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医急救方法的应用源远流长,具有简便廉、快捷有效的特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作为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致力于培养优秀的临床医师。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面对复杂的临床症状,如何准确地辨别出急危重症对挽救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医规范化培训阶段,我们要有侧重地从理论教学、模拟教学、临床实践等多方面对规培医师的急救思维进行培养和训练,充分发挥中医药急救优势,增强信心,促进中医急救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急诊科临床实习带教中引入Mini-CEX教学评估法,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急诊科基本技能和重点病种的诊疗,同时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方法按轮科批次将我院实习生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在轮科结束后通过调查问卷形式了解教学效果的优劣;通过书面考试比较两组教学成绩差异。结果改良组满意率问卷调查及教学成绩的结果均优于常规组。结论结合Mini-CEX在急诊临床实习所获取的教学效果优于常规临床实习教学。  相似文献   
3.
叶伯鑫  吴粤湘  王林  刘永瑞  曾彦平  刘南 《浙江医学》2022,44(10):1116-1117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至2019年收治登革热合并视网膜出血患者3例。患者视网膜出血出现于PLT最低或回升初期,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和飞蚊症,通过眼底镜或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在治疗上,采取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针对视网膜出血,2例未作特殊处理,1例予以甲钴胺片口服治疗,待患者体温下降、PLT回升后,眼部症状减轻。1个月后随访,2例患者眼部症状消失,1例患者(视网膜出血未处理者)仍有强光下轻度视力模糊症状。登革热合并视网膜出血病程多呈自限性,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登革热治愈后仍需随访眼部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1例以甲状旁腺危象为首要临床表现,病理确诊为甲状旁腺癌的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报道,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罕见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1例首诊为甲状旁腺危象,最终确诊为甲状旁腺癌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对该病的诊治思路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患者,女,70岁,以意识障碍、严重高血钙、甲状旁腺激素(PTH)异常升高、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下肢静脉血栓为首要临床表现就诊,通过抗感染、鲑降钙素、地舒单抗、抗凝等治疗后,病情曾一度好转,随后再次出现恶化。通过二次评估,采取升级抗感染、盐酸西那卡塞片治疗高钙血症、扩容等治疗后,患者病情稳定好转,为手术治疗创造条件。最终通过术后大体病理标本,确诊为甲状旁腺癌。结论 甲状腺周围结节、血钙> 3.5 mmol/L,PTH大于正常值上限10倍,均提示甲状旁腺癌可能。颈部超声与99mTc-MIBI两者相结合,可提高检测率。内科保守治疗虽然可以缓解临床症状,但手术仍是治疗的关键。扩大切缘对肿瘤的清除可能获益,但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此病复发率高,长期跟踪随访、及时治疗可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1例临床确诊马尔尼菲篮状菌(TM)感染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患者的诊疗思路进行分析,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 收集我院1例TM感染继发HPS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对疾病诊疗思路进行总结。 结果 患者,男,53岁,无恶性肿瘤及免疫缺陷病史,出现持续性发热、咳嗽咯痰、皮疹、黄疸、肝脾大、肝功能损害、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下降,炎症指标、甘油三酯、铁蛋白升高,痰真菌培养、外周血宏基因新一代测序找到TM,骨髓涂片找到噬血细胞,诊断为TM感染继发HPS,予伏立康唑抗真菌,人免疫球蛋白冲击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结论 TM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困难,同时继发HPS者病情危重,治疗难度大,需根据患者情况酌情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长期太极拳运动对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及慢性病发病率影响。方法将参加试验老人进行为期2 年的健康教育,并分为对照组(n=62)和太极拳组(n=63)。对照组不改变日常生活习惯,太极拳组每周锻炼3 次,每次30~40 min。观察其对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影响,6 年后追踪结果及其慢性病的发病率。结果2 年后,太极拳组的血压、体重、腰围均低于对照组(P<0.05)。6年后随访发现,对照组因心脑疾病死亡2 例,伴其他心脑疾病12 例;而太极拳组死亡1 例,伴有其他心脑疾病4 例。太极拳组慢性病发病率(9.52%)明显低于对照组(33.87%)(P<0.01);6 年后太极拳组的血压、腰围、臀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长期太极拳运动可改善中老年人群心脑血管危险因素,降低慢性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