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督脉论治脊柱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真气运行论》记载有庄周说:"缘督以为治,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延年……"。脊柱病是人体脊柱的椎体、椎间盘、韧带、肌肉发生增生退变、小关节错位、椎周软组织损伤及脊柱周围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等病变,刺激和压迫了脊髓、脊神经、植物神经、血管,从而导致一系列功能紊乱、病理变化等病症的总称。一百多年前(1885年),美国医生Palmder首先提出了"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合五味消毒饮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及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将124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2例)与对照组(n=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予补中益气汤合五味消毒饮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DVT的发生率,检测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PTT、PT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PTT、P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合五味消毒饮能预防老年下肢骨折DVT的形成,并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烫熨对改善老年上肢骨折中后期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我院接诊的上肢骨折8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和运动锻炼,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前提下实施中药烫熨,详细登记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优良病率达97.50%要明显多于对照组的47.50%,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没有出现差的病例数,对照组疗效差25.00%,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关节活动度治疗之前都有明显的好转,HSS、ADL评分都所增加,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骨折骨端骨痂生长情况要好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烫熨可以有效地改善老年上肢骨折中后期上肢功能的康复,中药熏洗在加之护理干预及其运动锻炼,对老年上肢骨折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效果良好,可以减低上肢骨折患者康复所需耗费的时间,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地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联合运动针刺法、中药贴敷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要求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给予中药贴敷疗法治疗,每日1次,连续两周。对照组予以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每次300mg,每日3次。观察组予以口服身痛逐瘀汤,每日1剂;运动针刺法,每周3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两周。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后统计其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VAS评分、M-JOA评分及ODI评分,同时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中hs-CRP、ESR、IL-6、IL-10指标,另外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98%(53/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8%(43/5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4.248,P=0.036)。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1.47±0.57)分比(4.24±0.48)分,t=24.564]、M-JOA评分[(4.58±2.83)分比(12.47±3.57)分,t=35.752]、ODI评分[(8.26±4.65)分比(17.43±4.74)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温针灸膝四穴配合消肿利水方熏洗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海口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熏洗组、温针灸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熏洗组采用消肿利水方熏洗治疗,温针灸组给予温针灸膝四穴治疗,联合组采用以上2种方式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各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WHOQOL-BREF总积分,以及治疗前后健康状况主观感受积分、生理积分、心理积分、关节积液面积和滑膜厚度等临床指标。结果:熏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6.67%,温针灸组总有效率为73.33%,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33%,3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联合组WHOQOL-BREF总积分及健康状况主观感受、生理、心理积分均高于熏洗组和温针灸组(均P<0.05),3组关节积液面积和滑膜厚度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和变薄(P<0.05),且联合组低于熏洗组和温针灸组(P<0.05)。结论:温针灸膝四穴配合消肿利水方熏洗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8.
运动性疲劳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运动能力及身体功能暂时下降的正常生理现象。肝与筋的关系特别密切,筋的功能隶属于肝,从筋的功能活动可以反映肝脏功能的盛衰。许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理论、实验及临床研究,并将其运用于运动性疲劳的治疗中,现将其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宣痹汤加减对风湿热痹型膝骨性关节炎(KOA)发作期的控制效果及对急性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8例患者以SAS软件生成的随机数字表,按1∶1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两组患者基础治疗,口服塞来昔布胶囊,0.2 g/次,1次/d;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1粒/次,2次/d。对照组口服四妙丸,6 g/次,2次/d;观察组内服宣痹汤加减,1剂/d。两组疗程均为治疗2周。膝关节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法,患者每日记录活动时和静息时的VAS评分,并记录疼痛缓解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进行治疗前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评分、肿胀程度评分和风湿热痹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95.00%(57/60),高于对照组的83.05%(49/59)(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3,7,10,14 d时点,膝关节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WOMAC,肿胀程度和风湿热痹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hs-CRP,IL-1β,IL-6,TNF-α和MMP-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未发现患者服用宣痹汤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宣痹汤加减内服治疗风湿热痹型KOA发作期患者可减轻疼痛、肿胀等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缩短了病程,并可控制急性炎症反应,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