VICA-Vm)及Lindegaard指数的变化情况,以及血清NO和ET-1水平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并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研究过程中,治疗组中有1例退出,对照组中有3例退出。最终治疗组59例、对照组57例纳入疗效统计。(2)治疗后,2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颈内动脉颅外段平均流速、Lindegaard指数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颈内动脉颅外段平均流速、Lindegaard指数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NO和ET-1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血清NO和ET-1水平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1%(58/59),对照组为 77.19%(44/5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5)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改良Rankin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2周后,治疗组发生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1例,未见其他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69%(1/59);对照组发生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 7 例,血管痉挛相关脑梗塞 4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 19.30%(11/57);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联合艾灸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能明显降低脑血管痉挛的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升高血清NO水平,降低血清ET-1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朱文锐 《吉林医学》2012,33(36):789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试验组)30例,单纯采用西医治疗组(对照组)30例,总结两组患者中风后偏瘫的具体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愈12例,显效14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效果良好,临床易于操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孔钻颅冲洗引流术结合中药分期论治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2组均在全麻下采用单孔钻颅置管冲洗引流术,术后常规予以补液、调控血压、神经营养、能量支持、抗炎等相同治疗;治疗组术后予以中药分期论治,早期用血府逐瘀汤、后期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则给予等量安慰剂内服;出院时比较住院时间、GCS评分,出院后随访6个月,比较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长期随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单孔钻颅冲洗引流术结合中药分期辨证论治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安全,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比单纯单孔钻颅引流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颅骨缺损患者应用数字化塑形钛网实施颅骨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8例颅骨缺损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AB两组,A组108例应用数字化塑形钛网实施颅骨修补术,B组20例应用传统的手工塑钛网实施颅骨修补术,对两组手术时间与术中钛钉的使用量,以及术后的临床并发症和塑形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A组手术时间与术中钛钉的使用量,以及术后的临床并发症和塑形满意度同B组相比较,均具显著差异(P<0.05)。结论:颅骨缺损患者应用数字化塑形钛网实施颅骨修补术治疗,不仅能够完成解剖复位,而且塑形的满意度较高,并且极大地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能够减少术后临床并发症,效果显著,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清热化痰通腑法防治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继发性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30 mL)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或钻孔置管血肿引流术后出现肺部感染患者1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予以鼻饲清热化痰通腑中药(千金苇茎汤合大承气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以鼻饲安慰剂处理。根据病情轻重,分别采用气管切开术,重型肺炎者使用支纤镜下肺泡灌洗,并结合痰培养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防治感染。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气管切开例数、重型肺炎肺泡灌洗例数、咳痰消失时间和发热缓解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气管切开例数和肺泡灌洗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咳痰消失时间、发热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清热化痰通腑法能有效防治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继发性肺部感染,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结合镇肝泻热活血中药内服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经脑CT检查确定为Fisher分级Ⅱ级以上的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40例,2组均常规给予脱水降颅压、能量支持、调控血压、胃黏膜保护、神经营养、缓解血管痉挛、营养支持等治疗,均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第2天予床边行腰椎穿刺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处理。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镇肝泻热活血中药内服,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内服。结果治疗组脑血管痉挛改善情况、临床恢复良好率显著优于对照组,致残率和致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结合镇肝泻热活血中药内服治疗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好,能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较好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颅脑损伤1100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回顾性总结运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措施救治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对1100例颅脑损伤的受伤情况、GCS计分分型、Marshall氏CT分型、中医辨病辨证及运用中医学的整体观进行中西医结合综合救治情况的回顾。西医治疗以利尿、甘露醇脱水、止血、应用抗生素、预防消化道出血、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神经营养及吸氧、高压氧等常规治疗,合并伤者及时行专科治疗;中医治疗根据入院早期辨证以活血祛瘀、通窍醒脑等治法为基础进行施治,运用中成药如川芎嗪、血塞通、醒脑静等。汤药选用桃红四物汤或血府逐瘀汤加减。结果:治愈1021例,中残17例,重残9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48例。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救治措施能减少颅脑损伤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降低伤残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读书报告会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式教授,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Problen-based Learning,PBL)的具体化,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在神经外科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中应用读书报告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方法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了新概念、新进展、新方法、新技术,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把基础知识和临床相结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而且还提高了文献检索和语言表达能力。开展读书报告会对神经外科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为  朱文锐 《实用医学杂志》2001,17(12):1226-1226
1998年 6月~ 2 0 0 0年 6月 ,我科收治了 16例巨大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 ,经采用锥颅钻孔引流加中药的方法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6例 ,男 14例 ,女 2例 ;年龄 5 3~ 79岁 ,平均 64 3岁。致伤原因 :车祸 10例 ,跌倒伤 4例 ,碰撞伤 2例。受伤至来诊时间为 35~ 60d ,平均46 5d。血肿量大小为 90~ 180ml,平均12 2 5ml。GCS(格拉斯哥昏迷记分法 ) 5~ 8分 12例 ,9~ 12分 4例。血肿部位分布 :双额颞部 3例 ,左额颞部 10例 ,左额颞顶部 2例 ,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损伤 1例。1 2 临床表现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