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补虚药可以调节免疫,抗疲劳、抗应激、抗衰老、提高脑力活动、调节神经系统。其中神经递质的改变会影响人体某些生理及病理变化,例如可以影响学习记忆,产生疲劳,参与抑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目前发现,补虚药可能通过调节五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改善机体学习记忆,减轻运动疲劳反应,发挥抗抑郁作用,延缓神经退行性疾病发展。本文就补虚药影响神经递质调节机体生理和病理变化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和比较不同提取方式下的泽泻挥发性成分,为研究泽泻挥发物的药理活性及完善泽泻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与顶空进样法提取泽泻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别对两种提取方式下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水蒸气蒸馏法的泽泻挥发物中鉴定出56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含量的36.89%,以倍半萜烯类、酮类、醛类化合物为主,主要为愈创木烯(5.98%)、γ-古芸烯(3.04%)、α-紫穗槐烯(2.94%)等;顶空进样法的泽泻挥发物中共鉴定出71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含量的84.5%,以醛类、杂环类、萜烯类为主,主要为正己醛(38.39%)、2-戊基呋喃(6.91%)、α-紫穗槐烯(3.36%)等。[结论] 两种方法提取得到的泽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种和相对含量均有所差异,综合利用两种方法可建立更全面的泽泻挥发性成分的GC-MS信息。  相似文献   
3.
皮肤光老化是由于皮肤长期接受日光照射所引起的损害,属于外源性老化,是引起皮肤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的症状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松弛、皱纹产生,局部出现色素沉着等。引起皮肤光老化的机制多种多样且极其复杂,主要涉及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作用、炎症反应等方面,而皮肤光老化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防晒剂、抗氧化剂和抗炎制剂的使用等。近年来,皮肤光老化的防治与改善已成为国际上的热点问题,因此,开发具有确切抗光老化作用的药物并阐明其抗光老化的作用机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临床上虽然维甲酸等药物可改善皮肤光老化,但长期大量使用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并且大部分药物对皮肤有较强刺激及损伤。中药具有取材天然,作用平稳,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并且中药及其复方在中医美容应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且具有独特的作用,本文意在探讨近年来中药抗皮肤光老化的机制以及现代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探究皮肤光老化的机制与防治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脑卒中已成为人类主要致死和致残性的疾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疗法是目前最有效的脑卒中治疗方法。然而,t-PA狭窄的治疗时间窗及其在溶栓再灌注治疗后会引起出血转化、再梗死和再灌注损伤等一些复杂的并发症,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在t-PA溶栓治疗后得到良好的愈后结果。因此,需要研究新的药物或治疗方法来改善t-PA溶栓疗法。文章对近几年有关优化t-PA溶栓疗效的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雷伟  周凤洁  李霖  晏一淇  代向东  张晗  苗琳 《中草药》2023,54(8):2636-2651
自2022年12月7日,国内实施解除新冠疫情防控封闭管理措施以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 virus-2,SARS-CoV-2)Omicron变异株BA.5.2和BF.7是我国现阶段流行的主要毒株。咳嗽是SARS-CoV-2感染引起的主要症状之一,不仅对感染者的肺部和上呼吸道产生损伤,感染者咳嗽排出的病毒、液体等形成气溶胶,也成为病毒快速传播的媒介。此外,咳嗽还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康复后的后遗症之一。当前针对Omicron变异株诱发的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尚无特效治疗药物,而中药治疗咳嗽具有悠久的历史。通过对SARS-CoV-2感染后咳嗽的发生机制、潜在治疗靶点及临床和基础研究中疗效明显的镇咳类中药进行综述,为SARSCov-2感染后咳嗽的治疗提供参考,也为广大感染者在医师指导下选择合适的中药缓解咳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叶糖脂清片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网络检索平台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的SYSDT运算确定三叶糖脂清的有效活性成分与相关靶点信息,使用Perl语言并结合Uniprot数据库,最终得到三叶糖脂清的基因靶点缩写。利用人类表型本体论(HPO)数据库和Genecard数据库检索T2DM相关靶基因。使用STRING数据库分析并结合Cytoscape 3.7.1软件绘制靶点蛋白互作网络(PPI),借助Perl语言转换为基因编号,利用R语言的Bioconducor程序包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基因功能分析(GO)富集分析。探讨三叶糖脂清的多重药理作用机制,为下一步实验验证奠定基础。[结果] 通过网络参数分析确定了三叶糖脂清含有80个活性成分,对应82个生物靶点。通过Genecard和HPO数据库得到540个T2DM靶点,其中Genecard数据库中选取Score值大于30的靶点。两者对比提取重叠靶点,并与80个活性成分构建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揭示了三叶糖脂清活性成分与T2DM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对重叠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PPI)进行分析,明确药物影响疾病的关键靶点。此外,对重叠靶点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GO功能富集分析,探索了三叶糖脂清治疗T2DM的作用机制。[结论] 三叶糖脂清治疗T2DM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为进一步开展三叶糖脂清抗T2DM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灯盏细辛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及信号通路,分析其潜在的生物学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百科全书(ETCM)数据库平台、已发表文献,收集灯盏细辛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并挖掘多个数据库平台中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潜在靶点,一同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对靶点生物功能及相关通路进行关联分析。结果:通过网络参数分析确定了灯盏细辛含有12个活性成分,对应407个蛋白靶点。通过GeneCards等数据库平台得到PSCI靶点共2 047个,与灯盏细辛靶点交集后得到124个关键靶点,构建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对重叠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PPI)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论:灯盏细辛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改善卒中后认知水平,为灯盏细辛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8.
卢佳  苏瑞  闫慧敏  晏一淇  苗琳  张晗 《天津中医药》2022,39(10):1318-1328
[目的] 探究清感秋饮(QGQY)防治咽炎的作用和可能的机制。[方法] 网络药理学方面,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中医药证候关联数据库(SymMap)筛选QGQY的活性成分,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与活性成分相关的作用靶点;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和基因-疾病关联数据库(DisGeNET)获取咽炎相关靶点;取QGQY和咽炎靶点交集,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注释可视化和集成发现数据库(DAVID)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QGQY抑制咽炎可能的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实验研究方面,以脂多糖(LPS)诱导的人单核细胞THP-1和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为炎症细胞模型,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QGQY对LPS诱导的THP-1细胞中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用一氧化氮(NO)试剂盒检测QGQY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释放的影响;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评价QGQY对炎症通路核因子κB(NF-κB)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 网络药理学方法共筛选得到QGQY的活性成分191个,对应靶点276个;咽炎相关靶点562个,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共获得靶点59个;构建PPI网络,经拓扑及聚类分析后获得QGQY抑制咽炎的关键靶点包括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等,功能富集分析涉及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分子功能的GO条目共372个,主要参与药物反应、细胞凋亡、细胞外间隙、酶结合、细胞因子活性等方面,KEGG富集通路得到85条,主要包括TNF、缺氧诱导因子-1(HIF-1)、T细胞受体、NF-κB等炎症信号通路。细胞实验结果显示,QGQY可以显著降低LPS诱导的THP-1细胞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KBα)和IP-10的表达以及RAW264.7细胞中NO的生成,还可以抑制TNF-α诱导的NF-κB启动子的活性。[结论] QGQY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方式抑制咽炎的发生发展,并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所有治疗中风的方剂进行常用药物、药对及配伍规律等方面的用药规律分析,以期为中风的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收集并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病症索引目录收载的主治病症为"中风""中风闭证""中风脱证"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总结高频药物、高频药对等,以探讨治疗中风的药物配伍规律。[结果]《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中风的方剂共1 143首,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1 126首,共包含中药579味,对纳入的方剂进行药物频次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中风时最常用的药物为"风药",按功效对药物进行分类,使用频次由高到低分别是解表药、补虚药、平肝息风药等;常用的配伍分类为祛风活血、温阳解表、温阳活血等。[结论]在治疗中风时,医家比较重视"风药"的使用,并辅以活血、温阳、化痰、补益、开窍、通络之法,可以为临床治疗中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